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凡
課外閱讀是指學生在課外的各種獨立的閱讀活動,它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經常的形式,是課堂閱讀的繼續與擴展,是閱讀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困難,作為農村語文老師的我感受頗深,在十多年的教學中我一直努力去尋找、探討落實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量的有效策略,我歸納出以下幾個策略。
一、選擇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書籍,來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學生閱讀興趣不高跟他們的家長為他們選擇的圖書有關,大多家長喜歡選擇作文書,內容單一、枯燥極大影響了學生的興趣,教師在選擇讀物時,除了考慮“內容健康”和“注意配合課內教材”的要求外,特別注意學生是否看的懂,推薦給學生的書以及推薦的讀物是否符合學生閱讀興趣的個性差異,因為同一心理年齡特征的學生,從總體上看屬于同一興趣期,但由于受性別、智力、性格等因素的影響,會形成閱讀興趣的個性差異,這就要求教師盡量向學生提供廣泛的,他們感興趣的,并適合他們的心理發展水平的書籍。教師應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興趣方法。
二、創建情境,營造閱讀氛圍激發學生閱讀的動力
1、學校、班級閱讀的環境創建
針對于農村閱讀書籍匱乏現象,學校、教師和家長應該共同努力,達成共識,學校要做到“四保證”:一要保證有書可讀。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小學教育的學校,最基本的要求要保證生均十冊圖書。二要保證閱讀的時間。學校必須每周安排出具體的閱讀時間讓學生閱讀。一周可安排2至3次,每次閱讀時間不超過1小時。三是要保證閱讀質量。這就要求語文教師(閱讀指導教師)從閱讀書籍的選擇,閱讀形式的多樣性,閱讀習慣的培養,閱讀方法的指導等方面下大力氣加以落實。四是學校應大力打造“書香校園”的氛圍,倡導領導、教師、學生人人讀好書的活動,使之感受讀到讀一本好書就像與一個高尚的人的一次談話,讓思想受到撞擊,讓心靈得到凈化,讓行為找到標準。最終形成讀書是一所學校每一個人自覺的行動,閱讀是師生每天生活必不可少的內容之一。
2、社會與家庭環境的創建
學生課外閱讀,很多時間應該是在家庭完成的。所以,家庭環境,家庭的影響至關重要。而現在的農村都設有村委會的辦公樓,部分農村都已經設置有閱讀室,而如果沒有教師與村支書聯合,動員社會捐贈等,正常打開閱讀室,給孩子們一個閱讀氛圍,關于家長方面,教師要借助各種方式比如開家長會、發校訊通、家訪等方式,向家長介紹閱讀給學生帶來的好處,讓家長支持孩子閱讀。轉變家長眼里只有分數的觀念,取得家長的配合。讓家長給學生營造更好的家庭閱讀環境。
三、言傳身教,感染學生去熱愛閱讀
要讓學生去閱讀,教師的示范是關鍵,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潛移默化。我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原則就是自主開放、設景激趣,絕不強迫。我們都知道一個喜歡閱讀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一個喜歡閱讀的孩子,而就農村的家庭來說這是很難存在的家庭情況,那么只有老師是一個喜歡閱讀的老師,才能帶出一批喜歡閱讀的學生。老師要成為閱讀的先行者,率先垂范,做學生的榜樣,農村的老師一般都住在學校里,那就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和學生一起讀書,和學生比賽讀書。身教重于言教,當學生看到教師捧著書靜靜地閱讀時,他們也一定會被深深地吸引,自覺地捧著書籍。
四、指導交流,展示總結,掌握學生閱讀效果
教師的跟蹤是對學生課外閱讀檢查和反饋,同時也起到監督、促進的作用。教師要掌握學生平時都讀哪些書,對這些書籍老師要去熟悉,有大致的了解,課間和學生聊某本書的作者,某個主人公或者是書中的某件事情,這樣的話題學生是很樂于交談的。
語文老師布置適量的課外閱讀作業,比如我常常會讓學生寫簡短的讀書筆記,有時還會開展以課外閱讀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制作手抄報等。在此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體驗閱讀給自己帶來的樂趣,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變“要他讀”為“我要讀”、“我愿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