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園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2-0033-01
體育教學中有意識地融入德育,不僅能使學生增強體質,而且還能發展智力、陶冶情操,促進學校德育的發展,培養學生服從組織、遵守紀律、誠實機智、積極進取的心理品質。那么,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在體育中進行德育滲透呢?
一、利用教師自身言傳身教感染學生
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影響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對其思想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師嚴格要求學生的同時也要嚴于律己。教師應該注意加強學習,提高自身修養和知識水平。教師不論刮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都帶領學生去完成身體鍛煉任務,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中教師的影響最大。在寒冬,教師迎著寒風,精神抖擻地帶領學生鍛煉身體;在酷暑里教師頂著烈日,汗流浹背的完成示范動作。這種無形的教育方式,隨時隨地在感召、教育學生。
二、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進行德育滲透
(1)利用課堂常規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課堂常規教學是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基礎,認真貫徹體育常規的過程也是向學生進行文明禮貌、組織紀律、思想品德的教育過程,良好的課堂常規教育不僅有目的地培養學生遵章守紀的自覺性,而且能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榮譽感。
(2)利用體育課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體育課的特點是以身體活動為基本特征。由于學生各自的身體素質、體能和意志不同,在如耐久跑、跳高、雙杠等項目練習過程中,有的學生會存在畏難情緒,怕苦、怕摔、膽怯,出現這種情況之后,要針對學生的心理,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在教學中,教師示范要灑脫,語言要生動,要以飽滿的熱情關心幫助學生完成動作,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通過不斷反復的練習,提高學生克服困難的信心,使學生真正體會了成功的喜悅,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堅韌不拔、吃苦耐勞和勇于克服困難的思想意志品質。
三、選擇合理的教法進行德育滲透
體育教學的特殊性,要求學生在完成各種練習時,必須以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難;教師的行為和語言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不僅培養學生勇敢頑強、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消除他們對運動的恐懼心理,而且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敢于創新的意識。學生在課中個別活動較多,容易表現出各種情緒和行為,教師要善于觀察與補捉學生在課堂中偶爾迸出的思想火花、智慧行為,及時予以肯定和鼓勵,并通過嚴密的組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循循善誘,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到教師的德育滲透。
四、比賽過程中滲透入德育
體育比賽是展現學生學習情況、運動能力,身體素質的最佳方法。同時也是表現學生德育素質高低的重要時機。一個良好的團隊,不但運動水平要高,展現出來的精神面貌和修養也很重要。我覺得,我們在培養運動隊伍時,不能忘記隊伍的團隊精神文明建設,有一句口號喊的好:“輸球不輸人”。比賽的輸贏固然重要,但有的隊伍在贏了之后并不能得到觀眾們的珍重。而很多輸了的隊伍卻能贏得禮待。為什么?值得我們每一個體育工作者去深思。我相信我要培養的學生,一定希望是一群有高度運動水平,高尚精神文明的學生。而不是為培養一些四肢發達,卻沒有見識的人。根據個人經驗,我覺得在組織教學比賽時,教師要嚴格執法,讓學生認識到犯規就失去一次得分的機會,犯規就會被罰下,就會失去競爭的機會,就此教師應提出遵守紀律的重要性,不遵守紀律或違法犯紀的人將會得到社會的排斥和懲罰,從而讓學生領悟到紀律的重要性。因此,通過教學比賽加深學生對規則的認識,對學生進行紀律教育。同時利用相應的措施搞好德育滲透工作。
五、利用體育課上的突發事件進行德育
體育課上意外情況時有發生,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妥善處理,如遇刮風、下雨,學生間發生沖突,場地設施出意外變化等,教師要從容處理,借機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克服、排除困難的能力進行培養,對好的現象給予表揚、鼓勵,分清是非,對不良行為及時處理,進行教育、幫助。
實踐證明,在新課程背景下合理運用各種體育教學手段,不僅可以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質;還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創新性、自信心和拼搏進取的精神及頑強的意志品質;德育永遠是學校教育的主旋律,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不僅是學校體育改革的需要,也是體育教育觀念更新的需要。學校體育教育,應從“育人”的目標出發,將德育滲透到整個體育教學之中,在傳道、受業、解惑的教學過程中實現育人的效果,提高學生身體、心理素質的同時,養成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終生體育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