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廟均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1-0007-02
軍事教育院校是培養各種軍事人才的搖籃,它給部隊建設和軍事研究提供各種人才,基地是培養各種軍事人才實踐能力的場所,部隊是各種軍事人才成長的場所,現代軍事教育必須將三者結合起來,在聯教聯訓上加大推進力度,培養新型高素質的軍事人才。
一、現代軍事教育走聯教聯訓之路的現實意義
1.聯教聯訓是實現軍事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軍事教育針對的是部隊建設第一線的具體的職業崗位(群)或技術領域,應按照這些職業崗位(群)或技術領域對應用型人才的要求來設置專業,制訂教學計劃,培養部隊需要的適用人才。同時要對部隊所需的技術進行技術開發,增強軍事院校的研發功能。因此僅靠軍事院校的教員設計培養方案或按學科體系去培養人,就會造成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必須依靠部隊的專家參與培養目標的制定,進行課程開發。共同確定學員的知識、能力、態度結構,這是軍事院校主動適應部隊需要的切入點和結合點,也是軍事教育聯教聯訓的起點。
2.聯教聯訓是軍事人才綜合素質養成的現實需要。軍事教育的主要特色在于它所培養的人才具有較強的武器裝備操作能力和比較高的軍事素質。而武器裝備操作能力和軍事素質的獲得,需要軍事教育教學過程的整體優化。這其中實踐教學環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能力和素質的養成,需要反復的訓練,要具備相當的實踐經歷。有些無法通過書本傳授的經驗和應變方法,學員需要在真實的現場環境中反復訓練才有可能掌握,并非靠教員課堂的講授學生就能掌握的。
3.聯教聯訓是完善軍事院校實踐教學條件的需要。培養軍事應用型人才,必須要有良好的實習和實訓基地。這對于當前軍事教育投入普遍不足的現狀而言,只靠軍事院校是難以解決的。即使發達的國家,也不可能且沒有必要每個專業都要辦一個實習基地作為學員的實訓場所。通過院校和部隊聯合,利用部隊現有的條件為學員提供實習場所。
二、當前我軍軍事教育走聯教聯訓之路的瓶頸
1.典型經驗總結不夠。聯教聯訓需要高質量的典型引路。我軍軍事教育規模較大,專業較多,不同發展階段以及不同的行業類型,都可能需要不同的聯教聯訓運作模式。讓每一個軍事院校的每一個專業都孤立地建立自己的聯教聯訓結合模式的方法顯然既不可能,也不經濟。因此,在普遍研究的基礎上抽取共性,建立具典型意義的不同類型的聯教聯訓模式,使各軍事院校各專業共享成型的經驗,是軍事教育水平共同提高的要求。
2.理論研究滯后。目前,在我軍軍事教育的聯教聯訓研究過程中,至今還沒有較為全面、系統闡述我軍軍事教育聯教聯訓的理論。首先,由于政策、環境、資源等的限制,有關聯教聯訓的實踐探索本身進展緩慢。其次,雖然在某些院校,有的專業開展了聯教聯訓的實踐,但大都僅僅停留在經驗層面上,遠沒有形成有指導意義的理論,沒有形成不同軍種、不同行業、不同專業可資借鑒的聯教聯訓模式。在聯教聯訓的現狀研究、比較研究、發展定位研究、實現途徑研究、主體行為研究、共性與特性研究方面的相關研究基本是處于初級階段,定性研究較少,定量研究的就更少。
3.運行機制缺乏。從僅有的經驗來看,在尋求聯教聯訓各方的合作關系上,由于缺乏動力、缺乏政策支持、缺乏長久目標,使得聯教聯訓的實際運行只是某一點和某一時段的成功。遠沒有形成聯教聯訓的良性循環。聯教聯訓的順利開展除了應大力倡導和制定相應的政策支持以外,還必須建立符合部隊發展規律的聯教聯訓運行機制。現階段工作的重點應該是充分發揮總部的指導作用,建立起連接院校、基地、部隊的中介組織和機構,通過組織專家進行認真研究,為總部提供政策建議和咨詢,向部隊和院校宣傳和推廣聯教聯訓的經驗,促進部隊和院校的共同發展。
三、加強合作,積極探索我軍軍事教育聯教聯訓新途徑
要針對院校教育轉型提出的新要求,充分利用院校、基地和部隊的教育訓練資源,積極進行聯教聯訓探索實踐,促進軍事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1.發揮教育協作功能,盤活用好優質教學資源。一是師資互聘,與作戰部隊、院校等單位建立師資互聘關系,增強聯教聯訓活力。二是課程互選,按照“以院校為主、選優補缺”的原則,每年由院校推出一些特色課程和優勢課程,采取網上遠程教學和選派教員跨院校授課相結合的方式實施,滿足軍事人才培養的多樣化需求。三是人才互培,依托軍兵種交叉輪訓、中高級指揮培訓、軍事高科技知識學習,選送教員外出培訓;部隊要結合年度訓練任務,選送訓練骨干直接進入軍事院校教研室和實驗室,以工代培、培教結合。
2.利用部隊裝備場地,搭建拓展教學實踐平臺。要針對部隊武器裝備更新加快與院校裝備器材比較缺乏的實際,借助聯教聯訓這個紐帶,把實踐性教學搬到部隊的訓練場,與重大軍事演習和訓練活動融合起來。一是堅持演習共同籌措、共同導調。讓學員與官兵同場訓練、同步演練,達到一次演練、多方受益。二是把部分教員、學員編入參演人員,從網上對抗到實兵演練,從設計方案到導調裁決,每個步驟、每個環節都具體參與。三是由區域參演轉向跨區參演,通過總部協調、主動申請、部隊邀請等方式,組織教員和學員參加軍事演習,使軍事人才培養始終緊跟聯合作戰訓練的發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