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希望成為百年企業的蘇寧來說,26歲,正值青春。2016年12月26日,蘇寧即將迎來自己的26歲的生日。“與年輕人接軌,與全社會共享,這大概就是蘇寧永葆青春的秘密。”早在去年蘇寧25周年慶典上,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就難掩激動地發出了蘇寧的《青春宣言》。
對于加速互聯網轉型、積極拓展多元產業的蘇寧來說,年輕人的重要性顯露無疑。“既要吸引年輕的從業者,也要影響年輕的消費者。這是整個企業轉型的一個立足點”。正如蘇寧副董事長孫為民接受本刊專訪時所言,2016年,蘇寧互聯網轉型成功、六大產業布局完成、國際化步伐加速、青春化形象凸顯。
以“百年蘇寧,全球共享”為愿景,蘇寧要做的,不僅是財富的共享,更是能力的共享。而在帶動更多的人、更多的企業發展,實現自我價值的進程中,蘇寧都在為年輕人開啟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凝聚“新生力量”
“蘇寧需要兩種類型的人才:一是各大產業領域的專業人才,二是企業未來的領導者。”9月20日,2017蘇寧1200工程十五期校園招聘全國首場宣講會在南京大學鼓樓校區舉行。孫為民親臨現場發表演講,就蘇寧的使命、愿景、用人標準等問題與學生們展開深入交流。
于2002年底正式啟動的“1200人才工程”——彼時正值蘇寧全國連鎖的二次創業,基于對連鎖專業化、標準化管理人才的需要,蘇寧在全國范圍內招聘引進了1200名 2003屆本科畢業生——如今已累計引進培養了近4萬名優秀的大學畢業生,已成為蘇寧人才培養的品牌工程,是蘇寧人數最多、歷史最久、影響最大的人才工程,也為中國零售行業專業人才培養樹立了標桿。
蘇寧為“1200工程”員工建立了完善的培養機制和明晰的發展路徑,“1200的90后,26歲就可以領導一個團隊;1200的80后,30歲就做到了大區總經理;同樣是在30歲,1200的70后已經成為總裁”,以“1200工程”為代表的人才培養機制讓蘇寧洋溢著青春,蘇寧云商CHO孟祥勝在去年1200工程的啟動現場直言,“蘇寧是年輕人的天下。”據介紹,蘇寧的管理崗平均年齡27歲,中層干部平均年齡28歲,高層干部平均年齡32歲,“很燃很年輕。”在蘇寧轉型變革、多元發展的道路上,這些年輕力量無疑正扮演著重要角色。
“不讓創新者倒在黎明前”
“對于真正有夢想的人來說,市場從來不缺機遇,從來不缺風口。”張近東在蘇寧主辦的“2016KK鐘山創業創想預言聆聽會”上曾經這樣表示。今年4月召開的此次聆聽會上,蘇寧宣布旗下創業營成立,同時還上線了私募股權融資平臺。
作為國內首個專注文化內容創新的全產業鏈平臺型綜合型孵化器,蘇寧的創業營面向大學生及青年創業群體,提供包括資金、場地、培訓、營銷推廣、產品銷售等在內的全方位創業孵化服務,搭建起最快最順暢的創業之路,發掘出更多更優秀的創業明星。創業營的投資方向包括智能硬件、文化娛樂、電競及周邊、二次元、互聯網等,首批啟動資金達3億元。
經過一系列互聯網化創新之后,圍繞線上線下兩個零售平臺,蘇寧已經打造了國內最為重要的零售商業生態。蘇寧創業營將智能硬件、文化創意、電競體育——每一項都與年輕人密切相關,但此前并未大規模試水的項目——作為重點孵化領域,并借助創業營將其產業鏈繼續向上拓展,打通產業整個鏈條豐富其商業生態的嘗試。
訪談:
影響年輕人是蘇寧轉型的立足點
訪談嘉賓:蘇寧副董事長 孫為民
《WTO經濟導刊》:即將迎來26周年慶的蘇寧,越來越強調青春和年輕化,為什么蘇寧現在要特別關注青年人,包括青年創業等?
孫為民:企業都想做成百年企業,而所有長壽的企業必須是時代的企業。每五到十年,每個行業都會發生非常大的變化。所謂的百年企業在這每一波的變化中始終是緊跟上的。
對蘇寧來說,我們就是要做時代的企業。在蘇寧過去的20年里,從改革開放、下海創業,到規模化生產推動的連鎖發展,我們是自然而然順著那個點的。走到今天的互聯網時代,我們就要做互聯網零售。
互聯網在中國的崛起實際上是由年輕人來引領的,因為它是一種新的知識技能工具的掌握,在這方面,年輕人肯定是有優勢的。現在從互聯網的所有技術應用來講,是年輕人在教育、反哺、引領年長的一代。尤其是互聯網零售,它是典型的知識經濟的產物。所以說,我們在整個的運作過程中間,既要吸引年輕的從業者,也要影響年輕的消費者。這是整個企業轉型的一個立足點,無論從消費端還是員工群體來講,年輕一代的知識群體都必須是基本的導向。
《WTO經濟導刊》:蘇寧在轉型的過程中,比如鼓勵年輕人的創新、強調極簡化管理,這對于蘇寧人的儲備和培養帶來了什么樣的挑戰?
孫為民:互聯網時代對企業管理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戰。最大的挑戰就是我們要承認它是一種專業知識性的工作,它區別于傳統的組織管理。過去連鎖年代的專業化是指組織的模塊化拼接,形成標準化集成。現在我們需要直接面對消費者,中間不存在企業的守門員(商場的導購和收銀員等)。在互聯網開店,用戶體驗(店面設計、瀏覽速度等)是重中之重。我們必須去適應消費者的習慣。
這要求我們整個企業形成一個個的小團隊,每個團隊都要去迎合消費者的訴求,響應消費者的變化。在整個組織上,過去我們更像傳統的火車,火車頭是固定的一套標準,后面的所有車廂一起拖著走;而現在,更像是聯合艦隊,每個專業的人都在做自己分內的事情,一起協同,共同面向市場。所以要讓組織變得更加以市場化為導向,形成組織的扁平化,小團隊快速響應市場的微創新。這并不能夠用管理是否簡潔來概括,而是關于讓組織能夠快速響應市場變化的變革問題。
《WTO經濟導刊》:對于鼓勵年輕人的創新,在蘇寧公司內部有什么樣的鼓勵機制?
孫為民:蘇寧作為轉型互聯網的零售商,創新就是看能不能夠減少消費者的吐槽,贏得消費者的點贊。我們的創新很簡單,它唯一的導向就是以用戶為核心,是不是能夠吸引更多的流量、提高會員的注冊、提高用戶的活躍度和粘性。比如之前蘇寧做的免費貼膜活動,很簡單,但是這個活動增加了用戶流量以及點贊。
《WTO經濟導刊》:這是一種創新,還有一種引領性的創新,蘇寧是不是也需要?
孫為民:當然需要。創新有不同的層面,零售業內的創新在未來也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們“云服務”的創新和變化,這里面可以利用的空間和發展的東西是非常多的。比如數據云服務,它本身就有很多延伸的創新,我們管理的系統可以為自己也可以為商戶服務,為第三方服務,在這里價值就發生了變化。我們現在在互聯網營銷中,需要開發出更多的數據營銷工具,讓我們的商戶在更多的站外平臺上有效地獲取用戶資源。
《WTO經濟導刊》:在互聯網時代,也孕育了許多優秀的創業創新項目,蘇寧也開始做創業營、孵化器是基于什么考慮?
孫為民:關于創業的問題,就我們平臺本身,一方面需要有人為我們提供服務,我們需要吸引大量的商戶,很多商戶擁有產品卻不懂得互聯網運營,我們需要有很多人過來幫我們進行互聯網運營。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很多互聯網產品,一是技術產品,二是商品,這些產品我們都可以在平臺上幫他們去做。而做創業孵化園區,蘇寧本身有資源也有條件,比如資金、市場、云服務等等,蘇寧有條件免費提供。可以說,蘇寧已經把這種扶植創業、公益的理念融入了自己企業經營中。
編輯|杜娟 juan.du@wtoguide.net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