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日清

【摘要】目的 研究比索洛爾治療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方法 選取2015年2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3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a組41例和b組42例。a組常規治療+胺碘酮治療;b組常規治療+胺碘酮+比索洛爾治療。比較室性心律失常療效、副作用發生率、干預前和干預后患者室早頻率、短陣性室速頻率、ST段壓低距離的差異。結果 干預后b組對比a組室早頻率、短陣性室速頻率、ST段壓低距離改善更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比索洛爾治療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高,可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和心電圖癥狀,作用安全,值得推廣。
【關鍵詞】比索洛爾;室性心律失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R541.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16.0.02
室性心律失常為常見疾病,患者臨床表現不同,可出現心絞痛、暈厥、低血壓、氣促等癥狀,而誘發室性心律失常的因素也較多,若未及時采取合理治療措施,可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本研究對比索洛爾治療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3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a組41例和b組42例。其中b組男22例,女20例;年齡41~76歲,平均年齡(60.34±8.29)歲;頻發室早25例,短陣性室速12例,心房纖顫合并室早5例。a組男22例,女19例;年齡42~76歲,平均年齡(60.02±8.13)歲;頻發室早24例,短陣性室速11例,心房纖顫合并室早6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和室性心律失常類型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a組常規治療+胺碘酮治療(1片/次,3次/d);b組常規治療+胺碘酮(1片/次,3次/d)+比索洛爾(1片/次,1次/d)治療[2]。
1.3 觀察指標和療效判定標準
研究評估:(1)室性心律失常療效;(2)副作用發生率;(3)干預前和干預后患者室早頻率、短陣性室速頻率、ST段壓低距離的差異。
顯效: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臨床癥狀消失,心電圖顯示室性心律失常轉為竇性心律;有效: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臨床癥狀改善,心電圖顯示室性心律失常發作次數減少大于70%;無效:達不到上述標準,臨床癥狀、心電圖均無改善。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3]。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b組對比a組室性心律失常療效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干預前和干預后室早頻率、短陣性室速頻率、ST段壓低距離相比較
2.3 兩組患者副作用發生率比較
兩組患者副作用發生率接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a組出現角膜微沉淀2例,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狀2例。b組出現角膜微沉淀2例,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狀1例。
3 討 論
室性心律失常為臨床常見疾病,可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常規多給予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但常規治療療效有限[4]。用于室性心律失常療效良好,尤其是對兒茶酚胺過多或交感神經興奮所致心動過速療效確切。
本研究中,a組常規治療+胺碘酮治療;b組常規治療+胺碘酮+比索洛爾治療。結果顯示,b組對比a組室性心律失常療效更高,干預后b組對比a組室早頻率、短陣性室速頻率、ST段壓低距離改善更顯著,b組、a組副作用發生率接近,說明比索洛爾治療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高,可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和心電圖癥狀,作用安全,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秀環.穩心顆粒聯合比索洛爾治療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23(11):78-79.
[2] 周 亮,梅 青.兩種方法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較[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0,16(8):927-930.
[3] 石云章.用比索洛爾治療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23):183-184.
[4] 王兆億,王國文,李 薇,等.比索洛爾聯合胺碘酮治療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觀察[J].中國鄉村醫藥,2015,15(6):50-51.
本文編輯:孫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