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光磊


【摘要】目的 研究血脂檢驗數據在心血管疾病診斷中的價值。方法 選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區某醫院人員230例為研究對象,參與院內健康體檢的人群共115例,血脂檢查結果記為健康組;在院內進行心血管疾病治療的患者共115例,血脂檢驗結果記為疾病組。結果 其中疾病組患者血清中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以及載脂蛋白B的含量較健康組顯著增多;而在高密度脂蛋白、載脂蛋白A1含量上則較健康組顯著減少。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疾病患者血清中血脂含量存在明顯變化。
【關鍵詞】血脂檢驗;心血管疾病;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446.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16..01
本文研究的就是血脂檢驗數據對心血管疾病診斷的應用價值,通過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數據與健康人群的對比,從而了解疾病患者血脂數據的異常變化,由此證明這一指標能夠對心血管病的診斷進行指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區某醫院人員230例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健康人群和心血管疾病人群兩類。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除疾病外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本次均需要進行血清內血脂指標檢驗,在檢驗開始前需要與檢驗對象進行溝通,了解其在近15天內是否服用過調節血脂的藥物,如未服用則可以記入研究數據中;如服用過則需要重新挑選[1]。
通知患者在第2天早8:00~10:00到院內采血處采集靜脈血液樣本,采血前研究對象需要空腹至少12 h。采血時相關步驟嚴格遵照院內采血標準,使用一次性真空管采集,每人采血量為4 mL。將血樣放入離心機內進行離心,速度為2000 r/min,離心后只留下上清液(血清)[2]。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統計學軟件對實驗所得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疾病組患者檢驗后總膽固醇含量為(5.42±0.37)mmol/L,
而健康組則為(4.75±0.21)mmol/L,疾病組數據高于健康組,同樣高于健康組的數據還包括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載脂蛋白B。另外,疾病組患者檢驗后高密度脂蛋白含量為(1.23±0.17)mmol/L,健康組則為(1.57±0.22)mmol/L,疾病組數據低于健康組,同樣低于健康組的數據還包括載脂蛋白A1。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當前,我國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明顯增加,并且致死率居高不下,給國內人口的健康帶來了巨大的威脅。臨床上的及時診斷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療時間,臨床診斷方式種類較多,包括血液、尿液、糞便等多種,血脂檢驗就是臨床血液檢驗當中的重要組成[3]。
冠心病本身是由于人體脂類物質代謝異常,血液中脂類物質含量異常升高,導致血液粘稠,并且在與血小板結合后還會形成血栓或硬化斑塊,造成冠狀動脈內徑減小或阻塞,因而引發冠心病。因此在臨床診斷時,可以利用血脂指標的檢驗,了解被檢查者血液中血脂的含量,從而與我國冠心病血脂診斷標準進行對比[4]。
參考文獻
[1] 蔡錦亮.血脂檢驗在心血管病中的臨床意義[J].現代醫院,2013,13(03):63-64.
[2] 張 靜.臨床常用血脂檢驗項目在心血管病中的應用[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04):102-103.
[3] 彭玉芳.血脂及載脂蛋白檢測在心血管病中的應用進展[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1,32(05):592-594.
[4] 顧 敏.CRP、尿微量清蛋白與血脂聯合檢測對心血管疾病早期診斷的價值[J].當代醫學,2013,(28):62-63.
本文編輯:孫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