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責任保險中,第三人直接請求權建立的基礎打破了合同相對性的一般原理,實現了合同關系與侵權關系的相通,將第三人納入保護責任保險范圍。強制責任保險中第三人的法律地位歷經了無獨立直接請求權、附條件直接請求權發展階段,對于第三人直接請求權的完全實現,從保護第三人利益角度值得探討。關鍵詞:強制責任保險;第三人法律地位;第三人直接請求權中圖分類號:D922.28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6)32-0240-01作者簡介:劉善澤(1989-),男,漢族,山東臨沂人,長春工業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民商法學(社會保障方向)。一、強制責任保險第三人直接請求權的界定直接請求權建立的法律目的使第三受害人的損失得到及時補償,保障第三受害人獲得基本的賠償金,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一)直接請求權建立的法理依據強制責任保險合同中,被保險人享有保險的利益。被保險人享有的利益在以賠償因自身原因對不特定第三人造成的侵權損害為基礎。因此,保險契約成立即將不特定第三人納入保險契約當中。應當將不特定第三人納入保險關系當中,肯定不特定第三人的法律地位。責任保險直接請求權的正當性。我國《保險法》第65條明確直接請求權的存在,但第二款規定,只有責任明確且被保險人怠于行使權利時,方能行使直接請求權以及第三款規定被保險人未向第三人賠償的,保險人不得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的規定明顯不符合直接請求權建立的目的。(二)第三人法律地位的發展強制責任保險中第三人法律地位從無直接請求權到附條件法律地位的發展,我國有學者主張全面實現第三人的法律地位,“第三人”有權直接向保險人行使保險賠付請求權,甚至以保險人為被告,提起保險賠償訴訟,保險人應在保險金額內向受害人履行賠償責任,不得以抗辯被保險人的事由抗辯受害人。二、強制責任保險第三人直接請求權保護的立法現狀(一)第三人請求權立法的一般規定我國現行法對責任保險中第三人直接請求權法律保護主要體現在《保險法》第65條?!侗kU法》第65條第二款規定:“責任保險的被保險人給第三者造成損害,被保險人對第三者應負的賠償責任確定的,根據被保險人的請求,保險人應當直接向該第三者賠償保險金。被保險人怠于請求的,第三者有權就其應獲得賠償部分直接向保險人請求賠償保險金?!狈擅鞔_第三人直接請求權以保護第三人的合法利益。(二)第三人請求權立法保護存在的問題第三人直接請求權的目的之一在于將風險社會化,《保險法》中的規定雖然承認第三人直接請求權的存在,但在請求權得到實現添加了額外不必要的條件。在保險責任確定的情況下,根據被保險人的請求,保險人應當直接向第三人賠償保險金。對保險人的義務性規定要以被保險人的請求為必要條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第三人直接請求權的實現。被保險人怠于行使請求權的時,第三者才有權力行使直接請求權。一方面,關于“怠于”的界定缺乏相應的期限與方式的規定,在實務中如何讓第三人去把握“怠于”的尺度,有些困難。另一方面,在責任明確的情況下,盡快的實現第三人權益,與被保險人的關聯并不十分密切。三、完善強制責任保險中第三人直接請求權保護的立法建議《保險法》第65條旨在規范具體條件下實現第三人直接請求權,維護第三人利益。但在進一步提高第三人法律地位的方向上顯的過于保守,其一些限制性條件的改進或打破以及實現配套法律制度的一致性,才能在合理的范圍內實現第三者責任的利益最大化。(一)明確規范保險人義務責任應急性責任賠償的義務性。在強制責任保險中,事故發生后,為了避免損害的進一步擴大,保護第三人,有必要規定保險人在突發情況下在保險金范圍內補償或墊付搶救費用,避免事故的擴大化在保障第三人的權益的同時,對于保護被保險人及實現保險人賠付保險金額度最小化方面都有積極意義,符合強制責任保險風險社會化的目的和直接請求權設置的初衷。責任明確前提下,第三人行使直接請求權,保險公司賠償第三人的義務性。保險公司同意被保險人的行為拒絕第三人直接請求權的實現,不利于第三人的利益保護,不符合強制責任保險的信賴利益原則。(二)規范第三人直接請求權的程序規定第三人行使直接請求權,具有獨立的法律地位,我國《保險法》中對第三人行使直接請求權缺乏配套的程序規定。以程序規范第三人行使直接請求權維護自身利益,使之程序化、規范化,為第三人行使權力指明道路。第三人直接請求權的行使方式及程序性規定及代位行使第三人請求權的對象更加明確。受到損害的第三人出現死亡時,代位行使權利的順位地位應當予以明確。總之,《保險法》對附條件第三人直接請求權的實現具有確定意義,但其限制性條件存在不足,應當實現保險合同當事人的擴容,將第三人納入合同保險范圍,完善配套程序,切實保護受害第三人的利益,維護社會公平。[參考文獻][1]曹興權.保險法學[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2]謝紹芬.芻議強制責任保險直接請求權的適用條件[J].經濟法學,2012,4.[3]李青武.論責任保險中“第三人”的法律地位[J].學術界,2014,8:1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