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江波
摘 要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對于網絡安全這門實踐性強、更新速度快的課程來說,有利于實現理論和實踐有效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文先對案例教學方法的定義、優缺點及使用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進行闡述,然后通過介紹一個具體的案例,說明案例教學法在網絡安全課程中的應用過程。
關鍵詞 案例教學法 網絡安全課程 應用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9.050
The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ourse of Network Security
ZHAO Jiangbo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Xizang Minzu University, Xianyang, Shaanxi 712082)
Abstract Case teaching method is an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 for the network security, this practice is strong, update speed of course, it is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effective combination,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Firstly, the definition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use of the proces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s described, then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a specific case, to illustrate the process of the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ourse of network security.
Key words case teaching method; network security course; application
0 引言
案例教學法是把抽象的理論知識和生活實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讓學生身臨其境,對一些案例進行討論,來完成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藏族同學雖然知識基礎比較薄弱,但他們的模仿能力非常強,基于這一點,如果教學過程中采用案例教學方法,一方面可以讓每一個同學都參與到案例場景中,集思廣益,貢獻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同學們也可以及時獲得反饋。這種場景為學生將來的工作環境設置了一個近乎真實的場景,縮短了教學和實踐之間的距離。
1 案例教學法概述
1.1 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Case Method)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啟發式、討論式、互動式教學方法。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前院長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朗代爾(C.C.Langdel)提出,被認為是未來教育的方向。筆者所在學校藏族同學占有相當的比例,由于特殊環境,這些藏族同學理論知識理解力稍弱,如果以傳統教學方法授課,教學效果勢必有限,案例教學剛好彌補了這些不足,能積極調動藏族同學學習的積極性,能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網絡安全問題的日益突出,目前國內多所高校都開設了信息安全相關課程。網絡安全涵蓋的內容較多,涉及計算機、電子、通信、數學、管理等多個學科。該課程具有知識點分散、課程內容更新快、實踐性強等特點,因此,教學內容要豐富、教學方法要具有針對性。為此,本文在網絡安全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2 案例教學法在網絡安全課程中的應用
案例的選擇很大程度上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如何選擇恰當的案例是最為關鍵的一步。在網絡安全課程中,每一個知識點通過案例來加深對技術原理的理解,是學好網絡安全課程較好的一種手段。下文以華為交換機VLAN的基本配置為例(圖1),進行案例教學法的應用。
1.2.1 VLAN的定義
虛擬局域網(VLAN)是一組邏輯上的設備和用戶,這些設備和用戶并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可以根據功能、部門及應用等因素將它們組織起來,相互之間的通信就好像它們在同一個網段中一樣,而不同邏輯組上的設備和用戶不能直接通信,對信息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由此得名虛擬局域網。
1.2.2 配置設備注意事項
交換機的端口分為三類:一類是只能傳送標準以太網幀的端口,被稱為Access端口;另一類是既可以傳送有VLAN標簽的數據幀,也可以傳送標準以太網幀的端口,稱為Trunk端口。還有一類是華為交換機的一種端口模式。和Trunk接口一樣在設置允許指定的VLAN通過該類端口之前,該VLAN必須已經存在。被稱為Hybrid端口。
1.2.3 交換機的配置
(1)命名第一臺交換機為S5700:
(2)在S5700上建立VLAN 2,并把接口Gigabitethernet0/0/1加入到VLAN 2中:
[S5700]vlan 2 [S5700-vlan2]quit [S5700]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 [S5700-GE0/0/1]port link-type access [S5700-GE0/0/1]port default vlan 2 [S5700-GE0/0/1]vlan 2
[S5700-vlan2] port Gigabitethernet0/0/1
(3)在S5700上建立VLAN 3,并把接口Gigabitethernet0/0/2加入到VLAN 3中:
[S5700-vlan2]quit
[S5700]vlan 3 [S5700-vlan2]quit [S5700]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2 [S5700-GE0/0/2]port link-type access [S5700-GE0/0/2]port default vlan 3
(4)在S5700上把接口Gigabitethernet0/0/3設置為Trunk(級聯)端口,并允許所有VLAN數據通過:
[S5700-vlan2]quit [S5700]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3
[S5700-GE0/0/3]port link-type trunk
[S5700-GE0/0/3]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all
[S5700-GE0/0/3]quit
[S5700]quit
(5)命名第二臺交換機為S3700:
(6)在S3700上建立VLAN 2,并把接口Ethernet0/0/1加入到VLAN 2中:
[S3700]vlan 2 [S3700-vlan2]quit [S3700]interface Ethernet0/0/1 [S3700-E0/0/1]port link-type access [S3700-E0/0/1]port default vlan 2
[S3700-vlan2] port Gigabitethernet0/0/1
(7)在S3700上建立VLAN 3,并把接口Ethernet0/0/2加入到VLAN 3中:
[S3700-vlan2]quit
[S3700]vlan 3 [S3700-vlan2]quit [S3700]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2 [S3700-GE0/0/2]port link-type access [S3700-GE0/0/2]port default vlan 2或 [S3700-GE0/0/2]vlan 3
[S3700-vlan3]port Gigabitethernet0/0/2
(8)在S5700上把接口Gigabitethernet0/0/3設置為Trunk(級聯)端口,并允許所有VLAN數據通過:
[S3700-vlan2]quit [S3700]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3
[S3700-GE0/0/3]port link-type trunk
[S3700-GE0/0/3]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all
[S3700-GE0/0/3]quit
[S3700]quit
(9)實驗結果測試(圖2)
屬于同一個VLAN中的節點能ping通,而不屬于同一個VLAN中的節點不能ping通,實現了信息保護的作用。
2 結語
在網絡安全課程教學中合理、有效地使用案例教學,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一次革命,對民族高校教育有特殊的意義。“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案例教學法”只是現代教學方法中的一種,要優化課堂教學,就是多種教學法的綜合運用。每個教師都應根據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的不同,選擇和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出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李天目.信息網絡安全課程中案例教學的應用.高教管理,2010.11.
[2] 吳小峰.案例教學法在網絡安全技術課程中的應用.信息技術教學與探究.考試周刊,2013.20.
[3] 楊敬杰.對高職院校計算機課程應用案例教學法的思考[J].恩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4).?
[4] 李杰.淺談案例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與教育,2007(12).
[5] 沈佳寬.探討案例教學法在Flash動畫制作課程中的應用[J].信息教育,2012(3).
[6] 杜曄,黎妹紅,張大偉.案例教學在網絡安全課程中的應用研究 [J].信息安全與技術,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