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鐵 吳建巍
內容提要 前一階段,張家口一市民將隨手抓拍到的環衛女工赤手撿拾瓜子皮的照片發到朋友圈中,感動無數網友。
《張家口日報》緊緊抓住這一新聞線索,利用8個多月時間,以媒體人的“工匠精神”追蹤報道這一題材,產生了積極的社會效應。
關鍵詞 工匠精神 系列報道 和諧社會
環衛相關系列報道先后掀起三次大的“熱潮”,即:千一行愛一行的敬業熱潮;關愛環衛工、尊重勞動的熱潮;向不文明現象宣戰,創建清潔、和諧張家口的熱潮。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客戶端、人民網、中新網、鳳凰網、《北京日報》等媒體紛紛報道轉載。這是一次媒體人弘揚“工匠精神”,把“小亮點”變成“巨能量”的良好實踐。
一、弘揚“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做好謀劃
在紛繁蕪雜的事件中發現有價值的新聞線索,進而變成好的新聞作品,關鍵在于精益求精的謀劃。
2015年10月16日,張家口市橋東區環衛處環衛工王明琴在工作中蹲在地上,用手將嵌在瀝青路面上的瓜子皮一個一個摳起,因為掃帚、清掃車無能為力。這一行為被路過的市民無意中看到,抓拍照片并轉發至自己的朋友圈。照片發出短短幾小時,受到廣泛贊譽。《張家口晚報》針對這一事件刊發了文章,引起了張家口日報編委會注意。
日報編委會認為,這張圖片背后有著極強的新聞價值。環衛工體現的是愛崗敬業的時代精神,是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表現;雖是最普通的勞動者,此時成為最美的人,受到眾人點贊。黨媒有義務為她們謳歌,讓全社會關愛環衛工、尊重勞動者;想想扔瓜子皮的人,再看看亂扔垃圾、隨地吐痰等不文明現象,與冬奧舉辦城市極不相稱,黨媒有義務進行鞭笞和引導;承辦冬奧會的重任使張家口更需要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環衛工撿起的正是人們遺落的文明行為和對環境、對城市一份該有的責任。
日報編委會組織精干力量進行精心策劃。
一是確定了“三個階段”“三大目標”。第一階段,從2015年10月到年底,主要宣傳環衛工王明琴的愛崗敬業精神,在全社會形成愛崗敬業的熱潮,讓每一個人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以嚴肅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第二階段,從2016年1月到3月,主要開展向環衛工獻愛心活動,目標是在全社會形成關愛清潔工、尊重勞動者的氛圍。第三階段,從2016年4月起到年底,分批開展向不文明現象宣戰活動,目標是引導人們增強文明意識、提升文明程度,以實際行動為辦奧運城市增光添彩。
二是以全媒體互動的形式進行立體式傳播。日報、晚報、新聞網、微信、微博、新聞客戶端、屏媒共同發聲、聯合宣傳,實現效果最大化。
三是進行跨地域協作宣傳報道。之前我們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烏大張經濟圈”發展戰略,分別和《北京日報》《北京晨報》《馬蘭察布日報》《大同日報》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這次要以四地媒體協作為契機,互相配合做好宣傳。
四是提高宣傳層次。邀請理論界人士、特別是北京的權威專家,對王明琴現象進行理論上的詮釋;邀請中央、省級媒體聯合報道;日報評論部準備系列評論員文章,以提高宣傳層次。
五是將宣傳效果落到實處。與市委、政府相關部門合作,對王明琴進行表彰,對不文明現象進行治理,共同推出系列活動,做到宣傳與行動同步。
二、弘揚“工匠精神”,精雕細琢層層推進
隨著報道追蹤和事件發酵,日報編委會按照策劃方案,圍繞“感動”“溫暖”“行動”三個主題分層推進,不斷將報道引向深入。
(一)圍繞“感動”,弘揚清潔工人愛崗敬業的可貴精神。一是傳統媒體、新媒體互動,營造立體宣傳攻勢。先以《張家口日報》《一張照片,感動一座城市……》為起點進行報道,其它媒體迅速跟進,在各層次人群中產生了大反響。隨后又發出了《王明琴為我們“拾”起了什么?》《“橘紅色”的感動——走近環衛工人》等稿件,對事件后續發展進行追蹤,影響力持續發酵,不斷擴大。二是與北京媒體進行了協作互動,進一步擴大宣傳效果。10月28日、11月4日,《北京展報》《北京日報》分別以《一張照片,感動一座城市》《“環衛工撿拾瓜子皮”刷爆朋友圈》為題進行了報道。10月29日,人民日報手機客戶端“聞熱點”欄目以《環衛工蹲地撿瓜子皮感動一座城》為題,對王明琴撿拾瓜子皮的照片引發全城關注予以報道。事件在北京引起強烈反響。北京市政協委員朱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從照片和新聞中我看到了張家口環衛工人的敬業精神。作為冬奧會承辦城市,張家口的人文環境和服務行業的敬業精神很重要。通過這件事兒,我們相信北京攜手張家口一定能舉辦一屆精彩的冬奧會。”三是邀請相關專家學者針對王明琴事件談感觸。王明琴的事跡在社科理論界也產生了很大影響,大家紛紛談感受。社會學家、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說:“感動人的往往不是驚天動地,而是平實中的溫暖與柔軟……”《北京日報》國內國際部副主任曹斌說:“這個新聞最大的價值就在于我們從平凡的人身上看到直抵人心的震撼。正是這種點滴的小事,為社會輸送源源不斷的感動,而這些感動就是推動我們時代進步的正能量。”《北京晨報》總編輯謝星文表示:“傳播好消息不分地域,傳遞正能量不分領域。京張兩地的報紙,在未來籌辦2022年冬奧會的過程中,應該更多地發現、宣傳本地區好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讓這些事跡影響感染周圍更多的市民。”專家學者用語言提煉事件背后的意義,為進一步推進宣傳活動營造了氛圍、奠定了基礎。我們以《小舉動折射大情懷——我市專家學者談“最美環衛工”背后的意義》進行了報道。
(二)圍繞“溫暖”,組織為環衛工人獻愛心活動。隨著宣傳的深入,送“溫暖”階段,開展了“奉獻愛心傳遞溫暖‘關愛城市美容師系列活動”。很快得到社會備界的響應,全市眾多愛心企業和人士先后為環衛一線職工捐款捐物,總價值達120余萬元。橋西區餐飲協會發起為環衛工人提供免費早餐活動,各縣區餐飲企業積極響應,紛紛開展了“請環衛工吃免費餐”“為環衛工提供熱水”“請環衛工歇歇腳”等關愛活動,用愛與溫暖關愛著“城市美容師”。一些公益組織清掃垃圾、一些市民免費提供茶水、商家將經營的店面作為愛心茶歇點等等,傳遞出和諧溫暖的正能量。記者多次到環衛工作一線、有關部門、愛心企業和商家實地采訪,掌握了大量鮮活的新聞事實,采寫了《免費午餐感動人心》《紅旗樓商會向橋東環衛工捐贈護具》《愛心和溫暖在這里延續……走訪“愛心歇腳處”“愛心水站”》《捐助“愛心早餐店”活動啟動今冬橋西環衛工免費吃早餐》等稿件,營造出全社會回報清潔工的濃濃暖意。
(三)圍繞“行動”,將宣傳效果真正落到實處。隨著活動的層層展開,社會各界對“行動”的呼聲越來越高。報社及時以《市民呼吁將“感動”化為“行動”》為題進行了報道,將活動主題引到行動上。
聯合《北京晨報》發出了《踐行文明行為爭做文明市民》的倡議。呼吁普通市民、窗口部門、單位企業踐行文明承諾,努力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風尚。倡議得到京張兩地市民積極響應,記者對一些動人的事例進行了深入細致的采訪,以《京張兩地市民積極響應倡議以實際行動共建文明家園》為題進行了報道。
組織了以實際行動學習王明琴活動。王明琴獲得了張家口市橋東區“文明使者”和“最美橋東人”稱號,張家口市各行各業紛紛發起向王明琴學習活動。
將不文明現象各個“擊破”。面對亂扔垃圾、亂貼小廣告、隨地吐痰、隨意橫穿馬路等不文明現象,《張家口日報》結合迎冬奧,與相關部門配合,采取各個“擊破”的方式進行治理。首先瞄準的是“城市牛皮癬”小廣告。集中報道了環衛工人是如何處理小廣告的,讓人們看到環衛工人付出的努力和小廣告給城市形象帶來的影響。在媒體的造勢下,各社區紛紛行動清理小廣告,相關部門啟動了處罰機制,亂貼小廣告lj勺現象很快得到遏制。之后又陸續對亂扔垃圾、隨地吐痰、隨意橫穿馬路等不文明現象進行系列報道并配發大量評論,橋東區組建了城市管理志愿者隊,頭戴藍色小帽,手拿小彩旗,身著志愿者字樣藍色服裝,對各種不文明現象進行勸導。其它縣區也迅速行動,目前志愿者隊伍已上千人。在市文明辦、各區縣政府的配合下,各種不文明現象得到有效治理。
三、弘揚“工匠精神”,媒體永遠在路上
一張小小的照片報道,以“工匠精神”去精雕細作,一步步將社會生活中的“小亮點”轉化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巨能量”,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受到社會各界高度好評,這是媒體人弘揚“工匠精神”、創新宣傳方式、做好新聞輿論工作的良好實踐。下半年還有很多工作在進行中,還需要將“工匠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形,也讓我們產生了陣陣思考。
弘揚“工匠精神”,必須勇于創新、不斷超越。魯班是卓越的工匠代表,他創造的勞動工具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盡管每個時代工匠們創造的產品不同,但無一例外都發揮了創新精神。媒體人面對當前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也需要打破固有觀念,沖破原有束縛,在工作理念、工作機制、工作載體和工作方法上尋求新的突破。這次報道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打破常規、在“四個方面”實現了新突破。新媒體和傳統媒體互動實現了新突破,紙媒、網媒、屏媒、微信、微博、手機報、客戶端以全媒體形式聯合作戰,使整組報道更加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黨媒跨地域合作實現了新突破,張家口媒體和首都媒體積極互動。共同發出倡議,實現了正能量的裂變;媒體和理論界互動實現了新突破,面對新的正能量,京張兩地理論專家給予了權威的解釋,報道影響力持續發酵;媒體和社會各界的互動實現了新突破,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每個宣傳點都落到了實處。
弘揚“工匠精神”,必須堅守使命、保持激情。工匠是技藝精湛的人,他們對自己從事的工作始終保持熱愛,充滿激情。時下,紙媒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斷崖式下降”“救亡圖存”的話語不絕于耳,很多媒體人面臨著開支窘境,一些媒體人心浮氣躁,導致差錯頻出;有的人為了利益實施新聞敲詐,直至身陷囹圄。然而,艱難時候見本色,困苦時刻顯風流。作為黨的新聞工作者,越是在困難的時刻,越要牢記職責和使命,越要弘揚“工匠精神”,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以這次報道活動為例,《張家口日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全社經營形勢本不樂觀,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生產經營,但是黨媒無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都要堅定理想信念,不失本色,保持昂揚的斗志和激情,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
弘揚“工匠精神”,必須堅持專注、追求極致。工匠們以打造精品為追求,總是專心、專注,心無旁騖,孜孜不倦。本組報道至今已歷時八月有余,目前正在進行“我文明從我做起承諾活動”和“不文明現象隨手拍征集活動”。回顧報道過程,前期進行了精心策劃,前兩個月進行了密集的宣傳,條理清晰層層推進,整組報道外延、內涵全面具體,堪稱佳作。系列報道過程中,記者有感于事件背后的積極意義,多次到環衛工作一線、有關部門、愛心企業和商家實地采訪,掌握了大量鮮活的新聞事實。寫作過程中反復推敲新聞核心思路和寫作筆法,使稿件質量精益求精,為打造張家口這座奧運名城營造了濃厚的輿論氛圍。(作者朱小鐵是張家口日報社總編輯,吳建巍是該報社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