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荷
現在很多串店都賣“生串”,很多人驚訝:肉生著吃?那不得拉肚子啊!但也有很多人就“好這一口”。其實,對于“生吃”東西我們并不陌生,比如刺身,就是很多人喜愛的一種食物。那么,吃生的東西究竟有沒有危害?又有哪些食物絕對不能生吃呢?
消化不好別吃“生”
生吃食物有一定的歷史,“生魚片”聞名世界,刺鼻沖喉的綠芥末與鮮嫩味美的生魚片形成強烈的味覺反差,讓人久久回味,也因具特色而聞名。現在人們生吃的東西越來越多,有人因此擔心帶來的隱患。
究竟生吃食物會不會有什么危害?中國營養(yǎng)聯盟理事、高級講師徐靜說:生吃不受烹調加工的影響,原汁原味可最大限度的保留食物的營養(yǎng)素,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生吃,但不加分析地“食必生食”會給健康帶來很大隱患。生吃食物最要關注的是食品安全問題,能達到生食安全標準的蔬菜,不僅農藥要嚴格控制,也不能有各種致病菌的污染。另外生食還要看自身的狀況,如果胃腸道本身比較弱、消化不好的人群,生食可能會導致胃部不適,但消化功能強、經常“上火”、經常便秘的人適合多吃些生蔬菜。
肉類最好熟著吃
那么,有哪些食物是不能生吃,又有哪些食物可以生吃的呢?徐靜說:淀粉類含量豐富的食物如糧食、雜糧豆等,直接生吃不敢想象,人體小腸中的消化酶無法消化它,未消化的堅硬谷粒穿腸而過,不但談不上營養(yǎng)吸收還會損傷消化道,這是不能嘗試的。
生大豆含胰蛋白酶抑制劑,會妨礙蛋白質的吸收不宜生食,豬肉、羊肉、雞肉等動物性食物,生吃的口感遠不如加工后美味,其實它們所含的蛋白質和豐富的礦物質,不用擔心因加熱而嚴重損失,加熱后蛋白質更有利于人體胃腸中蛋白酶的分解,從營養(yǎng)角度和消化吸收來看,做成熟食更為合適。從食品安全方面考慮,也是充分加熱后更保險。生雞蛋、鮮魚類雖說有悠久生食的歷史,但從食品安全方面考慮,做熟后食用口感更豐富更安全。
徐靜繼續(xù)說:紅薯、山藥等可以生吃,但也要考慮自身的消化能力,生吃的時候只吸收其中的礦物質和維生素,而淀粉部分基本是不吸收的,和膳食纖維一樣進入大腸,可能有一定的潤腸通便作用,但要因人而異。
生熟搭配吸收會更好
徐靜表示,其實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生食熟食搭配一起食用吸收會更好一些。有人擔心諸如蔬菜等食品高溫會破壞營養(yǎng),但有研究表明,不冒油煙的快速炒制,或短時間微波烹調,可以保留蔬菜中的絕大部分營養(yǎng)成分和抗癌物質。總之,生食與熟食各有優(yōu)勢,是否選擇生食,要看個人體質狀況而定。吃清淡烹調的熟蔬菜,加上部分清爽脆嫩的生蔬菜,再配以少油烹調的肉類,應當是最理想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