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心田,賈 靜,權 溦,韓 波
(西安電力高等專科學校,西安 710032)
信息化模式下電力企業年度重點工作管控模式研究
熊心田,賈靜,權溦,韓波
(西安電力高等專科學校,西安 710032)
在對年度重點工作管控體系分析的基礎上,對重點工作管控模式進行了研究。該模式不僅在理論上具有較強的創新性,而且在實際應用中應用性較強。
信息化;電力企業;重點工作;管控模式
隨著電力企業的快速發展,企業內部的信息化也逐漸進入了高峰期。高水平的信息化有助于快速獲取各項工作方面的信息,進而通過相應的處理進行決策,從而為電力企業在重點工作的管理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因此,本文就信息化模式下電力企業年度重點工作管控模式進行研究。
對于電力企業年度重點工作管控模式來說,其都應結合具體的實際情況來執行。在年度管控的過程中,都應解決“管什么”、“管到什么程度”以及“如何管”等三個問題。在電力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信息化管理部門對企業的年度重點工作的上述三個問題應進行明確。故在年度重點工作的管控模式中,應對權責的分工、協同關系以及管控等內容進行明確。
1.1組織結構
在執行各項管理制度之前,都應對各項職責情況進行界定。在信息化的建設過程中,應建立一個全方位的管控組織結構,即應涵蓋管理層、業務管理部門以及信息管理部門。同時,為了能夠對企業的重點工作進行有效的管控,企業應建立信息化建設的決策機構,定期的開展會議,來行使一些權力。
在業務管理部門應該根據企業的戰略,提出信息化支撐需求。在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應將業務部分的內容進行確定和縱向業務的職能管理。在信息管理部門,應制定日常信息化項目管理工作規范,制定關于信息技術標準,方便重點工作的處理。
1.2管控協同分析
在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由于重點工作的需要,需要各個信息管理部門、業務管理部門以及其他相應的單位協同,進而開展工作。構建協同管控模式是通過將各種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創建由戰略、運營以及文化等構成的各個模塊。只有創建這樣的管控體系,才能提高電力企業年度重點工作的處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根據協同理論,在不同的階段,協同的特點會有所不同,則應該以利益最大化為原則進行管控協同工作的開展。通過對大量的電力企業進行調研,對影響管控協同模式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歸納。將這些影響因素分為兩類:一類是外部因素,一類是內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上級部門的意志和要求以及同類地區的典范作用產生的壓力。內部因素主要包括信息部門的影響力、應用范圍以及相關技術的成熟度等因素。故在管控模式的設計過程中,應該根據管控模式的區別對關鍵因素的影響設計出不同的管控協同方式。
1.3管控協同設計
信息化模式下的電力企業年度重點工作的管控模式是通過權力分配來完成管控的決策等內容。結合上述影響管控協同的因素以及各個部門的工作界面,能夠形成不同的管控協同設計方案。根據電力企業年度重點工作的內容不同,這就決定了不同的管理模式。
1.3.1規劃階段
由于在該階段主要目標是確定重點工作的規劃目標與公司的戰略目標應相符合,且能夠符合企業的整體發展規劃。故在該階段的管控工作內容涉及到確定各項資源、相應的預算以及目標等工作。
1.3.2研發階段
在該階段,主要是確定信息化系統研發成果,滿足業務部門的各個需求。在研發階段,關鍵點是信息化技術。主要的管控內容涉及到重點工作的需求分析以及優先順序的確定。故在該階段分工相對是較為明顯的。
1.3.3實施階段
在該階段,主要是確定信息化的實施結果能夠達到業務方面的需求。在實施階段,管控的內容涵蓋了系統調試以及培訓等各方面的工作。在系統調試的過程中,在系統部署完成后,應需進行進一步的調試。對于應用培訓等工作,可能涉及到非常多的工作人員,故應需相關的業務部門的負責人進行負責,同時由信息部門進行協同。
1.3.4驗收階段
在該階段,主要是對信息化系統處理年度重點工作的情況進行驗收,檢驗其是否已完成最初設定的目標,資料是否齊全。
在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重點工作管控分析應包括信息化技術標準、信息化項目架構等內容。選擇什么樣的維度是管控模式急需解決的重點問題。在管控模式的設計過程中,主要考慮到架構以及標準等內容。在落實到具體的重點工作時,管控模式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應全面的考慮企業內部的文化、各方面的數據等因素,從而使各項管控工作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能夠有所調整。
2.1結構管控
企業架構包括業務架構、應用架構、數據架構和技術架構。這幾個架構分別都有不同的用處。總的來說,通過所制定的工作目標,立足于各項信息化規劃,借助于架構管控,保證信息化在規劃、設計以及建設等各個環節遵守各個要求。
2.2標準管控
在工作目標制定的過程中,應通過標準管控,創建信息化標準統一的管理機制。通過該標準機制的創建,加大對信息化建設的設計以及開發等各個環節有效的審核,實現信息的統一規范化管理。
3.1技術保障
要想使信息化模式下的重點工作管控模式體系有效的貫徹起來,應得到完善的技術系統支持。企業應該提高信息化水平。一方面,建立專門的技術團隊為管理人員提供服務,及時地解決在生產系統中所出現的問題;另一方面,企業在招聘員工的過程中,應對應聘人員進行選擇時,應進行嚴格地把關,不僅要考慮應聘人員的專業知識儲備量,還應考慮該人員的計算機知識。對于應聘進來的員工,應對其進行必要的培訓,從而提醒員工在生產過程中應注意的具體事項,使員工了解當前規范中所要求的內容及規定,進而提高員工專業知識能力,避免出現錯誤。
3.2制度保障
有效的制度體系是信息化模式下的重點工作管控模式體系運營的重要保障。在信息化模式下的重點工作管控模式的體系中,應明確分配各個則責任人,使責任更加具體化。同時,所創建的管理體系應具有自我完善的功能。自我完善機制能夠針對實際的效果進行評價和改進。效果評估是在針對管理體系在執行一段時間后,看看體系的執行效果,是否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以及還需要哪些改進的地方,其主要涵蓋五個方面的內容,適應性、責任、可維護以及反應評估。改進功能主要是在引進新的技術基礎上對現有的企業管理體系進行改變,主要涉及流程和體系結構的改進。
基于信息化模式下的重點工作管控模式的是結合了信息化優點的一種創新管理方式,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當前重點工作在管理過程中的缺陷,使其應用前景較為廣泛。因此,本文首先從組織結構、管控協同分析以及管控協同設計三方面闡述了基于信息化模式下的重點工作管控模式體系;其次,從架構和標準設計兩方面對基于信息化模式下的重點工作管控模式體系的設計進行了分析;最后,從技術保證以及制度保障兩方面分析了基于信息化模式下的重點工作管控模式體系的運行保障。本文的研究只是對信息化模式下的重點工作管控模式進行了一些粗淺的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為其他學者提供參考,為理論和實踐的研究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主要參考文獻
[1]姚瑋.電力企業信息安全全生命周期管控[J].電力信息與通信技術,2015(8):94-99.
[2]朱方偉,楊筱恬,蔣夢穎,等.子公司角色對集團內部管控模式的影響研究[J].管理學報,2015(10):1418-1428.
10.3969/j.issn.1673-0194.2016.19.037
F270.7
A
1673-0194(2016)19-0064-03
2016-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