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潘戰和
繼“滴血驗癌”之后,一種叫做“滴尿驗癌”的早期診斷癌癥的新技術又開始走俏。這種檢測靠譜嗎?正規醫院有沒有開展?會不會是假的?
“滴尿驗癌”不靠譜
據廣告里說,只要3毫升尿液,花幾百元,自己在家就可進行操作,3分鐘就能得出結果。這簡直可以秒殺現在醫院里診斷癌癥的金標準——病理檢查。傳統的病理檢查要經過手術、切片,要等上好幾天。
其實“滴尿驗癌”,不過是檢測尿液中色氨酸和酪氨酸的含量。之前“一滴血驗癌”“一點唾液查癌”,與“滴尿驗癌”本質都是一樣的,無非是抓住了人們的恐癌心理。如果真有一項技術能早期查出癌癥,對身體沒有傷害、費用便宜,不用上醫院就能查出癌癥。但為什么正規醫院居然沒引進、國家沒推廣,卻要靠商家通過朋友圈和網購平臺進行宣傳和售賣?其實,只要稍微動腦,就能分辨這種說法的真偽。
腫瘤標志物高不一定是癌
其實,所謂的這些驗癌的,檢測的不過是腫瘤標志物,甚至有些指標連腫瘤標志物都不是。所謂腫瘤標志物,是指由腫瘤細胞產生,或機體細胞受腫瘤刺激而釋放的一類物質,它存在于血液、胸腹水或尿液里。盡管可能和腫瘤的發生、發展有關,但它既不能用來確診癌癥,也不能用來篩查癌癥。
腫瘤標志物盡管可能與腫瘤有關,但并非腫瘤特有。不僅惡性腫瘤中存在,某些良性疾病也會升高,甚至正常的人體組織中,也會存在。也就是說,腫瘤標志物高不一定是得了癌,而癌癥病人的腫瘤標志物也可能正常。雖然確實有一些簡便、有效的技術正在研發中,但是還沒有正式應用于臨床。而在醫院里,診斷癌癥的金標準仍然是通過針吸、穿刺或手術等方式,取得人體的細胞和組織標本,送到實驗室進行病理診斷,看看是不是癌癥。
不是所有癌癥都能篩查
癌癥篩查目前并不適用于所有癌癥,有一些癌癥尚無有效的篩查手段。篩查主要針對肺癌、結直腸癌、乳腺癌和宮頸癌等常見癌癥。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篩查
篩查主要適用于那些更可能患癌的人群,比如中老年人患癌風險增加,適合進行癌癥篩查,以及某些癌癥高危人群,比如長期吸煙的人,就是肺癌的高危人群。通常兒童青少年沒必要進行癌癥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