文|薛珊 圖|朱澤輝(部分圖片由采訪對象提供)
珠海警察的航展特別時刻
文|薛珊 圖|朱澤輝(部分圖片由采訪對象提供)

凌晨一兩點,他們卸下身上的裝備,小心翼翼地回到家中,凌晨四五點,他們已經穿戴整齊,駛向航展現場……每個人的凌晨各有不同,他們的凌晨卻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儲備精力,再次上路。每屆航展都備受矚目,卻有一群容易被人們遺忘和忽略的,真實的警察故事和他們所經歷的航展。
余小龍清楚記得自己參加過的每一屆航展——第一屆的時候負責一號門的現場秩序維護、第二屆的時候負責1號展館的安保工作、第七第八屆負責室外的展機坪、第九第十屆負責航展整體統籌工作……但他對每個出發前往航展館的早晨卻印象模糊,“差不多4點起床,吃早餐然后就出發了。”凌晨四點,在身體和胃口還沒有覺醒的情況,吃下可能要維持長達8、9個小時的早餐,這早餐的滋味和這樣的黎明,對于余小龍和他的同事們來說,再正常不過,再習慣不過。
大多數觀眾都是在上午九點左右開始陸續入場,但卻沒有人注意過,早在觀眾入場前,或者說出發前往航展現場之前,警察們已經開始進行一天的安保工作和組織協調。路上的交通指揮、進出入航展的安檢、展館里不間斷的巡邏……關于航展的每一項正常運行,都是默默無聞的警察們在執行、在拼搏、在保護每一個觀眾和參展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和宣傳,來增強每一個參與者的防范意識和安全意識,讓航展能更好地進行,讓觀眾能更愉悅地體驗航展的樂趣,他們為群眾服務,來得最早,走得最晚,卻最容易被遺忘和忽略。
采訪時,正值第十一屆航展安保工作籌備前期,作為香洲分局治安大隊大隊長的余小龍,電話基本上沒有停下來過,一會兒是座機,一會兒是手機,他對于打斷采訪感到抱歉,可這些都是不得不盡快處理的事情,他接聽的不僅僅只是一個電話,更多的是一份責任。今年航展重新負責展機坪安保具體工作的余小龍,要跟進室外空間的每個環節,哪怕是媒體轉播設備的位置。雖然每一次在航展上負責的工作各有不同,但對于余小龍而言,都需要一樣的責任。“無論是負責執行工作,還是整體統籌協調,都是事無巨細。”余小龍放下電話,繼續向我們娓娓道來他所經歷的航展。
余小龍清楚記得在第二屆航展的時候,當他跟同事巡邏到某參展商的展位,展臺上的零件松動掉落,他們趕緊幫忙抬起來,后來航展結束時,這個參展商還專門給他了一本關于航空航天的書作為感謝,這本書至今還收藏在余小龍的書柜里。這些不經意的片段,凝結成余小龍的自豪和感動,讓他忘卻因為長時間工作和神經高度集中所帶來的身體上的疲憊。同樣也是第二屆航展,因為期間連續多日的不斷巡邏走動,余小龍把自己的皮鞋都走破了,他現在回憶起這一瞬間,都覺得不可思議,“怎么會把鞋都走破了呢?”這樣的疑問,或許只有他們這些奔波在一線的警察才能給出答案。
與此同時,還有一群更不被大家所熟知的警察,在幕后支撐著一線的工作,他們用科技為公安工作保駕護航,他們就是科信隊伍。
羅年法1994年畢業后即加入珠海公安,成為科信隊伍中的一員,用他自己的話說,那時候完全是個新手,看著身邊的前輩們加班加點、刻苦鉆研,只想要更加努力,才能對得起自己和所在的團隊。
雖然自己的工作并不被大家所熟知,都是跟無線系統打交道,說起來也是深奧難懂,但其實羅年法的工作卻是在保障一線警察們的通信和出警到場時間。簡單來說,警察們所使用的對講機的方方面面,都是羅年法的工作。
對講機的信號、定位等功能、耳機等配件、維護修理以及信號基站的建設和維護都在羅年法的日常工作中。如果聽到這些字眼,你會將科信警察與坐在電腦機房里的羸弱理科生聯想在一起,那他們在戶外工作的場景可能會讓你大跌眼鏡。
羅年法瘦高的身材,真讓人無法想象,他曾經要背著100多斤的器材在過去荒蕪的淇澳島、還沒開發的橫琴島里跋山涉水,爬山一個多小時才能到達基站……但他卻笑稱,到戶外運動鍛煉一下也挺好,也能近距離靠近珠海的山山水水,呼吸新鮮空氣。與他所描繪的一派田園景色所不同的是,信號基站往往在人煙罕至的深山老林中,因為去一趟非常艱辛,所以都盡量帶足夠多的器材,往往在山上一待都是一整天,吃飯喝水都在下山后才能進行。就這樣,保障珠海警察對講機系統暢通的信號基站從無到有,從維護到修理,在羅年法和他的同事們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建設中而起。而信號基站又僅僅只是對講機系統中的一部分。
羅年法從未缺席過每一屆航展,因為他所負責的無線指揮調度的運維工作,關乎航展安保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因為能優秀完成任務,大家也都把通訊系統正常,當做是應該的。在第一屆航展的時候,當其他通訊設備出現故障,珠海警察對講機的優勢就特別明顯,現場調度、處理報警、溝通協調等等,只要是跟傳播溝通有關的范疇,都能用到對講機。
羅年法常常會說自己做的事情很平凡。但如果能從每一個過程中,細心去思考,吸取經驗,即使表面看來是平凡無奇的生活,也會從中得到豐富的體驗。
所以在每屆航展之前,羅年法所在的科信部門都會提前到現場了解環境,檢查周圍信號基站情況并及時進行維修,集思廣益想好應急處理思路,同時覆蓋兩個基站以備用。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前期準備越充足,現場工作就越順利。”




11月的珠海,天空湛藍,陽光明媚,而在凌晨和深夜,迎接騎著摩托車的交警們的卻是冷冽的寒風和點點星光。
藍央華的孩子讀小學的時候,是跟校門門衛最熟悉的一個學生,因為他總在開門之前就到學校。藍央華苦笑著,這也是沒辦法,作為交警,自己要在早高峰之前上班,那時候孩子還小,也不放心他自己去,只能在上班之前就把孩子送到學校。航展的時候,只能讓妻子代勞,因為實在沒辦法在凌晨四五點就把孩子送到學校。
跟羅年法一樣,藍央華也是剛參加公安工作一兩年就經歷了1996年的第一屆航展,那時候他們都正值青春,是公安隊伍中的年輕人,現在都已成長為警隊的中堅力量。聊到航展,藍央華感觸最深的就是一屆比一屆熱鬧,車越來越多人越來越多,但道路交通卻是越來越通暢。第一屆的時候,機場北面的隧道還沒有開通,許多周邊的高速都還沒有通車,那一年許多車輛從早上塞到晚上才到達航展現場;兩年后的1998年第二屆航展,晚上11點多還有外地車輛到航展現場觀看航展……到了2014年的第十屆航展,那年是珠海機動車輛增長最快的一年,但通過不斷地積累經驗和調查研究,通過采取開設航展專用車道等舉措,讓路面交通更加順達,今年更是創新地跟移動客戶端合作,推出針對珠海航展的地圖引導……藍央華所經歷過的航展交通情況,以及因為航展所帶動的城市交通創新,他都一一歷歷在目。
可以說在航展現場,觀眾接觸最多的應該就是交警,路怎么走問交警、車怎么停問交警、找不到車位問交警、現場緊急搶救同樣也是找交警,正是因為群眾的信賴,交警們更時時刻刻堅守自己的崗位,他們最親密的戰友——摩托車,里面除了裝有基本的裝備,還帶有創口貼等物品,以備觀眾求助時使用。這樣的細節,微不足道卻沁人心脾。在航展現場每一天工作結束后,大家都會總結分析,以求明天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二十多歲的藍央華,站在第一屆航展飛機飛行區域很近的崗位,連續多日轟隆隆的聲音讓他的耳朵疼得受不了,但是卻完全不覺得累;快三十歲的藍央華在深夜跟兄弟們一起騎著摩托車回市區,繼續工作的時候,發現后面有兩個兄弟在經過長達20小時的工作后,竟然疲憊得睡著了,而車還停在距離單位幾百米處;三十多歲的藍央華把觀眾前往航展有可能會走的每一條路線都提前走了無數遍……如今,四十多歲的藍央華,當被問到是什么讓他在高強度的工作下依然保持熱情時,這位來自交警支隊機動大隊一中隊的中隊長,他的回答只有兩個字——毅力。
很難用一兩個詞去概括珠海的警察們,正如同很難用一兩詞去概括珠海的航展。余小龍、羅年法、藍央華只是珠海警察的若干個縮影,還有很多人在做著各種各樣的事情,為航展保駕護航,他們的工作可能在變,但卻不忘初心。
A special time for policemen in Zhu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