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本照 丁元欣 王海濤
(合肥工業大學,合肥230601)
內股外租經營方式下農地使用權定價研究*
張本照丁元欣王海濤
(合肥工業大學,合肥230601)
隨著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推進,農地流轉越來越普遍,農地定價的合理性成為影響農地流轉至關重要的因素。現有的農地流轉價格基本是基于農地本身價值進行估算的,但是農地流入方能夠從農地中獲得的收益是農地流轉定價的關鍵,它決定了農地流入方能否充分地利用土地,影響農戶的根本利益。所以,基于另一個視角——種植大戶(農地流入方)收益的視角,結合委托代理理論,運用非對稱信息下的動態博弈方法,探討內股外租經營方式下種植大戶根據自己的收益情況與農戶的代理人——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之間的農地定價博弈均衡解,將其與已有定價機制相結合,以期在理論上深化對農村土地流轉價格問題的研究,在實踐上推動農村土地流轉的順利進行。
農地流轉價格;內股外租經營方式;委托代理模型;動態博弈
通過農地流轉盤活農村資源對農村經濟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農地流轉過程中,最核心的就是農地的流轉定價問題。目前,在各地的農地流轉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糾紛,歸根結底都是農地流轉定價不合理導致的,定價機制是保護農地流轉中各主體利益的根本機制。根據當前的研究成果表明,眾多學者對農地流轉定價的研究是基于農地本身的價值,他們認為合理的流轉價格應該是包括經濟價格、社會價格、生態價格等要素在內的。[1]-[8]
通過對鳳陽縣小崗村及銅陵縣天門鎮、橫塘村、石山村、農林村等多地的實地調研,這些地區農地流轉價格的確定是結合當地土地的土壤情況、每畝產量等具體情況而定,不同地區的農地流轉價格不同,同一地區通常為統一定價,不因流轉對象不同而重新商定價格。銅陵縣部分地區的農地流轉價格大約在每畝350斤水稻,折合人民幣約每畝400~500元,也有部分地區流轉價格只有每畝300元左右;而鳳陽縣小崗村的流轉價格相對較高,大約在每畝700斤原糧,折合人民幣約每畝900~1000元,由于價格偏高,雖農戶流轉意愿強,但是愿意流入土地的企業和種植大戶少,因此后簽訂的農地流轉合同中規定的流轉價格降低為每畝800元以保證農地正常有序流轉。可以看出,流轉價格過低,農戶的利益無法得到保障,而流轉價格過高,流入方無法負擔,從而發生農戶最擔心的流入方棄地而去的情況,雙方利益均受損。通過對這些地區農戶的問卷調查,農戶們認為在定價過程中除了考慮農戶利益,引入農地流入方收益因素也是十分必要的。因而,本文試圖運用博弈論中非對稱信息下的序貫博弈的方法將兩者融入定價過程中。
(一)農村土地股份合作制下的內股外租型經營方式
土地流轉的模式多種多樣,本文只選取一種模式進行研究,即農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目前針對不同農地流轉模式的績效研究很多,得出的結論基本趨于一致,即市場參與流轉模式是相對其他模式來說效率最高的。而農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是市場參與流轉模式中的典型模式,且國家鼓勵農地入股,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對農業經營體制的創新和發展[9],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的同時,還能夠大大增強個體農戶的議價能力。張蘭君、趙建武(2013)將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以下簡稱股份合作社)模式的經營方式歸結為自主經營型經營方式、內股外租經營方式與社區型經營方式三大類。但是若從農戶收益的角度看,內股外租型則是保障農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能夠長期獲益的最優選擇。內股外租經營方式,即股份合作社不進行自主經營,只將農戶的土地整合起來對外通過公開出租或轉包等有償方式流轉給種植大戶,再由種植大戶進行耕種。通過這種經營方式,一方面,可以為當地農業的招商引資開辟道路,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吸收外來的資金和先進技術,對當地農業科技化水平起到促進作用,進一步保障農戶們的收益。在未來,農戶的收益是股份合作社發展的基本動力,而內股外租型是操作較容易且能有力保障農戶收益的經營方式。[10]因此本文只選取內股外租型經營方式進行分析,嘗試分析內股外租經營方式下農地流轉價格談判的動態博弈機制,探討種植大戶立足于自己流入土地的收益、愿意付出的土地流轉價格,將這個價格與傳統的定價方法相結合來,促使農地流轉價格更加合理,從而最大程度地保護流轉過程中各主體的利益。
(二)內股外租型經營方式中的委托代理關系
關于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各參與主體間的博弈關系,何芳、溫修春(2013)指出在我國農村土地間接的流轉過程中,農戶、中介組織與種植企業之間形成了雙重委托代理的關系,并通過數據模擬分析得出農戶選擇股份合作制方式時獲得最大的期望收益。[11]段力誌、傅鴻源(2011)通過分析集體經濟組織(委托人)與規模經營主體(代理人)的委托代理關系,試圖設計一套科學合理的報酬機制來激勵代理人。[12]楊桂云(2011)采用博弈論方法分別探討了農戶和監管部門與企業經營者之間的博弈關系。[13]高雅(2010)認為農民參與流轉程度最高的一種模式是股份合作制,但是主體間信息不對稱,使委托代理關系產生問題,文中嘗試引入“職業村長”制度以最大限度解決主體間的委托代理問題。[14]張穎聰、張文秀(2005)認為我國農地流轉中,農戶、集體經濟組織、業主之間存在委托代理關系,并分析其中的問題及給出政策建議。[15]楊展(2006)在非合作博弈框架下分析了發包方、中介方和承包方三者之間的博弈關系,認為中介服務組織在農地流轉過程中的作用顯著。[16]
由于股份合作社是否能夠實現內股外租經營方式,其基礎在于農戶是否愿意將自己的土地委托給合作社耕種或經營,因此,通過委托代理模型,討論農戶何時愿意將土地流轉給合作社是十分必要的前提條件。
1.假設構建
為便于博弈分析,有如下假設:
假設1:博弈的參與人,即農戶、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和種植大戶皆為“風險中性人”,且三者都是“理性經濟人”,并且三者在選擇策略上都有自由決策權,不會做出非理性選擇。
二次發酵時,較低的發酵溫度,基酒中較高的初始乙醇體積分數、總酸及游離SO2含量等限制性因素均會抑制酵母菌的生長繁殖和發酵進程[19]。適應活化過程中,通氧條件及培養液中的碳源和氮源含量可使酵母菌完成從生殖生長到發酵代謝過程的轉化[11-12],提升其對抗性環境的耐受性,是促進二次發酵順利完成的重要輔助措施。
假設2:由于農戶自發組織形成合作社,因此假設農戶與合作社之間都能獲得完全且完美信息,即雙方不僅都掌握了對方的特征、策略空間和收益函數的準確信息。而合作社無法獲得種植大戶的完全信息,即對于種植大戶的收益、支出以及相關的管理信息,合作社無法完全了解,但是種植大戶知曉合作社的完全信息。各博弈主體的行動是順序發生的。
假設3:農戶(委托人)有兩種選擇:一是將自己的土地委托給合作社,二是不將自己的土地委托給合作社。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代理人)的選擇也有兩種:一是合作社聘請專業的管理人員對農村土地進行科學的規劃、整合和管理,有較高的專業化管理水平;二是為節約成本,放棄高專業化的管理水平。
假設4: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工作所獲得的收益是其努力程度的確定性函數,農戶根據其收益來判斷合作社的工作情況,沒有監督問題。
假設5:在合作社與種植大戶博弈中,由合作社先報出土地價格。雙方的博弈只進行兩個時期,若第二時期種植大戶拒絕了合作社提出的價格,則他將不租用該土地。
2.農戶與股份合作社間基于委托代理模型的博弈分析
在上述假設的前提下,我們先討論,農戶在何種情況下自愿將自己的土地流轉給股份合作社經營。在不考慮土地增值的前提下,假設農戶所獲得的保底收益為P0,其分紅比例為r1,當股份合作社聘用專業管理人員對土地進行專業化管理,且用專業科學的方法選擇種植大戶時帶來的收益為PH,此時付出的成本為C1。當股份合作社選擇降低成本,采用較低專業化管理時所獲得的收益為PL,此時合作社付出C2,且PH>PL,C1>C2。由于股份合作社所獲得的盈利隨農地流轉收益的增加而提高,為方便分析,我們將股份合作社所獲得的盈利看成是農戶支付給它的報酬,且農地流轉收益越高,農戶支付的報酬就越多,即當股份合作社選擇較高專業化管理水平時,農戶支付ω1,當股份合作社選擇較低專業化管理水平時,農戶支付ω2,且ω1>ω2。
假設農戶先行動,決定是否將土地委托給股份合作社,若農戶只愿意把土地留下自己耕種,則其收益為其自行耕種所得到的全部凈收益M(包括政府給予的農業補貼等且M>0),合作社的收益為0,博弈終止。假如農戶愿意將土地委托給股份合作社,則博弈進入到第二階段,股份合作社開始進行選擇:接受或決絕農戶的委托。若股份合作社拒絕了農戶的委托,那么雙方的收益依然為(M,0),博弈結束。若股份合作社選擇接受農戶的委托,則股份合作社需繼續在第三階段選擇自己的努力水平——較高或較低的專業化管理水平。在股份合作社選擇較高專業化管理水平時,農戶的收益為P0+r1PH-ω1,股份合作社的收益為ω1-C1。在股份合作社選擇較低專業化管理水平時,此時農戶的收益為P0+r1PL-ω2,股份合作社的收益為ω2-C2。如圖1所示。
根據逆推歸納法,由于博弈參與人均為“理性經濟人”,因此在股份合作社接受農戶委托的情況下,當ω1-C1>ω2-C2,即ω1>ω2+C1-C2時,股份合作社會選擇較高的專業化管理水平。也就是說,只有當股份合作社選擇較高的專業化管理水平所得到的報酬高于選擇較低的專業化管理水平所得到的基本報酬和合作社兩種不同選擇所帶來的成本的增加額之和時,股份合作社才會選擇高專業化管理,盡力提高收益。反之,同理。
最后一階段中,如果股份合作社選擇了拒絕農戶的委托,那么農戶在前一階段的選擇已經不重要。但是如果股份合作社接受了農戶的委托,類似于第一階段,也存在兩種情況。股份合作社選擇較高的專業化管理水平的前提下,只要當P0+ r1PH-ω1>M時,農戶愿意將土地委托給合作社,在股份合作社選擇較低專業化管理水平的情況下,當P0+r1PL-ω2>M時農戶選擇委托。也就是說,無論是何種前提,只要當農戶通過將土地委托給合作社所獲得的凈收益超過其自行耕種獲得的全部凈收益時,就會選擇委托策略。[17]

圖1 農戶與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博弈過程
(一)農地價格形成的序貫博弈模型
基于上述分析,在P0+r1PH-ω1>M或P0+r1PL-ω2>M情況下,農戶愿意將農地委托給股份合作社經營。內股外租經營方式下,農地流入方是非常重要的主體,流轉價格不僅對于農戶,對于農地流入方也是十分關鍵的。合理的農地流轉價格能夠使農地流入方更加高效率地利用土地創造收益,同時也能夠保障農戶的利益,而不合理的流轉價格或者給農地流入方帶來損失,使其不堪重負,棄地而逃,或者農戶收益過低,農地流入方無法獲得需要的農地,總之雙方都會受到損失。
而目前,農地流轉價格的定價往往無法全面地考慮到農地流入方收益這個重要的因素,因此本文嘗試從種植大戶(農地流入方)的角度,分析種植大戶根據自己從流入農地中獲得的收益而愿意給出的農地流轉價格,將其與原有的價格相比較,以期最大程度實現價格的合理性。由于股份合作社與種植大戶之間的信息往往是不對稱的,所以本文采用了非對稱信息下的序貫談判的方法來分析兩者之間的博弈。為了便于分析,本文作出如下的假設和說明。
設股份合作社的保留價格是M,即農戶不將土地流轉出去而是自己耕種時所得的收益,此處我們假設M=0。設種植大戶從流入的農地中獲得的收益為π且π~U[πL,πH],πH為股份合作社對種植大戶從流入農地中獲得的最高收益的預期,而π具體為多少只有種植大戶知道,股份合作社無法得知,為便于討論,假設πL=0,也就是說π~U[0,πH]。設股份合作社第一階段提出的土地價格為P1,第二期為P2(通常P1>P2),且假設只要種植大戶的收益π高于或等于股份合作社提出的價格,種植大戶就會以該價格從股份合作社租用土地。再設折現因子σ,表示由于商討時間延長而導致的收益減少。如圖2所示。
(二)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與種植大戶之間的動態博弈分析
對于任意P1和P2,第一階段:若股份合作社在第一階段提出的土地價格為P1,且種植大戶期望合作社在第二階段的提價為P2,當種植大戶的收益π≥P1時會選擇接受該價格租用土地,則此時種植大戶的收益為π-P1,當種植大戶的收益π<P1時則會拒絕該價格,此時博弈進入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若股份合作社在第二階段提出土地價格為P2,當種植大戶的收益π≥P2時會選擇接受該價格租用土地,此時種植大戶的收益為σ (π-P2),當種植大戶的收益π<P2時則會拒絕該價格,此時種植大戶收益為0,博弈結束。

圖2 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與種植大戶關于農地流轉價格談判的博弈框架
由于股份合作社與種植大戶都被假設為“理性經濟人”,所以當,即π≥時,種植大戶將選擇接受合作社在第一階段提出的價格P1。

上述關系可表示為:對任意的P1和P2,當π≥max{π′(P1,P2),P1}時,種植大戶將接受股份合作社在第一階段提出的土地價格,若π<max{π′(P1,P2),P1},種植大戶將拒絕P1,將雙方博弈推入第二階段。
當博弈進入第二階段,意味著上文假設的πH=π1=max{π′(P1,P2(P1)),P1},即第二階段中種植大戶的收益π~U[0,π1]。若股份合作社在第二階段提出的土地價格為P2(P1),那么種植大戶的最優策略是當且僅當π≥P2(P1)時接受P2(P1)。則股份合作社在第二階段最優土地價格問題可以表示為:

其中0≤P2≤π1,且prob{種植大戶接受P2}=,代入(2)式并對P2求導:令2P2)=0,得出,從而π1=max。若則π1=P1,即,與以上所述矛盾。因為若π1≥π′,此時理性的種植大戶不會將博弈推入第二階段,增加談判的時間成本,而是選擇接受P1。從而時,代入(1)式,可得:

根據以上推論,我們已經得出在給定股份合作社在第一階段提出的土地價格P1時,種植大戶在第一階段的最優策略、股份合作社在第二階段的提出的最優土地價格以及種植大戶在第二階段的能夠作出的最優策略。接下來我們將討論股份合作社在第一階段應提出的最優土地價格。根據假設,股份合作社是理性的,所以P1應滿足:


prob{種植大戶拒絕P1,但接受P2}={1-prob {種植大戶接受P1}}×prob{種植大戶接受P2}=

將(4)式和(5)式代入(3)式,得:

對上式關于P1求導并令?y2=0:?p1

根據以上股份合作社與種植大戶間的兩階段的非對稱信息序貫博弈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到,種植大戶根據自己從流入農地獲得的收益而愿意給出的農地流轉價格為和,從這兩個式子中可以看出,農地流轉價格隨著股份合作社根據自己所掌握的關于種植大戶的信息對種植大戶產出利潤的預期的增高而增高。此外,還要考慮到雙方博弈過程中所耗費的時間成本,股份合作社對土地過高的定價或者種植大戶可以接受的土地流轉價格過低,都會增加談判時間,從而造成雙方的損失。
根據本文研究結果,結合目前我國農地流轉市場的發展現狀,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由于內股外租經營方式下,農地流轉的基礎是農戶們自愿且積極地將自己的土地委托給股份合作社,因此就要加快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及農村集體土地的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這是維護農民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現實需要。
其次,根據前文結論,農戶在P0+r1PH-ω1>M或P0+r1PL-ω2>M時,即農戶通過將土地委托給股份合作社所獲得的凈收益超過其自行耕種獲得的全部凈收益時,才會選擇將土地入股股份合作社,再統一進行流轉,因此,股份合作社應聘用具有專業素質的管理人員,確保股份合作社經營管理工作的高水平運作,增加農戶的收益。[16]
最后,農地流入方的收益在農地流轉的定價過程中是十分關鍵的因素,它決定了農地能否得到充分的利用,影響著農戶們的利益。本文結合種植大戶根據自己從流入農地中獲得的收益而愿意給出的流轉價格,使農地流轉定價機制更加完善。根據股份合作社與種植大戶的博弈結果,種植大戶愿意給出的農地流轉價格為,因此,為了更科學合理地對種植大戶的利潤進行預期,股份合作社需要通過掌握更全面的關于種植大戶及市場的相關的信息,如種植大戶的經營范圍和技術水平、種植大戶以往的經營成績、市場上該產品的當期及往期價格、市場對于該產品的需求度等更加具體的信息,但是這提高了股份合作社的經營成本,此時,加大政府的投入,對股份合作社進行補貼,不僅能夠有效地幫助合作社獲得更加全面的信息,促進土地流轉定價的合理性,保證種植大戶利益,刺激土地的需求市場,也能夠提高合作社對于土地的整合水平,增加土地的利用價值。
此模型不僅能應用于內股外租經營方式下農地流轉定價問題,也可以擴展到各種中介組織,如土地銀行等。中介組織將農戶土地集中起來進行整合后,有償流轉給種植大戶的情況下,此模型都可以結合具體的流轉方式為農地流轉的合理定價提供參考。
[1]張振華.基于收益現值法的農村土地流轉價格研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3,(12):58-62.
[2]蘇曉鵬,馮文麗.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價格評估問題[J].價格理論與實踐,2009,(5):67-68.
[3]周海燕,周存久.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價格研究述評[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32(4):24-28.
[4]趙梓琰,邱道持,王靜,等.農村土地資產評估研究進展[J].中國土地科學,2013,27(7):86-92.
[5]伍振軍,孔祥智,鄭力文.農地流轉價格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皖浙兩省413戶農戶的調查[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0(3):1-6.
[6]李雪,徐目圣.農用地流轉價格評估方法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18):11189-11191.
[7]劉寒梅,劉任.完善土地流轉市場定價機制問題研究[J].價格月刊,2013,(6):28-31.
[8]喻瑤,段建南,金萍.影響農村土地流轉價格因素分析[J].農村經濟,2009,(11):9-11.
[9]胡勇.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制度基礎及治理機制研究[J].農業經濟,2014,(1):79-80.
[10]張蘭君,趙建武.農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模式研究[J].農村經濟,2013,(6):24-28.
[11]何芳,溫修春.我國農村土地間接流轉供應鏈的利益協調機制研究——基于委托代理模型[J].運籌與管理,2013,22(4):60-67.
[12]段力誌,傅鴻源.不對稱信息下農村土地流轉激勵模型[J].商業研究,2011,(5):162-167.
[13]楊桂云.規范與完善農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流轉模式研究[D].湖南:中南大學,2011.
[14]高雅.農村土地股份合作制中委托代理問題的思考——基于“職業村長”市場的建立[J].農村經濟,2010,(9):48-50.
[15]張穎聰,張文秀.農村土地流轉市場的委托代理關系分析[J].農村經濟,2005,(4):31-32.
[16]楊展.土地流轉中的中介組織:非合作博弈框架下的分析[J].世界經濟情況,2006,(2):30-33.
[17]謝識予.經濟博弈論(第二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150-155.
[18]羅伯特·吉本斯.博弈論基礎[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171-176.
(責任編輯秋妍)
F321
A
1001-862X(2016)02-0026-006
本刊網址·在線雜志:www.jhlt.net.cn
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基金項目(14YJA790078);安徽省國土資源廳軟科學(2013014);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508085QG142)
張本照(1963—),安徽定遠人,博士,合肥工業大學經濟學院、工業信息研究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資本市場與證券投資;丁元欣(1990—),女,安徽合肥人,合肥工業大學經濟學院,主要研究方向:資本市場與證券投資、土地金融;王海濤(1984—),山東日照人,博士,合肥工業大學經濟學院、工業信息研究院副教授,通訊作者,主要研究方向:土地金融、資產證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