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近年來,鄭州報業集團率先打破黨報、都市報、網絡和新媒體之間體制機制壁壘,建立了“三統一”:統一身份、統一指揮、統一考核的融媒體集群指揮中心,實現了“三個轉變”:記者從單一型向全媒體全技能型轉變,工作重心從以報紙為主向做精報紙、做活媒體轉變,工作時序從以夜班為主向以白班為主轉變,積極構建集信息收集、輿情研判、采訪調度、報紙和網絡新聞編輯、新媒體制作推送等功能于一體的融媒體集群平臺,努力成為全媒體、融媒體宣傳的積極探索者、有效實踐者。
關鍵詞:融合轉型 平臺 鄭州報業集團
石大東
鄭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鄭州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兼市委網信辦主任
一、融合創新勢在必行
2014年8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提出,“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這一年被稱為媒體融合元年,媒體改革轉型的大幕正式開啟。
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既是黨中央著眼鞏固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傳統媒體順應傳媒發展新常態、加快改革發展的現實需要。
“數與網”的技術革新,帶來了信息傳播的大變革。
從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到目前智能手機軟件的攻城略地,新興媒體的裂變式發展,改變了傳統的輿論引導和傳播格局。依托新興媒體平臺,每個人都可以作為傳播者,發出聲音。傳統媒體被邊緣化,失去渠道優勢和時效特點,輿論場的轉移已經出現,主流媒體如果無法引領輿論,宣傳陣地就將減弱甚至不再存在。
唯有創新變革,傳統媒體才能升級發展。
在2013年前100大熱點事件的傳播中,由網絡“大V”等首發或主導的占了近一半,七成左右的首發平臺是新媒體。從那時開始,傳統媒體的用戶已經在大量流失,并導致廣告收入的下滑。
傳統報業生存空間受到空前擠壓,斷崖式下滑的廣告收入已無力支撐報業發展,甚至無力維持其生存。報業告別了站在廣告一棵“搖錢樹”下,就能豐衣足食的日子。
而且,專業人才正大量流失。掌握著新技術新觀念的新型人才正在流向新興媒體,甚至傳統媒體中的一些骨干,也在預期與實際不符的矛盾中選擇出走,投奔新媒體。
傳統報業經歷了讓人“羨慕嫉妒恨”的黃金時代、白銀時代,目前,可以說已經進入到黑鐵時代。不轉換觀念,不創新圖變,就無法穩步進入數字時代,完成蛻變。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先后考察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并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
媒體融合如何推進、如何發展,鄭州報業集團做出了一些積極探索和嘗試。
二、大膽突破真融合真創新
參照中央“大部制”改革的模式和思路,鄭報集團將旗下的黨報(《鄭州日報》)、都市報(《鄭州晚報》)、網絡(中原網)及地鐵報、社區報、手機報全部打通,打破在不在編、有沒有職級的身份限制,打破檔案管理、績效考評、工資發放的體制機制壁壘,建立了集團層面的融媒集群指揮中心和“融媒體新聞超市”,實行“三個統一”,實現“三個轉變”。
統一身份。原來都是各報的記者為各報服務,現在除保留重要時政口記者、深度報道記者和名欄目外,將《鄭州日報》《鄭州晚報》、中原網等媒體的時政部、經濟部、縣區部、文藝部、體育部全部打通,都是鄭州報業全媒體記者和融媒體記者。
統一指揮。改變原來各媒體、各部門分別指揮、各自為戰的局面,所有記者全部進入報業集團融媒集群指揮中心,統一指揮,統一調度,所有稿件全部進入融媒集群平臺的“新聞超市”里,供報紙、網絡和新媒體根據各自的特點抓取選用。
統一考核。集團成立大考核部,重新制定分值體系,按照稿件質量和傳播效果,比如點擊率、閱讀量等考核打分。記者采訪的稿件,以新媒體采用稿為主進行基礎分值評定,再根據報紙、網絡選用情況進行加權計分,選用次數越多加權越大。
記者從單一型向全媒體全技能型轉變。加強對記者的新聞素養特別是新媒體技能培訓,實現從單一文字、攝影記者到文字、圖片、音頻、視頻、VR運用及制作的全技能記者轉變。
工作重心從以報紙為主向做精報紙、做活新媒體轉變。整合打通前,集團旗下媒體原來各自都有數百采編人員,整合打通后,各媒體保留重要時政口記者和優秀評論人員、優秀編輯、名欄目編輯共約30人的精英團隊,負責從融媒體集群平臺上精選稿件、編發報紙。進一步做精報紙,尤其要做強黨報,堅持唱響主旋律、守好主陣地。在這個基礎上,精選后的其他人員優化組合進入白班、一線、新媒體,采寫新聞、創造亮點,幫助夜班精選高質量稿件。前兩年,集團70%的人員和精力做報紙,30%的人員和精力做新媒體,現在剛好反過來,70%的人員和精力做新媒體,30%的人員和精力編報紙。工作重心、人員結構、工資結構向核心媒體轉變、向評論責編等主要崗位轉變,向優質稿件和優秀創意策劃轉變。
工作時序從以夜班為主向以白班為主轉變。生產流程從以報紙為主向以新媒體為主轉變,編采人員的主要精力和工作時序也實現了從夜班到白班的轉變,實現了新聞生產流程的再造和新聞生產時序的前移。這樣的再造和前移,更符合從“紙端”到“指端”轉移的新興媒體傳播規律,更符合現代大眾的閱讀習慣和心理需求。過去遇到重點報道,一張報紙一篇稿子,現在則是報紙、網絡、微博、微信、客戶端,全方位、全時段、多渠道、多體裁,立體多維、聯動互動,可讀、可聽、可視、身臨其境。
構建融媒體新聞集群平臺。積極建設集信息收集、輿情研判、采訪調度、報紙和網絡新聞編輯、新媒體制作推送、大數據處理等功能于一體的融媒體集群平臺。主要任務是建設四大系統,實現“五個千萬”。“四大系統”:融媒集群管理系統、移動采編系統、多媒體采編播系統、大數據與輿情監測系統。
其中多媒體采編播系統是鄭報集團規劃建設的重點,加強以音頻、視頻、H5、VR等新技術為手段的多媒體內容生產與分發渠道建設,成立多媒體中心,建設直播室,擁有訪談、直播和視頻拍攝、制作的能力。采購攝像機、視頻編輯器、直播設備、無人機、全景相機、VR眼鏡等高科技設備,增加多媒體核心競爭力。制作音頻、手機劇、微電影、網絡直播、新聞視頻、專題片、VCR等多媒體產品。
大數據與輿情監測系統,專注于通過海量信息采集、智能語義分析、自然語言處理、數據挖掘以及機器學習等技術,不間斷地監控網站、論壇、博客、微博、平面媒體、微信等信息,及時、全面、準確地掌握各種信息和網絡動向,從浩瀚的大數據宇宙中發掘事件苗頭、歸納輿論觀點傾向、掌握公眾態度情緒、并結合歷史相似和類似事件進行趨勢預測和應對建議。
“五個千萬工程”,包括“客戶端矩陣千萬工程”“微信矩陣千萬工程”“微博矩陣千萬工程”“新媒體網上商城用戶千萬工程”“新媒體早新聞用戶千萬工程”。目標是打造大傳播、大平臺、大數據、大營銷、大品牌、大資本于一體的現代一流傳媒集團。
三、創新推動逆勢發展
近年來,鄭州報業集團不斷改革創新,不斷提升全媒體記者的工作技能和水平,積極探索媒體融合報道新聞的新方法、新手段,推出了一系列采編手段新、傳播渠道新、宣傳效果新的策劃和報道。
率先以省會媒體身份參與全國兩會報道,并在北京設立全媒體新聞中心。自2004年起,鄭州報業集團所屬媒體率先開啟省會媒體赴京參與全國兩會報道的先河,率先在京設立全媒體報道中心,目前已持續12年。最初只有《鄭州晚報》派出1名記者赴北京采訪報道全國兩會,現在鄭州報業集團旗下的《鄭州日報》《鄭州晚報》、中原網、《手機報》《地鐵報》《社區報》《環球慈善雜志》等均派出主力記者參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聯動、前方采訪和后方編輯聯動,既鏈接了全國兩會、中央精神這個天線,又接通了傳遞河南及鄭州籍代表委員心聲這個地氣,取得了很好效果。
率先通過“新聞超市”和重大報道新聞中心模式,探索報紙、廣播、電視、網絡和兩微一端新媒體的大范圍、深層次融合。今年的全國兩會期間,以鄭州報業集團為主,市屬媒體真正實現大融合,建立了鄭州全媒體“新聞超市”,一條新聞采訪完進入“新聞超市”后,報紙、電臺、電視臺、網絡及兩微一端會根據各自特點采用并編發,實現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傳播。一條新聞發出去也不再是單一媒介,而是從傳統端向移動端,文字、圖片、聲音、視頻和移動新媒體“五位一體”,受眾面明顯擴大,增強了新聞報道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受到省委宣傳部的稱贊。
推出“總理回家”大型系列報道。2015年9月23日至2S日,李克強總理到鄭州考察,看發展、察民生、訪故地。鄭州報業集團精心組織、提前策劃,成立全媒體指揮中心,組織精兵強將深入現場,前后方高效聯動、及時溝通,采寫出大量鮮活可讀的系列報道,推出70多個圖文并茂、有視覺沖擊力的特刊專版,版式設計受到“Chinanews設計”的重點關注。兩微一端發揮技術優勢,快速推出讀者最想看到、最有競爭力的新聞,多篇微信稿件點擊量達到10萬+。整個報道受到國務院有關部門的肯定。
推出“上合會議”系列報道。2015年12月14日至15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第十四次會議在鄭州召開。鄭州報業集團成立了“全媒體指揮中心”,統一部署,會前預熱,會中報道,會后總結梳理。《鄭州日報》《鄭州晚報》共推出百余個特刊專版,刊發稿件、圖片600余篇(幅),新媒體客戶端快速推出多篇專題圖文并茂的微信稿件,多篇宮微閱讀量達到10萬+、其中三篇超過S0萬。
推出《鄭州歡迎你》原刨MV歌曲。為了迎接“上合會議”在鄭州召開,集團旗下的中原網精心制作了原創MV歌曲《鄭州歡迎你》,向世界生動推介鄭州。MV上線一個小時,網絡點擊量即破20萬,3小時點擊量破百萬,會議期間突破千萬,一個月突破3000萬,目前總點擊率已接近1億,創造了河南新聞史上的一個奇跡。
四、總結思考繼續向前
近年來,鄭州報業集團積極探索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模式和機制,取得了一些成效。我們認為,要加快媒體融合和新媒體發展,應該堅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要打破體制機制和薪酬考核壁壘,真抓真改真行動。相對于傳統媒體來說,媒體融合和新媒體發展是一場革命,已經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怎么做、怎么快做、怎么真正做好的問題。媒體融合和新媒體發展不是對傳統新聞生產方式的修修補補,不能局限于某一傳統媒體內部的微調、空調,而是要敢于打破舊有的體制機制,敢于打破人員身份限制,實行年薪制,多勞多得、優勞優得、少勞少得,拉開收入差距,著眼大視野、大格局,推進大改革、大調整,才能實現真正的改革、創新、發展。
二要堅持做強黨報,弘揚主旋律、守好主陣地。近年來,鄭州報業集團一直堅持“做強黨報、做大都市報、做活新媒體、做優多元化”的“四做”發展路徑,其中“做強黨報”是核心,是基礎,是前提。改革和創新,要重點考量主流輿論的聲音有沒有唱響、黨報這個主陣地有沒有加強。在這個基礎和前提下,再做優、做活新媒體。
三是要緊盯技術前沿,善于學習和采用新理念、新技術新設備。現代傳媒的發展,內容為王、渠道和技術領先。必須著眼行業前沿理念,學習、引進和使用新技術、新裝備,構建新的傳播平臺,通過新的傳播方式吸引和留住受眾,實現新聞傳播與受眾閱讀的體驗式互動,真正占領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的前沿陣地。
四是要敢于投入,中央、省市都要加快對媒體融合和新媒體發展的扶持和支持。媒體融合和新媒體發展投入大、周期長、見效慢,媒體單位要舍得投入、敢于投入。在傳統媒體經營收入斷崖式下滑的背景下,中央和省市的資金支持顯得尤為重要。建議中央和省市進一步出臺有針對性的資金和政策扶持措施,加快不同層面、不同級別的媒體融合和新媒體發展。
媒體融合和新媒體發展是一項新課題,也是一個持久的長遠課題,必須持續推進,久久為功。目前,從中央到地方,各媒體對融合發展都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實踐,但還沒有哪家媒體建立了真正成熟完善的體制機制,也沒有哪家媒體形成一套具有普遍參考價值的盈利模式。鄭州報業集團將在以后的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中結合所屬媒體的特點,結合中央和省市的要求,繼續大膽探索、創新前進。
(作者是鄭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鄭州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兼市委網信辦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