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敏(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科婦兒保健中心) 編輯|柳佳
胖寶寶也許是“餓”了
文|周敏(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科婦兒保健中心) 編輯|柳佳
大家肯定都會認為胖寶寶一定營養過剩。可是,專家告訴我們,胖寶寶可能是“餓”了,他可能看起來胖,但是實際營養素缺乏,是另外一種營養不良呢!

對,你沒有看錯。營養不良不只是個頭矮小(生長遲緩)、體重過輕(低體重),低于同齡寶寶的正常范圍,或者雖然身高達標,但體重過輕(消瘦)都屬于營養不良。還有一種容易被忽視的情況,就是肥胖也屬于營養不良。專家說,營養不良可不是瘦寶寶的專利哦,那些食欲旺盛、“吃嘛嘛香”的胖寶寶,反而可能存在“隱性饑餓”的情況呢!
簡單地說,隱性饑餓指的就是部分營養成分過剩而部分營養素攝入不足,使得總能量可能足夠甚至過剩,身體不會感覺到饑餓,但實際存在缺乏某些營養素或營養失衡的情況。
嬰幼兒的身體正處于快速生長發育階段,胃容量雖小但對營養素的需求量要相對高于成人,如果由于各種原因喂養不當,就可能會出現維生素、礦物質攝取不足、微量元素缺乏等情況,進而會帶來認知、心理和運動發育遲緩的危險。隱性饑餓已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公共健康問題。
我們身邊寶寶的超重和肥胖發生率持續上升,進而會增加兒童青少年和成人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病風險。所以,要特別提醒家長多關注那些看著胖嘟嘟的寶寶,食欲不錯、飯量不小,但可能存在挑食、偏食的情況,更主要的表現為抵抗力較差、經常生病,這些寶寶營養攝入不均衡的問題更易被家長忽視。
名詞解釋
隱性饑餓:指機體由于營養不平衡或者缺乏某種維生素及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同時又存在其他營養成分過度攝入,從而產生隱蔽性營養需求的饑餓癥狀。
隱性饑餓的評估跟攝入少造成的營養不良的評估還不一樣呢。如果是因為饑餓、食物吃得過少,使得能量和蛋白質攝入不足造成的營養不良,寶寶會看上去面黃肌瘦或皮膚蒼白、體弱多病、易疲勞等,通過測量身高、體重、頭圍等體格生長指標,描記寶寶的生長曲線,并與同齡寶寶的正常范圍相比較,就很容易判斷。如果評估寶寶是不是貧血,也可以通過血常規檢查及時發現。
可是,要評估寶寶是否存在隱性饑餓,說起來就很復雜了。除了營養不良的常規檢查外,還需要仔細詢問寶寶每天的食物攝入情況,必要時進行膳食調查,驗血做一些特殊的生化檢查,如檢測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D、鈣、鐵、鋅、碘等。要注意有些不規范的微量元素檢測可能會造成化驗結果不準,要帶寶寶到正規醫院在有經驗的兒科或兒保醫生建議下,做相應的化驗檢查并給予正確的指導。家長不要盲目給寶寶服用補品或藥品。
身材較瘦的寶寶不一定不健康哦
● 一般情況下,家長會更關注身體瘦弱、食欲欠佳、挑食、偏食的寶寶,帶寶寶看醫生、查微量元素、吃營養素補充劑.……有部分寶寶也許更多受遺傳因素影響,身體檢查無異常,體形偏瘦但也很少生病,家長不必特別擔心,只要注意飲食多樣化、順應喂養、保證食品安全衛生,并定期監測寶寶的體格生長指標就可以了。
● 寶寶的體格生長情況除與遺傳因素有關外,更與出生后的喂養、護理、疾病等養育情況密切相關。膳食均衡、營養合理,生長發育正常,抵抗力較強、很少生病,這才是真正身體健康的寶寶。
由于隱性饑餓的癥狀往往不明顯,不易被及時發現,而長期缺乏某些營養素所造成的后果卻可能很嚴重。如缺鐵性貧血的寶寶易煩躁、疲勞乏力、頭暈、心悸,影響身體發育,使注意力、記憶力和學習能力均有所下降;缺鋅、缺碘、缺鈣等也會阻礙兒童正常的生長發育。由于缺乏維生素D導致的佝僂病目前已較少見,但長期缺乏維生素A導致的免疫力下降,易反復感冒、腹瀉,眼部干澀不適、易疲倦等,卻容易被忽視。
要預防隱性饑餓,最重要的在于幫助寶寶從嬰幼兒期開始養成良好的飲食行為習慣,并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和高質量的兒童保健與指導。盡量不要等到發現明顯的營養素缺乏時再進行補充或治療,再好的營養素補充劑、再有效的藥物,也不如食物補充自然、安全。
預防隱性饑餓需要排除一下家庭飲食行為習慣中的隱患,比如:
●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年輕爸爸媽媽們更加追求自由和時尚的生活方式,帶寶寶外出就餐、吃快餐、叫外賣的機會都增加了,超市里的零食更是琳瑯滿目,甚至有些爸爸媽媽自己偏食、挑食就比較明顯。

● 有些老人照顧的家庭,更是寶寶愛吃什么就專做什么,有些寶寶只吃肉不吃青菜,有些只挑有限的幾種食物吃,有些只吃精細軟的食物,很少吃五谷雜糧。
● 還有些家長把含有過多糖、鹽、脂肪、香精、調味料的零食或煎炸食物作為獎勵給寶寶吃。
● 寶寶們普遍缺乏足夠的運動,造成兒童超重和肥胖的現象越來越常見。
提醒家長們一旦意識到了寶寶可能存在隱性饑餓,就應該從全家人的飲食習慣入手,寶寶不僅在體格、體質上會受到父母遺傳因素的影響,更會在食物種類和烹調口味方面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新的膳食指南特別提倡選購新鮮食材在家烹調食物,一家人共同進餐更是促進親子交流的好時機,父母要給寶寶做健康飲食的榜樣。
如果已經發生了隱性饑餓,特別是那些胖寶寶,既要控制飲食攝入,又要補足缺乏的營養素,該怎么安排飲食呢?
● 胖寶寶不宜靠饑餓、節食來減肥,超重、肥胖的寶寶通常都存在愛吃高熱量、高脂肪、高糖分食物的情況,家長可以適當多給寶寶提供一些蒸煮的粗糧、雜糧、薯類食物,增加飽腹感。
● 要做到膳食均衡,肉類食物要與蔬菜按比例巧搭配,控制精細淀粉類食物的攝入量,水果、奶和奶制品作為加餐,不要提供脂肪、糖分過高和食品添加劑過多的零食。
● 明確缺乏的營養素,進行針對性的食物補充。如果明確是缺鐵、缺鋅,可適當多吃些動物肝、動物血、瘦肉、蛋黃等,缺碘可補充海魚、海帶、紫菜等,缺乏維生素A,可吃豬肝、胡蘿卜、南瓜等富含維生素A和胡蘿卜素的食物。缺乏維生素D可補充奶制品、深海魚、動物肝等。如果食補不能滿足需求,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營養素補充劑或藥物,同時應提高機體抵抗力,預防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