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老年大學 白銀姬
朗誦經典啟迪人生——我教朗誦課的體會
□西安老年大學白銀姬

2010年9月,我進入西安老年大學執教,當步入新開辦的朗誦班時,學員們真摯的熱情和期待的眼神,深深觸動了我的心靈。從那時起,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在老年教育這塊土地上,盡己所能營造一片綠茵,去滋潤和營養這些孜孜以求的老年學子們,幫助他們一起追逐曾經的夢想。在朗誦課的教學實踐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面對年齡跨度大、程度參差不齊、需求不一的學員實際,我大體將他們的學習目標分為以下幾種:年紀稍輕的要提升朗誦水平;年齡大點的要學習文學知識;發音不準的想先學好普通話;甚至還有的學員是因沒班可報來試聽。
為了適應老年學員多元化的學習需求,我將朗誦課的目標與宗旨定為“朗誦經典、啟迪人生”。以此宏觀統領教學全局,然后在這個前提下做出具體的教學方案,細化教學。根據不同的教學需求,我將教學內容設置為古今中外名家散文、詩歌,簡單易學的歌謠、繞口令、民間諺語,等等。在教學實踐中,我會征求學員和班主任的意見和建議,并不斷修改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逐漸得到了學員們的認可和喜愛。細化教學兼顧了不同水平學員的學習要求,因此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為了使學員掌握科學的朗誦方法,我在教學環節上采用了“四步導讀法”:第一步,初讀,就是學員自我誦讀、自我感知、自我理解;第二步,解讀,由教師引導,邊讀邊劃分詞組、重音等;第三步,學員再次誦讀,同時品味語言、掌握節奏、把控呼吸;第四步,教師帶領學員逐句朗誦,要求學員“先摹仿、后超越”,并且強調情、氣、聲在朗誦中的重要性及相互關系和作用。
在這個過程中,學員的朗誦活動處于課堂教學的中心地位,教師的一切啟發、引導都是為訓練學員在獨立自主、有創造性的朗誦中發現最好的自己。教師的“導”中有學員的“誦”,學員的“誦”中有教師的“導”,兩者相互滲透,既保證了學員的自我創作空間,又能及時彌補自身不足。這種方法不僅體現了師生間、學員間、師生和教材間,雙向多邊的互動反饋,而且也檢驗了“四步導讀法”流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實踐證明,精當教學可提高教學質量。為此我將互動和提問放到首位,特別是提問。合理的提問最能啟發老年學員的思維,調動學員積極性,夯實已學的基礎知識,還可有效控制教學過程,同時也是進行課堂反饋的重要手段。提問時,作為授課教師必須觀察學員的表情反饋,特別是大家的眼神,因為眼睛是心靈之窗,教師需根據學員反應及時做好互動交流。
教師要將微笑引領下的親和力貫穿于課堂的分分秒秒,用溫潤的語言開啟學員智慧,用真情的話語、與作品相關的話題及有趣的故事激發學員的學習熱情,使學員感到在老年大學不但學會了朗誦,還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這樣的教學氛圍,能讓師生的心靈產生共鳴,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