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海波(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廣東珠海519090)
生態系統視角下職教集團體育社團建設的路徑探索
——以珠海市高職院校為例
□蔣海波(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廣東珠海519090)
單個高職體育社團不僅受到本身主體、客體及方式等影響,同時也受到包括其他高校、行業企業等外部環境的影響。在分析單個高職體育社團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從生態系統視角對體育社團運作的內外因子進行分析,提出同一區域的高職院校體育社團建設的構建路徑和發展思路。
生態系統職教集團體育社團因子
近年來,我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著眼于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需要,注重培養“準職業人”所需要的職業體能、終身體育鍛煉能力和職業非智力因素等,但如果僅僅依靠體育課堂教學是很難達到這些目標的。體育社團作為校園體育文化的一部分,是高校體育教育的必要補充,也是課外體育活動全面開展的有力保證,它對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就顯得尤為重要。綜觀目前研究,發現主要存在幾點問題:一是缺少運用生態學、社會學等學科理論和方法進行研究;二是研究層次單一化。只是就學校內部體育社團本身進行研究,對于它的生態環境研究較少,缺少多元化研究;三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研究較少,當前研究多以實踐研究為主,如體育社團的管理、運行機制等。相比之下,以生態系統理論為指導的高職體育社團發展的研究更是空白。
基于此,本文主要運用生態系統視角對珠海市同一區域的高職院校體育社團發展的實踐研究當中。將校際間的體育社團聯合起來,從教育生態視角分析職教聯盟下高職體育社團現狀,這將對促進區域體育運動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雖然目前高校體育社團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但從實際的情況看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一些困難和不足,需要高校和相關人員加以關注。從內外部環境分析,可發現單個高職院校體育社團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社團硬件設施不健全。一方面由于體育社團的經費多以會員繳費為主,學校撥款主要以學校自身對社團關注程度和經費保障能力為依據來適當進行投入,而社會資金的投入相對較少,也導致經費收入無法滿足實際需求。二是活動場地缺少。目前雖然高校在硬件設施投入上都下了相當大的功夫,使得大眾性的體育活動設施有所提高如足球、籃球、乒乓球等場地,但對于一些小型體育項目如舞蹈、棋牌類等等則投入略顯不足。加之個別學校對體育社團的發展不夠重視,沒把體育社團的發展納入校園整體發展當中,就更使得活動場地顯得捉襟見肘。
社團活動內容單一。大多數體育社團開展的項目活動相對單一而且不規范,推廣度不普及,參與度不高,很難滿足現代學生個性化、多元化的運動需求。單一的體育社團項目活動無法完全滿足學生本身對運動項目需求,這種矛盾嚴重影響了高職院校體育社團的發展。
社團間缺乏橫縱向聯系。社團成員僅僅將社團看成是學校的一個群眾組織,沒有看到其對學生自身素質的重要意義,導致在活動開展時或是滿足于一般意義上的比賽,或是自發進行的娛樂,校內社團之間很少進行橫向的聯系溝通,各高校之間則更缺乏縱向的呼應,使得社團活動總在自己的小范圍內打圈圈。加之,與社會接觸較少更無法與社會一些相類似的機構互動,使得活動內容缺乏創新,造成成員積極性的下降。
社會對體育社團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就高校外部環境而言,社會中的企業和其他組織沒有認識到體育社團的重要性。對企業而言,大學生是一個巨大的消費群體,其自身所帶有的消費觀念能夠對企業發展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
美國哥倫比亞師范學院院長勞倫斯·克雷明(Law rence Crem i n)1976年在《公共教育》一書中首次將教育與生態學結合起來,提出一個新概念:教育生態學(Educati onal Ecol ogy)。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其目的是為了促進教育生態系統平衡發展。主要運用生態平衡的理論,分析研究教育與它所處的生態環境中各生態因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在此維度下,高職教育生態系統是由影響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各項元素鏈接而成的。“其中影響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元素被稱為高職教育生態系統的生態因子,簡稱為生態因子。”生態學中的“限制因子定律”認為,生態系統中“幾乎所有的生態因子都會成為限制因子,即達到或超過生物耐度的因子,都會起限制性副作用,只是所起的程度大小不同而已”。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高職教育生態系統生態平衡與否主要取決于生態因子間的相互作用。當然,影響因素可以是單個生態因子在起作用,也可以是多個生態因子間的綜合作用。基于此,高職教育生態系統的研究重點是對生態要素的建構及因子間的關系分析。
單個高職體育社團不僅受到本身主體、客體及方式等影響,同時也受到包括其他高校、行業企業等外部環境的影響。而職業教育集團建立的最大優勢是集團內部成員之間資源共享,目的是為了加強校企合作和校際合作,促進資源共享,優化資源配置,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動職業學校和企業共同發展。
學生體育社團作為第一課堂的重要補充形式,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凝聚力,是學生完善自我,發展自我的重要陣地,呈現出生機和存在價值。目前,珠海僅有三所的高職院校匯集在同一區域,如何充分有利的地理優勢,建設區域院校社團聯盟,提升區域體育運動發展,這是對教育教學質量研究的創新探索。
社團運作與內外環境相結合,才能實現社會化。同一區域的高職院校發揮各自不同優勢,可實現優勢互補;區域內的社會企業組織發揮經濟、人力等方面的優勢,實現社團活動的有效展開,解決社團活動開展經費不足、內容單一的問題,將學生推向社會,可提高其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和適應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學生未來走向社會提供必要的前提。由此可見,職教集團的體育社團建設體系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系統中學校內部因子和高職教育集團外部因子協同發展,各生態要素在物質、信息和能量等進行相互轉換,力求達到彼此之間的平衡。
職教集團體育社團建設體系的生態系統主要由體育社團建設體系的內部因子、學校內部特征因子和學校外部特征因子這三部分構成。而從生態角度來看,基于教育生態視角的職教集團體育社團建設內容主要由生態核、生態基和生態庫三部分構成。見下圖。

4.1、生態核-體育社團建設體系內部因子
生態系統運行的核心是生態核。在職教集團體育社團體系的生態系統中,個體學校就是整個系統的核心,是整個系統能否良好運行的關鍵。體育社團建設體系特征因子就是職教集團體育社團建設體系生態系統的生態核。體育社團建設體系特征因子的基本內容包括體育社團的組織結構、制度建設、財力狀況、人力狀況、場地及設施。
4.2、生態基-學校內部特征因子
生態系統運行的基礎部分是指生態基,它既是基礎,也是媒介。在職教集團體育社團建設體系生態系統中,學校內部特征因子就是整個系統的基礎。主要包括由學校的辦學特色和理念、各項規章制度、校園組織結構、教學運行機制、教風學風等構成的校園文化。高職院校如何改善體育社團管理,發揮最大功能使得“準職業人”提高自主體育鍛煉意識,養成良好的職業體能鍛煉習慣,這是高職體育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
4.3、生態庫-學校外部特征因子
生態系統運行和活動的外在支撐是指生態庫。職教集團體育社團建設體系的生態庫是一個多元的環境系統,即學校外部特征因子,它以教育為中心,對教育的產生、存在和發展起著制約和調控作用。一方面包括院落環境(如區域內校校匯集)、城市環境等在內的生態環境,另一方面是指地方政府和社會經濟為高職教育發展構建的外部環境。主要包括企業職業需求、地方教育政策等,實質上對于完善高職院校體育社團建設而言,宏觀環境至關重要。因此,要完善職教集團體育社團建設體系,就要引導生態庫趨于有序和健康,這樣才能對生態系統的運行起到積極的作用。
5.1、加強高校體育社團制度的建設
制度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科學完善的體育制度管理是高職院校學生體育社團健康發展的基本保證。要認真貫徹落實各項體育法規,這是高校的和諧發展的基本保證,高校體育社團制度是因地制宜地制定相關的政策。同一區域的高職院校要轉變管理理念,改進管理手段,構建具有高職特色的體育社團制度體系,制訂體育場館的管理、教學活動、體育競賽等詳細的規章制度。并將高職體育社團的建設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總體規劃中,健全各自學校具體各方面的細化制度,使之與職教集團下高職體育社團的總體建設相適應。
5.2、促進體育運動場館設施資源共享
體育運動場館設施建設是高職院校建設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面,如何利用現有的體育場地設備發揮綜合效益是當前高職體育發展面臨的瓶頸問題。場館設置不合理、設施不足必然會約束學校體育教學改革,阻礙學生體育社團活動的開展,影響實現體育宗旨和和諧體育的構建。因此,場館設施社會化勢在必行。即同一區域內的高校職體育場館設施要走向社會化,面向職教集團下高職院校的學生和教職工開放,這樣一來區域內的體育場館設施資源在滿足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等基本功能外,還能實現學校體育和大眾體育的雙贏,為學校體育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為全民身體素質的提高發揮重要作用。
5.3、吸收多方資金推動社團發展
社團的費用有一定的限制性,來源主要是學生繳納的會費,其費用僅能滿足社團一般活動的開展,無法支持高校間的活動交流。由此看來,經費是目前高職院校體育社團發展主要面臨的瓶頸問題。因此,體育社團今后的必然趨勢是走市場化。一方面職教集團下的高職體育社團要組織好校內的體育活動,根據學校自身實際及人文特點,積極開展對外比賽等獲得一定的資金收入支持;另一方面職教集團下體育社團除了要參與學校內部的體育活動,還應主動走出校門,與政府有關部門、企業和其他社會團體建立合作關系,聯手組織比賽,通過提供服務、建立冠名等途徑爭取資金支持。這種市場化的發展形式為職教集團下體育社團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不但鍛煉了學生的能力,還增進了政校企間的關系。
5.4、打造精品體育社團吸納會員
高職學院體育社團作為體育課外學生體育活動與鍛煉的有效補充,可在目前現有的社團基礎之上,重點打造具有高職特色的體育社團組織,在物質、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并發揮其作用和影響力,進而推廣到職教集團下各個高職院校的體育社團建設中,形成良好的連鎖效應。體育社團還肩負著服務學生的任務,在行業的指導下,可開發針對未來崗位需求、特定身體姿態培訓、職業病預防、職業體能預備等特殊鍛煉與培訓的內容,利用體育教師、場館場地等教學資源開展全新形式的方式和手段,充分發揮社團中骨干學生的作用,培訓會員、發展會員,將學生的職業體能與社團活動有機整合,舉辦各種類型的表演、體育比賽等,形成與專業動態結合的、有特色的職業體育社團,從而推動為高職院校體育文化的發展。
生態系統理論雖然是生物科學重要的理論,但從其特性看來同樣可以適用于職教集團體育社團建設體系這個系統之中,從文中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生態系統也有著其自身的內外部因子要素,且這些要素存在著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狀態,他們共同反映了系統變化發展的動態方向與規律。生態系統理論為職教集團下體育社團的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理論依據與嶄新的思維視角,遵循生態規律能更有效地推動職教集團下體育社團的大力發展,獲得效應的最大化。
[1]史雨靜,朱金花.我國高等教育神態學研究現狀述評[J].高等研究與實踐報,2015,(2).
[2]鄭曉鋒.克雷明教育生態學理論探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0.
[3]張昆.鄒議高職體育社團對學生的影響與發展對策——以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13,(15).
[4]施鵬飛.基于共生理論的高校體育社團聯盟構建思考[J].浙江體育科學,2012,(5).
G80
A
1006-8902-(2016)-10-SY
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2016年校級課題“生態系統視角下職教集團;體育社團建設的研究與實踐”(編號:20151235,主持人:蔣海波。)
蔣海波(1981-),男,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公共體育部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傳統武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