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寒琰
小提琴換把技術音樂表現分析研究*
●梁寒琰
小提琴換把技術作為重要的基本功訓練技術,是小提琴音準的保證。良好的小提琴換把技術不僅保證音準的精確性,更賦予旋律流暢性及歌唱性,增強演奏的表現力與感染力。結合傳統教學理論與課堂教學實踐,以提高演奏者換把技術的藝術感染力與音樂表現性為目的,著重研究小提琴換把技術音樂表現在實踐與教學中的應用,無論是對理論研究的豐富完善,還是對教學實踐的歸納總結,均具有重要的意義。
小提琴;換把技術;音樂表現性
小提琴換把技術作為重要的基本功訓練技術,是小提琴音準的保證。良好的小提琴換把技術不僅保證音準的精確性,更賦予旋律流暢性及歌唱性,增強演奏的表現力與感染力。小提琴換把技術在基本功訓練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傳統教學理論過于著重換把動作的技術訓練,而忽視了換把技術在音樂表現中的重要作用。而在課堂教學互動中,如何讓學生更好地通過換把技術提高音樂表現性,則是一項具有挑戰的科研課題。關于小提琴換把技術音樂表現性的分析研究,無論是對理論研究的豐富完善,還是對教學實踐的歸納總結,均具有重要的意義。筆者立足于傳統教學理論與課堂教學實踐,以小提琴換把技術音樂表現性為主要內容,著重研究小提琴換把技術音樂表現性在實踐與教學中的應用,以提高演奏者換把技術的藝術感染力與音樂表現性。
“滑音”是換把的衍生物,它令換把更富于音樂性與表現力,是小提琴換把技術音樂表現的重要藝術手段。著名小提琴教育家卡爾·弗萊什在其著作《小提琴演奏藝術》中曾寫道:“把兩個音符親切地、聲樂般地聯結在一起應該是個人內心迫切要求表現情感的結果。”①卡爾·弗萊什:《小提琴演奏藝術》第一卷第一分冊(姚念賡、馮明禁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74年版,第59頁。滑音無疑滿足了演奏者內心的這種情感性訴求,并為藝術表現的多樣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及更廣闊的空間。作為換把的附屬品和衍生物,滑音并不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恰恰相反,滑音僅是對旋律色彩和音樂表現的一種補充和輔助。如何讓這劑“調味料”調出音樂的“味道”,演奏者不僅需要根據音樂風格對滑音進行正確的判斷,更需要掌握不同類型的滑音,豐富滑音的表現手段。
滑音在加強兩個把位音符之間聯系的同時,對保證換把音準也有很大的幫助。換把滑音的參與,使那些困難的換把“似乎”一下子也變準了。這是因為演奏者在演奏滑音時,能夠聽到音準,從而可以控制左手準確地“滑”到音準的位置。與之相反,干凈、純粹的換把動作無疑增加了音準的難度。正因為在音準上的便利性,滑音很容易被演奏者濫用,然而充滿滑音的演奏就像過量加糖的甜點,令音樂失去了原有的味道。演奏者有必要遵循作品的音樂風格,培養正確的美學趣味,對滑音進行合理的選擇。在巴洛克時期及古典主義時期,音樂的崇高感和結構形式的典雅純凈是作曲家遵循的寫作原則,不恰當的滑音無疑破壞了音樂的純凈,因此演奏者應該保持干凈純粹的發音,避免使用滑音。在浪漫主義時期,作曲家更強調個人情感的個性化表現,在一些歌唱性的旋律中,滑音則成為旋律的“潤滑劑”“調味品”,到了現代主義作品,滑音更成為情感表現的一個重要方式,有些作曲家甚至把滑音的范圍、力度、時間等要素通過符號詳細地記錄在樂譜上。在一些中國作品中(見譜例1),演奏時如果缺少滑音,音樂則會變得平淡無奇、索然無味,缺少了原有的光彩和韻味。滑音既是音樂表現中不可缺少的“潤滑劑”,也是不宜過量使用的“調味品”,只有建立在對作品音樂風格準確把握的基礎上,演奏者才能真正使滑音展現更大的魅力。
譜例1
沙漢昆《牧歌》

伴隨著音樂高潮的發展,旋律往往出現連續級進甚至跳進的趨勢,換把頻率大大增加,滑音對于推進音樂高潮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滑音讓旋律發展更加連貫。隨著旋律不同階段的發展,對于滑音的處理亦相應地有所不同。在音樂高潮發展的階段,節奏音型變得密集,級進式的旋律烘托出緊張激動的氛圍。在這種快速經過句式的旋律中,左手演奏的音符驟增,要求換把動作迅速、干凈、輕盈,滑音動作僅作為“潤滑劑”增強音符間的聯系,幾乎是聽不出來的,這一點在音階式經過句時尤為明顯(見譜例2)。2.滑音讓音樂高潮更富張力。伴隨著旋律的推進和音樂的發展,在高潮的頂點往往會有節奏的拉伸和旋律的跳進,滑音的運用保證了高點音得到充分的強調,并帶動音樂情緒的繼續發展。因為旋律跳進幅度較大,左手換把動作多采用1指到3指或1指到4指的異指換把,媒介音滑音動作保證了最高音的音準,無疑讓演奏者的演奏更加自信并充滿激情,從技術上保證了音樂高潮的推進。在這個跨度較大的換把動作中,左手動作慢而堅定,要求強調換把的重音,滑音的使用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效果,積聚著換把的力量并用旋律化的方式使力度趨向傾泄到高點音上(見譜例3)。在“連”和“力”這兩個因素上,滑音使音樂高潮的發展充滿著爆發力和表現力,成為營造與推進音樂高潮發展的一個重要表現手段。
譜例2
圣·桑《引子與回旋隨想曲》

譜例3
帕格尼尼《D大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

滑音不僅作為換把的“潤滑劑”“調味品”,讓音符間的聯結充滿色彩與情感,更通過變化多樣的表現方式塑造出鮮明生動的音樂形象,使換把成為表現音樂情感的一種重要藝術手段。
快速的滑音表現敏捷輕盈的音樂形象,慢速的滑音則富于抒情感傷的意味;強烈的滑音帶有堅定沉重的力量,富于爆發力,輕柔的滑音則柔和優美,充滿親切感;媒介音滑音富于情感的表達,極具歌唱性與抒情性,尾滑音婉轉動人,而略帶憂郁傷感;短距離滑音充滿情感,為平緩的旋律增添光彩,遠距離滑音富于戲劇性,將音樂發展推至高潮;低音區滑音厚重沉穩,如男低音的低吟,高音區滑音高亢激昂,如女高音的詠嘆……
不同形式的滑音類型對應不同種類的音樂形象,把握音樂表現的豐富種類與滑音技術的不同類型,可以使小提琴換把技術成為音樂表現的一種有效的藝術手段,令演奏者的演繹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滑音作為小提琴換把技術的“潤滑劑”“調味品”,不僅增加了旋律的歌唱性與抒情性,更賦予音樂豐富的色彩與飽滿的情感,塑造出鮮明生動、獨具特點的音樂形象。演奏者應當綜合考慮音樂風格、審美趣味、和聲特點、曲式結構等因素,將音樂表現與演奏技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小提琴換把技術不僅是拓寬演奏音域的炫技展現,更成為表現作品內涵與音樂情感的重要藝術手段。
[1]卡爾·弗萊什.蔣和璠譯.小提琴指法藝術[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
[2]萊奧波爾德·奧厄.司徒華城譯.我的小提琴演奏教學法[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0.
[3]伊凡·加拉米安.張世祥譯.小提琴演奏和教學的原則[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1.
[4]尤·伊·揚凱列維奇.刁蓓華譯.論小提琴演奏與教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梁寒琰,女,廣西藝術學院管弦系講師。
*本文系廣西藝術學院2015年院級科研項目“關于小提琴換把音樂表現及教學實踐的分析研究”(項目編號:QN201527)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