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顯超
(廈門市種子管理站,福建 廈門 361012)
黃秋葵種植及采收要點
肖顯超
(廈門市種子管理站,福建 廈門 361012)
黃秋葵營養非常豐富,常吃有益人體健康。本文簡述了黃秋葵的栽培管理技術,從播種育苗、管理到采收,以期提高菜農的生產水平,增加經濟效益。
黃秋葵;栽培技術;采收
黃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L.),別名秋葵、黃葵、洋茄、羊角菜、洋辣椒、羊角豆。原產地為非洲東北部,埃及在13世紀已有栽培,如今在歐美、非洲、中東、印度、斯里蘭卡、東南亞等熱帶地區栽培很盛。我國海南、廣東、廣西、福建、浙江、江蘇、湖南、湖北、山東、云南均廣泛栽培。因其對人體健康具有很好的保健效果,也被譽為“補腎草”[1]。近年來在日本、臺灣、香港等國家及地區市場上成為熱門蔬菜、有“蔬菜王”之美稱。在中國大陸地區廣泛種植,已成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黃秋葵為錦葵科一年生草本,株高100~200cm;莖綠色或紫色,圓柱形,疏生散刺。葉濃綠,掌狀,3~7裂,直徑10~30cm,裂片闊至狹,邊緣具粗齒及凹缺,兩面均被疏硬毛;葉柄綠色或紫色,長10~30cm,被長硬毛;托葉線形,長0.7~1cm,被疏硬毛。花黃色或淡粉色,內面基部深紫色,直徑5~7cm,花瓣倒卵形,長4~5cm。單生于葉腋,花梗長約2cm,疏被糙硬毛;小苞片8~10片,線形,長約1.5cm,疏被硬毛;花萼鐘形,較長于小苞片,密被星狀短絨毛;蒴果綠色或紫色筒狀尖塔形,長10~30cm,直徑約2 cm,頂端具長喙,疏被糙硬毛;種子球形,灰色,多數,直徑約0.4cm,具毛脈紋[2]。
2.1 播種育苗
(1)育苗溫度
黃秋葵喜溫暖、怕嚴寒,耐熱力強。當氣溫13℃,地溫15℃左右,種子即可發芽。但種子發芽和生育期適溫均為25~30℃。月均溫低于17℃,即影響開花結果;夜溫低于14℃,則生長緩慢、植株矮小、葉片狹窄、開花少、落花多。26~28℃適溫開花多、坐果率高、果實發育快,產量高、品質好。
(2)光照
黃秋葵對光照條件尤為敏感,種子避光發芽,催芽時建議在黑暗環境。黃秋葵在生長過程中要求光照時間長,光照充足。應選擇向陽地塊,加強通風透氣,注意合理密植,以免互相遮蔭,影響通風透光。
(3)育苗方式
直播可以土溫15℃以上時播種。可干種直播也可催芽后直播。穴盤育苗可提早于保護地進行,以50孔穴盤育苗為宜。正常育苗時間為3周。
(4)育苗介質
建議使用3~10mm育苗專用介質。若自配育苗介質,建議以園土、腐熟的有機肥、細沙以6:3:1均勻混合后使用。

圖1 黃秋葵植株及花、果
2.2 栽培
(1)溫度
土溫高于15℃時可以安排定植;閩南地區可栽培時間為:3~6月適宜播種,7~11月采收。
(2)定植標準
幼苗真葉2片可以開始定植。穴盤苗則真葉1~2片并可以輕松從穴盤中提起幼苗為標準,提起幼苗時根系應團結不散。
(3)基肥
肥料在生長前期以氮為主,中后期需磷鉀肥較多。但氮肥過多,植株易徒長,開花結果延遲,坐果節位升高;氮肥不足,植株生長不良而影響開花坐果。黃秋葵生長要求每667m2施有機肥1000kg、復合肥20kg為基肥。
(4)整地作畦
黃秋葵忌連作,也不能與果菜類接茬,以免發生根結線蟲。最好選根菜類、葉菜類等作前茬。此外,深溝作畦,并覆蓋銀黑雙面地膜。可節水及雜草防除,提高土溫,減少肥分流失。
(5)株行距
單株雙行種植,株行距45cm×60cm,每667m2定植2500株。單株單行種植,株行距45cm×50cm,每667m2定植3000株。雙株雙行種植,株行距50cm×60cm,每667m2定植4400株。

圖2 黃秋葵果實每天的發育情況
2.3 田間管理
(1)追肥
穴盤苗定植后5日,開始追施第一次氮肥,每667m2施肥8kg;以后視田間情況每15d追施復合肥一次。采收期每7~10d追肥一次。
(2)整枝
基部側芽及時去除,以使植株生長良好。采收中期開始,對已采收嫩果以下的老葉進行摘除,改善田間通風透光環境并可防止病蟲害滋生蔓延。
2.4 病蟲害防治
黃秋葵生育強健,不易發生致命的病蟲害。
(1)疫病
苗期及成株均可能感病。發病初期為暗綠色水漬狀不規則病斑,擴大后轉為褐色。藥物防治視情況可以噴施:克露、安克錳鋅、甲霜靈,每7~10d一次。
(2)病毒病
葉片表現花葉或褐色斑紋狀。早期感染時植株矮小、結果小而少、果實皺縮。藥物預防可施用:83增抗劑、病毒A、植病靈等藥劑。每周一次。
(3)蟲害
以預防蚜蟲、美洲斑潛蠅為主。
(4)生理性病害
以預防寒害為主。
2.4 其他管理
(1)除草
田間如不用地膜覆蓋時,可用除草劑除草。
(2)立支柱
在臺風季節,每株黃秋葵插立1根支柱,并加以縛緊。(3)排灌水
黃秋葵雖耐旱,但過于干旱時生育不良,果實纖維發達,影響產量及品質,故應適度灌水。而雨天則應注意排水,畦溝內不可長時間積水。

圖3 采收的鮮食果實
3.1 采收
正常花后5~6d,果長8~10cm時適宜采收,此時果實重量約為12~16g。
3.2 保鮮
嫩莢果呼吸作用強,采后極易發黃變老。如不能及時食用或加工,應注意保鮮。即將嫩莢裝入塑料袋中,于4~5℃流動冷水中,經10min冷卻到10℃左右時,再貯于7~10℃環境下,保持95%的相對濕度,可保鮮7~10d。遠銷外地的嫩果,必須在采后剪齊果柄,裝入保鮮袋或塑料盒中,再輕輕放入紙箱或木箱內,盡快送入0~5℃冷庫預冷待運。如嫩莢發暗、萎軟變黃時,應即處理,不可再貯藏[2,3]。
3.3 加工
以黃秋葵果茶制作應在果實采收后需及時安排脫水;黃秋葵花茶的制作需采當天開放的花朵;制作黃秋葵子油,需待果實老化采收種子并干燥精選后再行壓榨。此外黃秋葵的食用方法也是多樣,既可涼拌,又可熱炒、油炸,還可湯食。
[1]陳仁柳.福建省黃秋葵高效生產技術研究及推廣[J].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4.
[2]劉勇,萬三連,吳乾興,等.割莖再生技術對黃秋葵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中國蔬菜,2015,1:12-13.
[3]許如意,羅豐,袁廷慶,等.不同采摘期對黃秋葵果實性狀和品質的影響[J].長江蔬菜,2011,5:23-24.
Planting and Harvesting Points of Okra
XIAO Xian-chao
(Seed Management Station in Xiamen City,Xiamen 361012,China)
Okra is very rich in nutrition,and it is beneficial to human health.In this paper,the author described 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okra,from sowing to harvest,managemen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level of farmers,increase economic benefits.
Okra;cultivation technology;harvesting

U258
A
1008-1038(2016)10-0073-03
2015-11-22
肖顯超,主要從事蔬菜栽培管理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