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美娥 潘 潔
泰國學生學習漢語聲母和韻母的偏誤分析
文/呂美娥 潘 潔
本文通過對泰國清邁府的萬塔諾帕泰耀中學以及孔子學院本科生共58位泰國學生的錄音,在聽辨分析的基礎上,尋找泰國學生在漢語語音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偏誤,在分析偏誤產生的原因的基礎上提出富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
泰國學生;漢語語音;偏誤;對策
近些年來,隨著中泰兩國的聯系不斷緊密,學習漢語的泰國學生也越來越多,在泰國掀起了“漢語熱”。隨著學習漢語的人數不斷增加,有些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對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音是外語學習的基礎也是外語教學的關鍵,如何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進行語音教學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調查中,先設計了一個漢語拼音字母調查表,此表包含了21個聲母(b,p,m,f,d,t,n,l,g,k,h,j,q,x,zh,ch,sh,r,z,c,s)和23個韻母(a,o,e,i,u,ü,ai,ei,ui,ao,ou,iu,ie,ue,er,an,en,in,un,ang,eng,ing,ong)。然后對泰國清邁府的萬塔諾帕泰耀中學以及孔子學院本科生共58位泰國北部的學生逐一錄音,每個字母讀一遍。錄完之后對每個學生的錄音進行反復仔細的聽辨,找出每個學生的錯誤讀音進行統計和分析研究。
通過對錄音材料的仔細聽辨,發現他們在讀音上存在如下問題。
1.“b、p、m、f、k、h、j、p、x、zh、ch、sh、r、z、c、s”16個聲母上的偏誤

表一:泰國學生漢語聲母發音偏誤統計表(錯誤率=讀錯的人數÷總人數x100)
(1)“b,p,m,f,”的發音幾乎都讀成了bāo,pāo,māo,fāo(漢語沒有此音)。
(2)“k”的發音聽起來與漢語語音“h”和“g”相混,有的送氣不明顯。
(3)“h”的發音有鼻化現象,發音部位也比較靠后,接近[h]。
(4)“j、q,”的發音類似舌面中音[c]、[ch];有的是舌尖指向牙齒,有的是舌尖指向硬腭,“q”有的送氣不明顯,有的發成[th]。
(5)“x”的發音泰國學生往往是聲道收緊偏前而且湍流較強。有的發成sh[?],有的發成[s]。
(6)“zh”,舌尖多未靠后;“ch”破擦不夠,有時聽起來像[?];
(7)“sh”有的發成[s]。
(8)“r”有時被發成邊音[?]。
(9)“z”的發音介于[t?]和[ts]之間;
(10)“c”由于舌面的遷移,所發出的音在“z”和“s”之間。
(11)“s”有舌尖擦音/s/這個音位,而沒有齒齦塞擦音。
2.在“o、ü、ao、ei、ie、üe、er、iu、ui、un”10個韻母上的偏誤

表二:泰國學生漢語韻母發音偏誤統計表(錯誤率=讀錯的人數÷總人數x100)
(1)韻母“o”往往發成“ou”或者“ao”。
(2)“ü”的音幾乎是不出來,發錯率也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比例。
(3)“ao”被發成[ɑu],從“a”到“u”之間的過渡音。
(4)“ei”常常發成[e:i],“e”和“i”之間也有個過渡。
(5)“ie”發成近似[ia]的音,如同漢字“謝謝”發成“下下”
(6)“üe”多數發成聽似漢語“雪”的音
(7)“er”的音可以發出來,只是卷舌不是很明顯。
(8)“iu”似乎是舌頭兩邊向中間卷所發成的音。
(9)“ui”中“u”的音發成“ü”的音,所以發后的音聽似“ü:i”。
1.英語的影響
漢語拼音是采用拉丁字母拼寫而成的,然而拉丁字母在不同的語言中的發音是不同的。泰語非拉丁語系,也不用拉丁字母拼寫,但是由于泰國人的第二官方語言是英語,因此泰國學生在學習漢語語音的過程中受到了英語的影響,在拼寫、識記、發音方面產生了許多偏誤。
2.母語及教師的影響
泰語和漢語的聲母(輔音)都有送氣和不送氣之分,但在表示送氣和不送氣上面的表達方式有所不同。漢語語音的送氣表達方式是呼出的氣流較強的塞音或者塞擦音,如:“p、t、k、c、ch、q”。泰語的送氣表達方式往往是用“h”表示送氣。比如:()的讀音分別和漢語拼音的“bāo,pāo,māo,fāo(漢語沒有此音)”十分相似。而“b、p、m、f”實際的發音應該是“buo、puo、muo、fuo”,也就是說在“b”與“o”之間有一個動程和一個過渡音“u”,然而很多泰國學習者根據拼音拼讀時缺乏這種過渡,所以就造成了泰國學生在學習漢語語音“b,p,m,f,”上的偏誤。
泰國學生在學習漢語語音的過程中往往喜歡用他們自己的母語來標注漢語語音的發音。例如:漢語音里的“ao”,泰國小學生就用他們的母語“”來標注。“ao”和“”的讀音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用母語語音來標注目的語語音常常會產生偏誤。讀“ao”的時候最終的口型是圓形的,但是有的中文老師發音后的口型是閉合的,這樣所發的音就和泰語母語里的“”相同。因此泰國學生在學習這個“ao”音的時候就有了從“a”到“o”的一個滑動過程而且嘴巴最后的行狀是成閉合狀的。清邁府遠東大學的陳漢昌教授是臺灣人。他在讀漢語語音“o”的時候所發的音相當于漢語里的“ao”,使泰國學生產生聽覺上的偏差,有的會用自己母語的“”來標注,有的用自己母語的“”來標注。而這兩個音其實比較接近于漢語語音的“ao”和“ou”,由此可見教師教學對學生產生偏誤的影響。
3.《漢語拼音方案》引起的偏誤
人類的認識與實踐活動總是以理想狀態作為追求目標的,立法審議也不例外。作為一種法律程序,立法審議自然應當符合公正、效率與科學的要求。除此之外,立法審議還應符合民主的基本要求,這些價值取向決定了立法審議的應然形態。
泰國學生非常喜歡漢語,更喜歡中國的文化。但學習起來卻有一定的難度。四個不同的聲調,漢字的結構安排以及相似且難讀、難記、易混淆、易忘卻的聲母韻母,都使他們望而生畏。怎樣可以避開這些難點,不讓他們覺得繁難,并且發出標準的音是漢語教師的職責。那么怎樣才能讓泰國學生或者更多的外國人更好地學習漢語語音呢?下面是我認為可以借鑒的一些具體做法。
1.書空法
“書空法”是指在課堂上,不單要采用傳統的方法,教師領讀,學生跟讀,教師范寫,學生跟著寫的方法,還要采用讓學生看著黑板上范寫的拼音字母,伸出手指,隨著教師的教棒按筆順筆劃,讓學生伸出手比劃,再齊讀拼音字母的讀音。這樣做可以達到手、腦、眼、口并用,集中他們的注意力。
2.語音形狀相似對比法
語音形狀相似對比法就是指把形狀相似的音節放在一起教學生認讀,并且教師在教的過程中還要找一些詞語來練習,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掌握語音的讀音還能記住詞語。例如:
(1)“b”和“d”的詞語:對白(duì bái)、白搭(bái dā)等等。
(2)“p”和“q”的詞語:害怕(hài pà)、起來(qǐ lái)、其實(qí shí)、氣球(qì qiú)等等。
(3)“ui”和“iu”的詞語:規定(guī dìng)、喝酒(hē jiǔ)、舅舅(jiù jiu),秋天(qiū tiān)等等。
(4)“ie”和“ue”的詞語:謝謝(xiè xie)、,寫字(xiě zi)、音樂(yīn yuè)、決定(jué dìng)等等。
3.雙手演示法
所謂“雙手演示法”,是指把一些平舌音和翹舌音放在一起用雙手模仿舌頭移動的教法。教師在用雙手演示的同時,可以選擇一些詞語來配合練習。例如:“z”和“zh”,教師左手的四根指頭比作牙齒并且成半彎曲狀態,手面就當做上腭。教師右手的一根手指當做舌頭,并且放在左手里面。讀“z”的時候,教師右手的手指可以抵住左手的四根手指(模仿舌頭抵住牙齒)。讀“zh”的時候,教師右手的手指慢慢地翹起指向手面(模仿舌頭翹起指向上腭)。等學生讀的差不多的時候,教師可以采用“相似語音對比法”,找一些詞語讓學生聯系。
4.游戲法
游戲法多種多樣,教師盡可以在這方便發揮自己的創造性,這里僅用唱歌和卡片游戲來做例子。在教唱歌的時候,首先讓同學們讀幾遍歌詞,這樣做的目的是先讓學生熟悉正確的發音,然后再教學生唱,多次反復,直到學生發正確為止。教師還可以做一些大小相同的紙片,紙片上分別寫有聲母和單韻母,教師抽兩位學生,其中一位要讀一個聲母或者韻母,也可以是學過的詞語,另一個學生則要找出相應的字母并且要擺放正確。這樣做可以提高學生識別語音的能力。
5.順口溜法
老師可以寫一些簡單不復雜的順口溜讓學生反復朗讀,并達到會背誦。這樣的目的是讓學生區分相近的語音,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找準舌位。
例如:四是四(sìshìsì),十是十(shíshìshí),十四是十四shísìshìshísì),四十是四十(sìshíshìsìshí),誰能分得清(shuínéngfēndeqīng),請來試一試(qǐngláishìyíshì)。這樣使學生在反復朗讀中可以區分“s”和“sh”,并且還可以準確地找準舌位。
6.薄紙法
所謂的薄紙法適用于學習送氣和不送氣的聲母時的一種方法。學習不送氣音時,把薄紙放在嘴邊,白紙不動則說明不送氣音發對了,而發送氣音的時候薄紙是飄動的。
教外國人學習漢語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反反復復地糾正學生的發音,要適可而止。比如,在課堂上,老師面對發音錯誤的學生只要糾正兩三遍就可以了,如果還是發不準,這個時候老師就不能再繼續下去,而且要夸獎學生有進步,在以后的教學中可以再適當地糾正。
在泰國,漢語正在逐步推廣,可以說在每一個角落都可以碰到說漢語的泰國人,哪怕是最簡單的“你好,再見,謝謝”之類招呼語和告別語也可以讓我們中國人感到自豪。因此,作為一名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老師,應該具有高度的責任心,潛心研究教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在工作中找到快樂和人生的目標。
[1]蔡整瑩,曹文.泰國學生漢語語音偏誤分析[J].世界漢語教學,2002(02)
[2]陳娥.泰國學生漢語習得中的語音偏誤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6.
[3]劉尚林.針對泰國學生的漢語語音教學法研究[D].暨南大學,2008.
[4]蔣印蓮.泰國學生學習漢語普通話語音難點辨析[A].第五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5]馬麗影瑩.略談泰國學校漢語教學的情況與經驗[A].第一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86.
[6]李紅印.泰國學生漢語學習的語音偏誤[J].世界漢語教學,1995(02).
(作者單位: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