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 胡興定
老年大學宜開設“康壽教育課”
—— 一位87歲離休老人的建言
□湖北宜昌胡興定

我叫胡興定,今年已87歲了。近年來,我作為中國老年學學會科學養生委員會的“五育”課題組成員之一,對老年人的“康壽”問題特別關注。我認為,在老年大學(學校)開設“康壽教育課”勢在必行。
簡言之可概括為“兩多”“一長一短”和“一渴求、兩不愿”。“兩多”是指老年人口數量多、余年疾病多;“一長一短”是平均壽命長、健康余年短。但從一分為二的觀點來看,老年人喜逢當今國家盛世,在心理上又有“一渴求”和“兩不愿”。“一渴求”是存活欲望特別強,渴求長壽;“兩不愿”是誰也不愿早早離世,誰也不愿帶病延年活受罪。這正是他們總在自覺不自覺強化“健康、百歲,兩夢雙圓”的心理基因。這種積極可貴的心理表現出來的形式可能是含蓄的,很多人也許不愿說,但作為老齡工作部門和老年教育工作者不可不知,不可不明。
如何解決余年多病與健康百歲的矛盾,首要的是搭建健康百歲教育的平臺,提供這個平臺的應該是也只能是各級老年大學(學校)。因此,就應把健康百歲教育作為各老年大學(學校)必修課之一開設。
其講授內容應是“五育合一”,即健康百歲教育、老年康壽體育、陽光心態培育、合理膳食養育、生態文明沐浴,簡稱“五育(浴)合一”說。為什么強調“五育合一”?因為長壽之路沒有單一的偏方,它是多種因素長期綜合作用的結果。因為健康長壽體現著人自身、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但關鍵又在于個人科學的生活行為方式。用公式來表達筆者的實踐感悟是:老齡群體康壽基本因素和途徑=序化先天基因+后天多因素(主要是“五育”和“三平常”即做平常人家、過平常人生活、存平常人心態)。
希望全國老齡(老年教育)專家學者和有識之士建言獻策,早日為全國老年大學(學校)編寫一套具有中國老齡社會特色的教材。
我們“五育”課題組的成員,秉持為健康、積極、和諧老齡化獻出微薄之力的態度,懷著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心,以首先吃螃蟹的勇氣,撰寫出了《大眾健康百歲指南》,現已由華夏文藝出版社出版。此書若能為康壽百歲教育提供些許參考,我們將榮幸之至。歡迎有關專家學者和有識之士對此多提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