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清(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安徽蕪湖241000)
安徽省青少年田徑競技發展水平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近六屆安徽省青少年甲組田徑比賽成績比較
□孫 清(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安徽蕪湖241000)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和比較法等研究方法對近六屆(2010-2015年)安徽省青少年田徑運動會中16-17歲組別田徑比賽成績進行了對比分析,研究結果表明:我省青少年田徑整體競技水平有待提高;田徑競技實力地域差距較大;田徑比賽各項目之間競技水平存在較大差距等。針對以上研究結果,提出了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青少年田徑比賽競技水平后備人才
青少年是競技運動后備人才培養的主力軍和核心力量。本文對近六屆安徽省青少年田徑運動會中田徑項目、參賽隊伍、參賽隊員進行了研究。對我省青少年田徑競技水平有清醒客觀的認識,有利于我省建立起合理的競技體育管理體制和高效運行機制,利用先進發達的科學技術等手段提高我省青少年田徑運動的競技水平,為我省在全國青少年運動會上取得較好成績奠定基礎。
1.1、安徽省青少年田徑比賽團體總分前八名地市的總體成績分析
我國田徑比賽的團體名次是以每個參賽運動員在各個單項比賽中所獲名次的得分為基礎相加計算。對團體總分的分析能客觀的評價一個代表隊的競技綜合實力。本研究取總分前兩名和第八名地市進行分析。

表1 2010-2015年青少年甲組團體總分前八名地市成績表

表2 青少年男子甲組各項比賽前八名平均成績達國家等級分析表
(2)近六屆安徽省青少年田徑比賽女子甲組各項前八名平均成績達國家標準等級情況分析
將團體總分名次從高到低進行了排序,從表1可以看出團體總分前兩名的地市總分遠遠高于排名第八的地市總分。例如在2010年,第一的安慶和第八的銅陵總分差值為263分;在2015年,第一的馬鞍山和第八的阜陽總分差值為349分。并且排名靠前的地市均是我省的南部地區,出現了競技水平往南方地區“一邊倒”的現象,地域之間的總體實力發展不平衡。
1.2、近六屆安徽省青少年田徑比賽運動員等級情況
對青少年甲組田徑比賽各項前八名平均成績達國家運動等級(國家三級水平以上包括三級)分析,反映我省甲組田徑比賽各個單項的競技水平和發展趨勢。
(1)近六屆安徽省青少年田徑比賽男子甲組各項前八名平均成績達國家標準等級情況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100米、200米、400米、110米欄、鉛球項目中都達到國家二級水平,屬于優勢項目;800米、1500米、400米欄項目中至少有2年能夠達到國家二級水平,屬于中等項目;跳高、跳遠、三級跳遠、標槍項目則屬于弱勢項目,基本上均未達到國家二級水平,屬于國家三級競技成績水平。

表3 青少年女子甲組各項比賽前八名平均成績達國家等級分析表
通過表3可以看出,女子組的競技水平落后與男子組。只有三級跳遠達到國家二級,屬于優勢項目;100米、200米、400米、100米欄、400米欄、跳遠項目中有2年以上達國家二級,屬于較為優勢項目;800米、1500米、跳高項目中某一年達到了國家二級,屬于中等項目;鉛球項目沒有達到國家二級,屬于弱勢的項目。從整體上看,女子組田徑競技實力相對較弱,優勢項目少且不突出,弱勢項目所占的比重較大。
2.1、安徽省青少年甲組田徑比賽競技實力地域差距明顯
對近六屆田徑比賽參賽地市團體總分的分析,我省南部地區在比賽成績和競技實力都高于北部地區。南北競技實力差距過大,不利于項目發展,影響田徑比賽整體的競技水平。
2.2、安徽省青少年甲組田徑比賽整體競技水平有待提高
近六屆安徽省青少年田徑比賽成績達國家二級以上的運動員人數逐漸增加,達運動健將等級的幾乎沒有;田徑單項平均成績達國家二級的數量增多,達到國家一級水平的項目沒有。
2.3、田徑運動的普及和影響力不足
在奧運會田徑比賽中,我國的田徑競技水平落后于西方國家,導致對田徑比賽關注度和希望值的降低。而籃球、足球、羽毛球這些人們參與度廣、普及率高的項目則受大家的關注和重視。普及率低、影響力不足、關注度低使得我省田徑競技運動的發展得到一定的制約,阻礙我省整體競技體育的發展。
3.1、堅持科學訓練,加大體育科技投入
依靠傳統的訓練方式和經驗已落后,取而代之的是科學化、多元化、系統化的訓練,只有打破傳統單一的訓練模式,走多元化發展道路才能使我省田徑運動的競技水平有所提高。
3.2、統籌兼顧,優化項目結構,保持發展規模,促進協調發展
鞏固優勢項目,擴大優勢項目的數量。將優勢項目發展的成功經驗大力推廣,為其他項目的發展提供借鑒;潛優勢項目借鑒優勢項目,擴大優勢小項的數量,實現向優勢項目的轉化;落后項目要縮短戰線,進一步完善訓練競賽管理體制,學習借鑒優勢項目成功經驗和本項目國際先進經驗。
3.3、改革和完善青少年競賽制度
改革和完善以省運會為核心的全省青少年競賽制度,加大省運會和全省青少年常規競賽的改革力度,建立科學合理的競爭機制。引導青少年訓練向全面提高身體素質、掌握基本技術、全面打好基礎的方向發展。通過系列賽、集訓賽等,增加運動員比賽機會和實戰經驗。
[1]劉應,蘇小運.安徽省田徑競技水平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07,04.
[2]李晨.1999-2002年我國田徑后備人才(16-17歲)儲備及發展現狀分析[D].北京體育大學,2004.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Z].2007,(05)24.
[4]國家體育總局網站:青少年體育“十一五”規劃,2008.3.
[5]國家體育總局網站:青少年體育“十三五”規劃,2016,7.
G82
A
1006-8902-(2016)-10-L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