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蘭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頭戲,同時也是橫在語文教師面前的一道門檻。不少語文教師一談到寫作教學,就會蹙眉感慨。的確,學生寫作文難,教師教作文也難。面對作文題目,學生往往找不到合適的思路,只好干著急,最后只得擠牙膏似地、非常勉強地湊上幾段文字來敷衍敷衍。那么,在作文教學中如何拓展學生的作文思路呢?可以用“析關鍵詞”和“片段式組合模式”來打開學生的作文思路,教學效果不錯。
一、析關鍵詞,拓展作文思路
作文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抓住作文題目中的關鍵詞語進行深入辨析,既能幫助學生迅速打開思路,又能使學生通過比較選取新穎的角度,是指導學生作文的一種有效方法。
例如,對《這就是未來的我》進行抓關鍵詞分析,可以抓“未來”“我”兩個關鍵詞分析。1.其中“未來”一詞限定了這是一篇想象作文,如果寫成現在的我或過去的我,便是審題失誤。2.“我”一詞限定了寫作對象,這里的“我”還規定了文章應是第一人稱。3.“未來的我”選材角度:想象未來的我的外貌、我的工作、我的家庭、我的生活狀況等;還可以將未來的我與現在的我對比起來寫。通過抓關鍵詞的辨析,學生既明確了寫作思路,又能加深對文章的認識。
運用析關鍵詞指導學生作文,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啟發學生全面正確地理解詞義。要析關鍵詞,首先要鎖定這些關鍵詞,慢慢咂摸它們的“色香味”。如,①“那一幕,我難以忘懷”,“難以忘懷”也就是印象深刻,為什么印象深刻呢,得給出充分的理由,如果寫的是泛泛的人和事,比如,在街上看到一個乞丐覺得可憐,在課堂上被老師表揚有愛心,就“那一幕,我難以忘懷”了,那就沒寫出這個題目應有的震撼度。②“溫暖的時刻”,“溫暖”不僅是身體的,也應該是心靈的,而且重點應該放在后者。③“我眼中的色彩”,“色彩”不能單純地寫成“赤橙黃綠青藍紫”等顏色,如果簡單地寫成“我看到了紅色、綠色、黑色”,那會讓人笑掉大牙。要琢磨其中的比喻意涵,比如,黑色跟災難往往聯系在一起,從這個角度,可以寫汶川地震,表現中華民族在災難面前不屈不撓的精神。“春天就在身邊”中的“春天”,不能單純寫成“大自然中的春天”,它喻指溫暖、關懷、愛心等。
( 二)引導學生結合具體情況來理解題意。如,對“有付出就有回報”這個觀點不加限制地看,就很難說它是對還是錯。“有付出就有回報”應該是指通常情況下付出與回報的關系,但這個觀點不可以絕對化,有些時候,雖然付出了,但不一定有回報。再如,“沉默是金”,如果看到有人違背社會公德,損人利己,違法亂紀,甚至是威脅到他人的生命,仍然保持沉默,就不值得稱道了。
(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暢所欲言。選取學生感興趣的題目或問題,讓全班學生都積極投入同一問題的討論,就很容易分析透徹,考慮全面,同時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有利于學生寫出內容新穎、生動、活潑的文章。
二、片段式組合模式,拓展作文思路
由于作文訓練都有字數要求,倘若作文思路打不開,寫作字數就會達不到。采用“片段式組合模式”寫作,既能拓展作文思路,又能豐富寫作內容。
(一)例如,2008 年中考作文題目《和你在一起》,以汶川地震為題材的片段式組合模式如下:1.總理和你在一起; 2.武警官兵和你在一起;3.白衣天使和你在一起;4.全國人民和你在一起。這四個片斷組合,不僅指明了寫作方向,讓學生有話可說,而且拓展了學生的寫作思路,同時也解決了作文字數的問題,并且這幾個片段能集中表現文章中心,真可謂一舉多得。
(二)例如,《春天在我身邊》的片斷式組合模式如下:1.在學校里。2.在家里。3.在公共汽車上。4.在病房里。這四個片斷組合,以地點的變化為線索將學生的寫作思路從空間上加以拓展,讓學生有話可寫。
總之,圍繞作文題目要讓學生有話可寫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能做到以上幾點也可以為學生拓出一些寫作思路,便于學生更好地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