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融入德育教育,培養學生服從組織、遵守紀律、誠實、機智、積極進取、競爭與合作意識的心理品質。體育教師要把體育教學與德育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德育工作滲透到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發揮學生個體潛能,對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提高體育教育的效果有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體育課;德育;教育
體育教學有別于其他學科的教學,是一個包括身體、智力、思想、情感、態度等在內的全面教育。在身體的活動中,多變的環境因素、特定的比賽規則、必須協調的人際關系、基礎不同學生出現的學習效果的反應等等這些都是絕好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時機。
1 將德育教育的內容納入課堂教學計劃之內
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與設計課程時,應利用體育課的特殊形式,將德育教育與體育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體育教材分理論和實踐2大部分,理論部分的教材內容本身都有鮮明的思想性,因此,基本理論教材是教師有目的的向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內容,教師要有計劃的、統籌地安排好每學期的體育理論課,以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實踐部分是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利用教材和教學中的各種教學因素,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而讓學生通過體育課的學習,鍛煉健美的體格,發展理性行為,提高思想覺悟,充實智力活動,擴大經驗范圍,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2 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為人師表
教師應舉止大方,談吐文明,衣著整潔,教師本身就是教育內容的體現者和表現者。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是學生模仿的榜樣。教師要利用學生這一心理,處處嚴格要求自己。體育教師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大部分時間在室外,和學生的直接接觸最多,不論刮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都必須帶領學生去完成身體鍛煉任務,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中教師的影響是最大的。如老師上課遲到早退、放任自流、教學態度不嚴謹、業務不精等不良行為,將會對學生產生消極的作用。當學生意識到從教師身上看到了他們所希望的形象時,就產生了積極的榜樣教育效果。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先做到,已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激勵學生,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教師在教學中,應講解清楚,重點明確,示范規范,優美大方。教師新穎獨特的教法,科學合理的分組,為學生營造一個平等和諧,友愛互助的人際環境,不僅有利于學生知識學習,技能掌握,更有利于他們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使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3 在教學活動中貫穿思想品德教育
體育教學具有內容多、范圍廣、思想性強等特點,這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個運動項目內容不同,所達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因此教師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內涵,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通過嚴密的課堂組織,培養嚴格的組織紀律和朝氣蓬勃的集體主義精神,發展反應迅速、動作準確和協調一致的應變能力;通過游戲、球類活動培養學生團結協作,互相幫助、機智果斷、遵守規則等良好的道德品質;教授各種器械體操、跳躍項目時,注重克服緊張、畏懼心理,便于培養學生頑強果斷的精神;練習中長跑可以培養學生吃苦耐勞、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達到磨煉意志品質的目的;練習武術可以跟愛國主義和增強民族自豪感的教育緊密結合起來等。
4 加強文明意識培養,促進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和室外體育課的特點,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持續不斷地對學生行為習慣進行培養和訓練,如:抓集合訓練,包括課前、課中、課結束前的集合,集合要求快、靜、齊,強調精神面貌;講個人、公共衛生(包括服裝整潔、不留長指甲,不隨地吐痰,保持場地、器材清潔衛生等);提倡文明用語,助人為樂;加強學生安全意識教育,培養高度的責任感;對學生進行“三愛”教育愛自己、愛別人、愛器材等。學生個人行為習慣和集體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堅持不懈、反復的培養和訓練。同時也要為行為習慣的養成形成一個好的集體氛圍,從而對學生行為習慣起到約束和促進作用。
5 先進人物的榜樣作用
利用一切有影響的、讓學生崇拜的英雄人物、先進事跡去誘導學生,做疏導工作。對學生進行教育時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要善于激發學生對良好品德的敬佩崇拜之情,使學生由崇拜敬佩而變為模仿,直至變為自身的習慣和修養。如: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連克勁敵,在小組賽不利的情況下不斷逆襲,最終在決賽中國女排3-1勝塞爾維亞女排,摘得金牌,時隔12年再度折桂。女排姑娘用她們出色的表現詮釋著永不過時的無私奉獻、團結協作、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 “女排精神”。 中國乒乓球隊是中國體育軍團的王牌之師,屢次在國際大賽上爭金奪銀,被體育迷們習慣地稱為夢之隊。中國乒乓球在本屆奧運會上打出了很好的水平,把平時訓練的風格、技術、戰術,全部淋漓盡致地發揮了出來,達到了半個世紀以來的巔峰狀態,共包攬四塊金牌,十分圓滿。通過這些故事,使學生在平時鍛煉及學習中,能夠以這些體育健兒為榜樣,不怕苦,不怕累,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6 巧抓時機,對學生進行教育
教師在教育中如果時機適當,將會得到更好的效果。新生入學,思想認識還存在大片空白,道德認識水平還有待提高,思想品德教育要抓住這個時機,積極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認識的教育,抓緊灌輸“道德營養”。指導他們按時參加體育鍛煉,加強組織紀律性,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協助他們建立公德意識。教學過程中,偶發的事件時有發生,這是學生在進行體育活動時的思想和行動的真實流露與表現,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在課堂中的行動和效果,及時處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因勢利導對學生進行表揚或批評,提高學生對是非的判別能力,達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如在跑步練習時,有的學生摔倒后立即爬起來繼續參加練習的生動事例。及時給學生以恰當的鼓勵與表揚,這對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拼搏進取很有作用。
7 重視學生個性發展
體育課應該有活潑的課堂氣氛,不應有太多的公式來束縛學生,我們應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讓學生的想象力自由發揮。我們的體育課不但培養學生的“集體”和“合作”精神,更應培養他們的個性。例如:我在教學中從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出發,自愿成立若干學習小組,允許對學習內容有所選擇。由于學生的基礎差異、個性差異,他們對學習的內容必然會有所選擇,在學習過程中有的同學想多學或少學,先學或后學,快學或慢學,按照他們的需要分成若干小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給予指導、評價,相互間指出不足,同時進行自我評價,不斷產生新的需求。通過個性化分組強調讓每個學生成為自己的評價主體,讓學生在自我縱向發展的自我評價和自我反省中獲得成功的信心和動力。在組織活動中和不同個性的學習同伴友好地開展合作學習,優勢互補,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從而使身心得到良好的發展。
在體育教學中貫徹德育教育不僅是學校體育改革的需要,也是體育教育觀念更新的需要。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項長期細致的工作,要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身體練習來實現。要與體育教學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寓德育教育于教學活動中,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利用教學中鮮明的動態性與群體性,有的放矢,重在“感化”,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貴恩,吳桂寧;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新鄉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2]黃娟;淺談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新課程(教研);2011年07期
作者簡介
馬衛東(1970-),男,江蘇南通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學校體育教學理論研究,宿遷高等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