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豐

【摘要】目的 急性腔隙性腦梗死依達拉奉治療的臨床價值分析。方法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就診的急性腔隙性腦梗死患者46例,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3例。醫護人員給兩組患者同時注射銀杏葉注射液與胞二磷膽堿靜脈滴注,對照組在此基礎上注射20%甘露醇靜脈滴注;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注射依達拉奉靜脈滴。比較兩組患者的效果,以及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之后,血液變學指標的比較。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5.65%,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73.91%,觀察組患者明顯比對照組患者占有優勢。結論 急性腔隙性腦梗死依達拉奉治療的療效十分明顯,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
【關鍵詞】急性腔隙性腦梗死;依達拉奉;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16.0.02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急性腔隙性腦梗死依達拉奉治療的臨床價值分析,從我院就診的急性腔隙性腦梗死患者46例作為研究對象,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就診的急性腔隙性腦梗死患者46例,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3例。觀察組男13例,女10例,年齡44~76歲,病程1~23 h;對照組男11例,女12例,年齡45~77歲,病程2~22 h。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給予兩組患者同時注射銀杏葉注射液20 mL與胞二磷膽堿靜脈滴注,值得注意的是胞二磷膽堿靜脈滴注的含量是0.5 g,1次/d,注射3天之后,將銀杏葉注射液與胞二磷膽堿靜脈滴注的注射時間變為1次/2d。
在此基礎上,給對照組患者注射20%甘露醇靜脈滴注125 mL,平均注射8 h/1次,但患者連續注射3天之后,將20%甘露醇靜脈滴注的注射時間改為12h/1次。2周為一個療程。觀察組患者注射依達拉奉30 mg靜脈滴注,平均注射12h/1次。2周為一個療程。
1.3 評價指標
痊愈:患者臨床癥狀全部消失,患者病殘程度為0級;顯著有效率:患者在接受治療之后,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病殘程度在<3級;進步:患者在接受治療之后,臨床癥狀大部分消失,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在18%~45%;沒有變化:患者在接受治療之后,臨床癥狀沒有得到改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18%。總有效率=痊愈率+顯著有效率+進步率。
評價兩組患者治療之后血液流變學指標的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6.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效果比較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之后,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比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經過治療之后,觀察組患者的全血比黏度、血漿比粘度、紅細胞積壓、纖維蛋白原等都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腔隙性腦梗死屬于一種常見的腦梗死疾病。隨著醫療行業的不斷發展,醫療設備、檢測機械越來越先進,使得只有通過尸檢才能確診的疾病,轉變成為通過醫療設備也是可以診斷出來的,從而確保了患者的身體健康,以及生命安全[1]。腦梗死的病理是患者的血液處于高度凝固的狀態、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等,有相關報道證明大多數急性期腦梗死患者的血液處于高度凝固的狀態,這就意味著以往治療急性期腦梗死的治療方法——擴張血管,效果不是很理想[2]。
依達拉奉屬于一種活性抗氧化劑,同時也是一種自由基清除劑,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保護因為患者腦缺血,之后再灌注所帶來的損傷[3]。它能夠有效的阻止炎癥介質白細胞三烯的生成,能夠有效的保護患者的腦部,有效的緩解患者腦部缺血,消除因為患者腦部細胞的損害而導致的惡性循環[4]。有相關報道證明,依達拉奉在進入機體之后,產生大量的氫氧根離子,有效的促進患者腦部神經功能得以恢復,預防患者腦梗死的發生。
通過本文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的痊愈率52.17%,對照組患者的痊愈率17.39%,觀察組患者在接受治療之后明顯比對照組患者的病情有很大的好轉,這就說明了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腔隙性腦梗死的效果十分顯著,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趙 魁,李 榮,盤 捷,聶玉林,周玉生.依達拉奉聯合應用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進展[J].中南藥學,2014,07:664-668.
[2] 王守運,楊言府,朱榮華,黃友發,洪 亮,孫 平,劉 揚,宋 杰.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配合依達拉奉治療急性進展性腦梗死的療效觀察[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4,11:1122-1123.
[3] 臧廣霞.神經節苷脂聯合依達拉奉改善急性腦梗死后生活活動能力和神經功能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06:106-107.
[4] 閆慶寶,丁媛媛,陳 鋼,徐彥華,李 鑫.依達拉奉聯合低分子肝素治療急性進展性腦梗死的臨床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2,27:79-80.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