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欣
[摘 要]在習近平總書記“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指引下,全面深化改革穩步推進,加強國有企業管理,推動管理創新,國有企業改革勢在必行。“十三五”時期,面對國際經濟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面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的內部環境,“互聯網+”和供給側改革等諸多挑戰,國有企業發展深受影響。如何做好國有企業管理提升,改革創新是必由之路。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適應國有企業改革要求,適應現代企業管理要求,提高國有企業市場競爭力。
[關鍵詞]國有企業;企業管理;企業制度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8.072
常言道,現代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就是人才的競爭。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最關鍵的就是人才儲備、人才培養、人才吸收的問題,國有企業更是如此。
1 國有企業管理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企業發展出現了一些問題,如核心人才流失、管理層決策失誤頻發、產品市場競爭力不高。這些問題的存在制約了國有企業效益的提高,不利于其市場競爭力的增強,也影響著國有企業的健康發展。
(1)國有企業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低。當前,在我國國有企業中,由于基本上一直沿用黨政機關行政化管理,缺乏專業化的職業規范意識,制度制定先天不足,沒有健全的監督機制,考核工作重政績輕業績,很多制度流于形式,墻上掛的規章條例多,真正落實的少,沒有形成國有企業凝聚力。
在傳統的國有企業中普遍缺乏紀律或職業規范意識;制度制定得較隨意,沒有健全的督導機制和考核機制;管理松散,制度長此以往,企業沒有活力,也缺乏競爭力。
(2)國有企業創新力和競爭力差。國有企業沒有活力就沒有競爭力。加之,缺乏創新意識。對比跨國企業或三資企業,國有企業在創新能力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尤其是中小國有企業,在市場競爭環境下處于落后狀態,經濟效益不高。
(3)國有企業激勵和獎罰不清。一些國有企業中沒有統一、有效的績效考核制度,缺乏有效的評估機制,領導人員多拿,一般員工少拿或不拿現象比較突出,在其具體評定中則多以人情關系為標準,沒有調動起、激發起員工的積極性,使得激勵措施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從而極大地挫傷了員工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2 完善國有企業制度的意義
國有企業改革任重道遠,其目標不能簡單看作產權變革或者是卸下了歷史包袱,而應該看作有效剝離傳統的政策性負擔,逐步建立起符合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企業制度,改革經營管理模式,轉換傳統的經營管理機制,促進其市場競爭力的顯著提升,保證國有企業在維護經濟安全、促進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1)國有企業制度化管理需要創新的企業制度。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國有企業規范化、制度化管理需要建立起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現代管理制度。制度的頂層設計需要包括國有企業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從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到具體的經營運作,甚至是國有企業黨組織建設,都應該形成一整套完善的規章制度。規范的規章制度是國有企業實行有效管理、高效管理、精準管理的充要條件。
(2)國有企業制度化管理需要完善的企業制度。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國有企業管理制度也在隨之發展,這是順應變化、順應需求、順應發展的必然要求。而如果抱足原有制度不思進取,則會成為企業發展的攔路虎、絆腳石。如果一味按照西方企業制度照搬照抄,必然“水土不服”,“打針吃藥”不斷。因此,完善的國有企業管理制度,是其制度化管理的先決條件,只有保障創新與發展,才能為其經營提供活力與動力。
(3)國有企業制度化管理需要規范的企業制度。在建立和完善國有企業制度過程中,務必保障制度的規范性與科學性。只有規范的國有企業制度才能為其實現科學管理創造條件。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規范的企業制度必定是國有企業制度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
3 國有企業管理提升途徑
按照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在建立和完善國有企業制度的前提下,保證國有企業持續發展,實現其競爭力的顯著提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深入分析研判國有企業戰略發展方向。國有企業無論涉足何種行業都要對自己行業性質、定位、內外部環境進行深入分析研判,充分調查研究市場行情,厘清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優劣勢關系,研究科技創新發展變化及產業格局情況,不貿然進入一些不熟悉的產業領域,搞一些并沒有把握但投資非常大的項目,審慎研究確定發展戰略及目標,制定科學的企業短期、中期、長期發展規劃,有效防范經營風險,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2)適應現代企業管理方式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現今社會是信息的社會,沒有信息技術就沒有信息時代。國有企業信息化建設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發揮信息技術提升企業管理效能的需要,更是企業跟上時代步伐的需要,尤其是企業在經營管理、產品研發、供應鏈優化等重要環節,如果能和信息技術產生深度整合,其作用將不可小視。
(3)強化國有企業風險管控能力。隨著國際化經營和全球化競爭,國有企業面對的經營形勢將更趨嚴峻和復雜,處處都是風險挑戰和機遇。在戰略層面,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必須具備風險管控意識,完善決策、投資、財務等高風險領域的內控制度和工作流程,建立一套高效的風險管理監控機制,趨利避害,保證國有企業持續發展。此外,在國有企業日常工作中,制定風險防控的措施和應對預案,切實把風險管理與各項經營管理活動緊密結合,探索適合本企業特點的風險量化分析和風險監測預警方式,促進國有企業管理提升。
(4)積極穩妥推進國際化經營策略。一個大型國有企業的發展,如果不與國際接軌,其競爭力可見一斑。在國際化經營和全球化競爭這一新時代,國有企業只有走出去,正確地認識國際化,努力做國際化經營的高端,做價值鏈的組織者,用一流的研發掌控核心技術,用一流的產品做好市場定位,用一流的營銷能力創造知名品牌,用一流的整合促進資源優化配置,用一流的文化建設增強企業凝聚力,才能稱之為優秀的國有企業。因此,具有全球化的戰略思維和寬闊視野的領導班子、滿足國際化經營需要的人才隊伍和適應國際競爭需要的企業領導力三者十分重要。
(5)敢于向國際一流企業邁進。國有企業在國內市場本身占據著一定的優勢資源,國有企業肩負著國家賦予的責任和使命,同國際同行業一流企業對標,把優勢轉變為勝勢,努力在國際市場角逐中嶄露頭角。
國有企業管理提升,不是為了管理而管理,而要具有世界眼光,在做大做強做優國有企業中,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通過加強管理或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實現國有企業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侯方明.國企改革與資本市場發展關系探究[J].中國市場,2015(8).
[2]衛祥云.國企改革趨勢以及路徑選擇[J].中國市場,20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