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靄儀
我們知道,語法是詞、短語、句子等語言單位的結構規律。換言之,語法就是語言表達的規則。為此,本學期,我便在講課時有目的的增加語法知識的講解。主要方法如下 :
一、課文講解中,進行語法知識的講解
如講《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時,我便出示名詞的定義:表示人或事物名稱的詞叫名詞。然后舉例:“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沒有孔子牌位,我們便對著那匾和鹿行禮。”“這是閏土的父親所傳授的方法。”“正午習字,晚上對課。”這三個句子中表示人名的如“孔子”“閏土”“父親”;表示處所的如“三味書屋”;表示時間的如“正午”“晚上”;表示方位的如“中間” “下面”;表示事物的如 “梅花鹿”“匾”“畫”“古樹”“牌位”;表示抽象概念的如“禮”“方法”。
二、注意區別教學
如名詞、動詞、形容詞的區別,則可以有以下四種方法辨別。
1、名詞可以用“不是”否定,如“不是山”;動詞、形容詞一般可以用“不”否定,如“不研究” “不整齊”。少數形容詞沒有否定形式,如“雪白”“紅彤彤”。 2、能帶賓語的是動詞,如“來上海”“發展經濟”。 3、不能帶賓語而能受“很”修飾的是形容詞,如“很好” “很偉大”。 4、不能帶賓語又不能受“很”修飾的,有的是動詞,有的是形容詞,如“休息” “咳嗽”(動詞); “雪白”“筆直”(形容詞)。如何區分呢?動詞能帶動量補語,如“休息一下”“咳嗽一陣”;形容詞不能。
虛詞的區別就抽象些。“連詞是連接,比然涉及到前后兩個部分,可以連接詞語、短語或者是句子。而助詞就是指時態、結構、語氣三種助詞。介詞在古代實際上與動詞是一樣的,因為他們都要帶賓語,動詞與賓語組成動賓結構,而介詞與賓語組成介賓結構。”資料里的解釋較為籠統,且學生沒有短語基礎,所以我主要讓學生們知道常見的連詞就是我們小學造句常用的關聯詞,而助詞就像“的,了,嗎……”這些,介詞就是“在,向,從,為了”就罷了。
三、在練習中運用語法知識
我通過多年教學實踐,得出一個結論,在練習卷、測驗卷的病句題目中,運用語法知識講解,學生在這道題的得分率會比不用語法知識講解的得分率更高些。句子成分有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其中必不可少的便是主語、謂語、賓語。缺失或者多出都是病句,我們的找一道題目來看一看。“下列句子有語病的一句是( )A.看到眼前的畢業照,小新不由想起三年來大家一起玩耍、同窗共讀。B.在閱讀名著的過程中,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不少人生的真諦。C.我的故鄉就是被溫家寶總理稱譽為‘山清水秀地干凈的工業名城柳州市。D.學校開展感恩勵志教育活動之后,校園掀起尊師重教,團結互助的風氣,面貌煥然一新。”本題答案A的語病是成分殘缺,缺少賓語的中心語。“小新”想起同窗共讀的“情景”補上情景則此句方修改正確。
四、作文評講中運用語法知識
眾所周知作文是檢測學生對所學語文知識綜合運用的重要形式,是評價和衡量學生語文程度的主要依據。因此,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研究作文教學也成了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作文評講便是作文教學中的重要一環。可是當我們面對我們的學生作文時,則是用慘不忍睹來形容。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作文修改起來,都可以重新寫一篇出來,究其原因,則主要是基礎較差,病句多,之于辭不達意,事件捏造,情感虛偽等則可忽略不計。因為大部分學生小學時基礎差,不愛閱讀,家長不重視,所以他們根本無法形成好的語感,其次,我們恩平屬于粵語體系,方言與普通話相差更遠,這對于寫作來說可謂死穴。因此語法教學對于我們這種生源基礎較差的農村中學來講,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作文批改中我會把常見病句圈起來,集中在一起,然后在課堂用投影出示,讓學生堂上修改,并記住以后不可再犯此類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