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穩章
摘 要 教育離不開情感滲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離不開情感教育。本文就思想政治課教學如何滲透情感教育及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課中的應用作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 情感教育 思想政治 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1-0146-01
所謂情感,是人們根據某種標準去評判某人、某事或某種現象時所產生的情緒體驗。情感教育在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作用已越來越為有識之士所共識。在教學中,如果師生心靈相通,則教學相長,效果顯著。那么,如何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一、氣氛
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情緒應該是快樂的、積極的、親切的,這樣才能營造一種輕松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下學習,當老師面帶微笑、懷著喜悅的心情走進教室時,學生也會因此被教師的積極情緒所感染,從而倍感親切、溫暖、快樂之情油然而生,這樣,學生神經放松,情緒飽滿,也就會敞開心扉,使課堂充滿應有的生氣和活力,從而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功能。
二、語言
一堂課效果的好壞,教師的激情性語言往往對學生產生強烈影響,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教師不僅要注意授課的教育性、邏輯性、規范性,也要重視講課的語音、語調、動作、表情的綜合作用,或如小橋流水,娓娓動聽,清新自然,或慷慨陳詞,高亢激昂,或“喜笑怒罵”,盡顯于色,增強號召力和感染力,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而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要想施教于學生,教師自己首先要進入角色,揮灑真情,用激發學生情感的語言,把思想政治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有情的語言,使教學語言如出我口,如出我心,以此來感染學生,增強其藝術表現力。
在講九年級“捍衛國家尊嚴”一節時,我談到舊上海外灘碼頭輪船插滿外國國旗,公園門口豎著“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慷慨激昂,義憤填膺;講到新中國的成就與輝煌時,揚眉吐氣,興奮之情溢于言表。較之平鋪直敘地講解,這樣更富啟發性,更能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激活學生的情緒,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是非的辨別能力,學以致用,真正貫徹了素質教育的要求。
三、事例
選取一些學生所關注和感興趣的事件和典型事例,既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開闊學生的視野,同時,又能增強思想政治課的魅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而激發他們的積極情感體驗,更好地啟動學生的思維活動,使課堂“活”起來。
如高二經濟學“重視社會生產”一節中,可以針對當前的熱點“三農問題”,體會農業的基礎地位以及我國農業的發展方向;在“效率優先,兼顧公平”一節中,可以就當前的新聞熱點“農民工權益保護”“都市繁華街區流浪乞討人員管理”“教育均衡化”等來探討追求“社會公平”問題;在“適度合理消費”一節中,可以適當地設置一些子課題:“綠色消費之我見”“三代人的消費結構變化”“中學生的高消費面面觀”“中學生名牌消費分析”等,演繹得出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熱點問題學生普遍感興趣,師生之間的感情容易溝通,學生因此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有利于實現課堂教學目標。
四、方法
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思想政治課教學,將會使思想政治課的德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學習高三思想政治“一國兩制”時,我找到了“中英政權交接儀式”和“中葡政權交接儀式”的片斷,通過多媒體技術再現了當時香港、澳門回歸時的情景,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又以著名詩人余光中的詩“鄉愁”作為結束來教育學生,祖國的統一大業尚未最終完成,每個學生現在都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為統一祖國、振興中華貢獻自己的力量,從而達到了很好的德育效果。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領域有著極大的應用優勢,必將大大優化政治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利用電影、電視等電教媒體以及掛圖、實物等輔助思想政治課教學,可以直觀形象地把學生帶進某種特定的情境之中,以具體的形象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有利于實現教學目標。
總而言之,情感教育是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是教師追求的高境界理想教學。這種教學,通過思想政治課教師的教學活動,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形成師生合作、高效而富有特色的教學。
參考文獻:
[1]朱小蔓.道德情感教育初論[J].思想·理論·教育,2001,(4).
[2]中學思想政治課增強學生思想政治信念的實踐研究課題組.關于當前上海中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調查報告[J].思想·理論·教育,2001,(7).
(責任編輯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