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杰超,馮秀蘭,黃偉剛
(江門市人民醫院檢驗科,廣東江門529000)
·檢驗與臨床·
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A)與細胞角蛋白19(CK19)聯合檢測對早期宮頸癌及癌前病變診斷的臨床價值
古杰超,馮秀蘭,黃偉剛
(江門市人民醫院檢驗科,廣東江門529000)
目的探討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A)與細胞角蛋白19(CK19)聯合檢測對早期宮頸癌及癌前病變診斷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收治的88例宮頸癌患者(宮頸癌組)、112例宮頸上皮內瘤變(CIN)患者(CIN組)、154名慢性宮頸炎患者(炎癥組)和52名健康女性為對照組,收集外周血樣本,檢測SCCA、CK19的水平。結果宮頸癌組和CIN組外周血中SCCA和CK19,差異有明顯統計學意義(P<0.01);宮頸癌組外周血SCCA和CK19陽性檢出率分別為43.12%(38/88)、48.86%(43/88);CIN組外周血SCCA和CK19陽性檢出率分別為21.43%(24/112)、27.68%(31/112),聯合檢測二者的表達可使敏感性提高至59.09%,聯合檢測2種標志物的敏感性明顯高于檢測單一標志物,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外周血SCCA和CK19表達水平均可作為診斷早期宮頸癌及癌前病變標志物,聯合檢測兩項指標,可提高診斷敏感度。
早期宮頸癌;癌前病變;SCCA;CK19
宮頸癌是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據統計,我國宮頸癌發病率及新發人數均較高,每年新發病例約4.5萬,占全球發病總數的1/4,嚴重影響女性身心健康[1,2]。從一般的宮頸癌前病變發展成宮頸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早期檢查治愈率可達100%[3]。宮頸癌的主要病理類型為鱗狀細胞癌,約占60%~80%[4],常用腫瘤標志物有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SCCA)、細胞角蛋白19(CK19)等。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是目前最有效的控制途徑,而如何選擇合理、高效、經濟、規范的篩查方法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2]。為了尋找理想的組合模式,提高宮頸癌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我們利用SCCA和CK19進行聯合檢測,初步探討它們在宮頸癌和癌前病變診斷中的價值,現報告如下。
1.1 選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本院收治的經病理確診為宮頸癌患者88例為宮頸癌組,年齡29~80歲,平均47.2歲,納入標準:⑴宮頸鱗癌診斷明確,均經病理活檢確診。⑵入院前未經任何治療。⑶排除其他鱗狀細胞癌、婦科良惡性腫瘤和其他良惡性疾病。根據FIGO分期:Ⅰa期11例,Ib1期26例,Ib2期20例,Ⅱa期19例,Ⅱb期7例,Ⅲ期4例,IV期1例;112例宮頸上皮內瘤變(CIN)患者為CIN組,年齡24~76歲,平均44.9歲,均經宮頸錐形切除或子宮切除手術病理確診,其中Ⅰ級51例,Ⅱ級40例,Ⅲ級21例;另收集154名慢性宮頸炎患者為炎癥組,均經病理活檢確診,年齡25~61歲,平均38.2歲;對照組為52名健康女性,年齡21~52歲,平均39.6歲,對照組均無腫瘤家族史,無肝、心、腎和肺等臟器疾病。各組在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SCCA檢測抽取受檢者治療前清晨空腹靜脈血3ml,離心分離血清,采用雅培i2000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及配套試劑盒,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術檢測SCCA,陽性結果判斷標準:SCCA>1.5ng/ml。
1.3 CK19檢測抽取受檢者治療前清晨空腹靜脈血3ml,離心分離血清,采用羅氏全自動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儀及配套試劑盒,陽性結果判斷標準:CKl9>5ng/ml。
1.4 聯合檢測SCCA,CK19陽性結果判斷標準:SCCA、CK19共同陽性和SCCA、CK19任一陽性均定義為陽性。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值±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的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進行χ2檢驗;以α=0.05為檢驗水準,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各組受檢者血清SCCA、CK19檢測結果顯示宮頸癌組和CIN組SCCA、CK19含量均明顯高于炎癥組和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宮頸癌組SCCA、CK19明顯高于CIN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炎癥組和對照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

表1 各組血清SCCA、CK19水平的比較
2.2 CIN組不同分級SCCA、CK19的水平比較,結果顯示隨著病情發展,SCCA變化不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K19含量則逐漸升高,組間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CINⅢ期患者血清CK19水平明顯高于Ⅱ期,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CINⅡ期明顯高于I期,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2。

表2 CIN不同分級SCCA、CK19水平的比較
2.3 宮頸癌組隨著病情發展,SCCA、CK19含量均明顯升高,組間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宮頸癌Ⅲ~Ⅳ期患者血清SCCA、CK19水平明顯高于Ⅰ期,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宮頸癌Ⅲ~Ⅳ期患者血清SCCA、CK19水平明顯高于II期,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3。
2.4 88例宮頸癌患者中SCCA陽性有38例,CK19有43例;112例宮頸上皮內瘤變(CIN)患者中SCCA和CK19陽性數分別為24例和31例。154例慢性宮頸炎患者中SCCA和CK19陽性數分別為14例和11例,52名健康女性外周血中SCCA和CK19陽性數為4例和2例,與研究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88例宮頸癌患者中,SCCA、CK19共同陽性的有29例,112例CIN中有18例SCCA、CK19共同陽性,聯合檢測使敏感性升高,與SCCA和CK19單獨檢測敏感性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3 宮頸癌患者Ⅰ、Ⅱ、Ⅲ-IV期患者的SCCA、CK19水平比較

表4 研究組與炎癥組、對照組SCCA、CK19的陽性率

表5 宮頸癌單獨及聯合檢測SCCA、CK19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宮頸癌是婦科常見疾病之一,好發于30~35歲婦女,具有病發率高及病死率高的特征,嚴重威脅女性的健康[5]。因此,加強與重視宮頸癌早期篩查對預防宮頸癌的發生和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SCCA最初是由Kato H等人利用單克隆技術從腫瘤相關抗原TA-4(TA-4是從人類宮頸鱗狀細胞癌組織中提取的一種糖蛋白,分子量為48KD)中提純的蛋白片斷,具有TA-4抗原決定簇,有效的表達其抗原生物活性[8]。SCCA絲氨酸蛋白酶抑制家族,包括分別由兩個高度同源基因SCC-1及SCC-2編碼的中性及酸性SCC。中性SCC主要分布于正常鱗狀細胞內,酸性SCC表達于鱗狀細胞癌并大量釋放于包漿外,正常人血清中只有微量SCCA,而鱗癌病人血清中明顯增高。SCCA通過減少腫瘤細胞的程序性死亡及減少自然殺傷細胞在腫瘤中的浸潤促進腫瘤生長[6],是反映鱗狀細胞癌生物學特性的重要腫瘤標志物,在臨床上被認為是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首要參考指標[7]。
CK19片段是一種細胞骨架標志,主要在多種上皮類腫瘤的上皮細胞胞漿內表達,在造血細胞和血細胞則無表達,在惡性上皮細胞中,激活的蛋白酶加速了細胞的降解,使得大量細胞角蛋白片段釋放入血,其可溶性片段可與兩株單克隆抗體KS19.1和BM19.21特異性結合形成CYFRA21-1。在各種惡性組織中,特別是鱗癌中CYFRA21-1呈高表達。熊櫻等[9]研究證實CYFRA21-1升高見于約40%的宮頸癌患者,其升高與分期和腫瘤大小相關。Sheng等[10]也發現,57%以上的宮頸鱗癌和43%宮頸腺癌患者,CYFRA21-1表達顯著升高。因此CK19片段可以作為宮頸癌早期診斷和預后評估指標。
本結果顯示,宮頸癌患者和CIN患者的血清SCCA、CK19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和炎癥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宮頸癌組SCCA、CK19水平高于CIN組,差異亦有統計學意義(P<0.01)。CIN組不同分級比較顯示,SCCA變化不明顯,而CK19則逐漸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果表明CK19能更好地預示宮頸上皮內瘤變的發生和發展。表3結果表明,隨著宮頸癌患者病情的發展,SCCA、CK19水平均明顯升高(P<0.01)。宮頸癌患者外周血SCCA和CK19表達的陽性率明顯高于其他各組;宮頸上皮內瘤變(CIN)患者SCCA和CK19的陽性率也明顯升高。與單一標志物檢測相比,多種標志物聯合檢測能顯著提高檢測的靈敏度。在本文中,筆者聯合檢測宮頸癌患者外周血中SCCA和CK19的表達水平,結果顯示檢測的靈敏度明顯升高,而特異性則下降不明顯。可見,血清中SCCA、CK19水平的變化預示了宮頸癌及癌前病變患者的病情,聯合檢測能有效地提高診斷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靈敏性。
綜上所述,檢測宮頸患者外周血SCCA和CK19的表達水平對宮頸癌的監測以及癌前病變的篩查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聯合檢測對指導臨床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1]田玉旺,劉光,周建,等.細胞DNA定量分析技術在宮頸癌及癌前病變早期篩查中的應用價值[J].診斷病理學雜志,2013,20(7):425-428.
[2]李崢嶸,李沛隆.宮頸癌發病情況及細胞DNA定量分析技術應用于宮頸篩查的臨床研究[J].臨床醫學,2014,34(6):94-96.
[3]黃敏,余冬娥.宮頸癌實驗室篩查方法的選擇[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1,8(4):462-463.
[4]趙霞.子宮頸癌[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23.
[5]余秀榮,劉勇,王旭,等.細胞DNA倍體定量分析技術在宮頸癌普查中的應用價值[J].診斷病理學雜志,2011,18(4):289-292.
[6]Suminami Y,Nagashima S,Murakami A,et al.Suppression of a Squamous Cell Carcionma(SCC)-relate Serpin,SCC Antigen,Inhibits Tumor Growth with Increased Intratumor Infiltration of Natual Killer Cell[J].Cancer Res 2001,61:1776-1780.
[7]Nawata S,Murakami A,Torii M,et al.Different expression patterns of intact forms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 between normal and malignant cervical squamous epithelial tissues:nondenaturing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tic analysis[J].Oncol Rep,2006,16(2):399.
[8]H.Kato,H.morioka,H.Tsutsui,et al.Value of tumor-antigen(TA-4)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predicting the extent of cervical cancer[J].Cancer Rep,1982,50(7):1294-1296.
[9]熊櫻,梁立治,鄭敏,等.血清CYFRA21-1與宮頸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的關系[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1,27(9):674-677.
[10]Sheng X,Du X,Zhang X,et al.Clinical value of serum HMGB1 levels in early detection of recurrent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uterine cervix:comparison with serum SCCA,CYFRA21-1,and CEA levels[J].Croat Med J,2009,50(5):455-464.
R737.33,R446.62
A
1674-1129(2016)05-0618-03
10.3969/j.issn.1674-1129.2016.05.026
2016-02-23;
2016-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