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宏
國慶節長假,朋友圈里的“攝影比賽”來襲,身居各方的朋友分享他們眼前的場景。這個時候,心靈雞湯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形象生動、色彩絢麗的圖片。你曬你的旅途,我拍我的家鄉,在這里你和朋友們一道欣賞了北國的秋色,南國的溫潤,域外的風情。
喜歡影像,喜歡攝影的人越來越多。一張綻放笑容的團聚照片,會讓我們回憶起曾經的溫馨和快樂;一張旖旎秀美的風景照片,會激發我們想去實地看看的愿望;一張充滿滄桑的人物照片,會讓我們想去撫平歲月的痕跡;一張大眼睛渴求知識的照片,讓我們感動許久,開啟了“希望工程”之旅……
動人,說的就是影像。影像志就是動人場景的記錄。在讀圖時代,影像的價值不言而喻。我們好像越來越重視影像,但有時卻忽略了更大背景下的影像記錄,比如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中國企業在海外開展了大量社會責任實踐活動,一筆一劃描繪著美麗的“海外中國”:奉獻出惠及民生的工程,改善民眾生活條件,增加政府財政收入,促進經濟發展;在項目設計、施工過程中注重對當地生態環境的保護,促進綠色發展;與當地的合作伙伴結成利益共同體,尋求共同發展;關注和參與公益活動,積極支持當地教育、文化、體育和衛生醫療等事業。然而,我們留下了多少中國企業在海外的影像記錄呢?好像很少,我們的腦海中幾乎形不成中國企業在海外的模樣。反而,可能被一些道聽途說或者非主流的印象所左右著。
影像即形象。這正是“美麗海外中國:一帶一路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影像志”活動開展的初衷,通過影像塑造中國企業海外負責任運營的形象。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8月17日,習近平主席就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提出8項要求,提出要切實推進民心相通,弘揚絲路精神,推進文明交流互鑒;要切實推進輿論宣傳,積極宣傳“一帶一路”建設的實實在在成果。其中,影像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影像志”活動將以“一帶一路視覺化,中資企業影像化”的方式,突出中國企業在海外重視“創新創造、熱愛綠色、促進繁榮”的社會責任實踐,宣傳“一帶一路”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傳播中國企業在海外不僅造福中國人民,更是造福沿線各國人民的理念。
中國企業在海外的影像積累和形象塑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需要管理層的高度重視,意識到“一張圖片可以頂千言萬語的價值”,也需要有影像專業能力的支撐,更需要所有員工的發現和記錄。
我們希望在海外的中國企業,能像發朋友圈一樣,拿起相機,舉起手機,對焦我們的項目,對焦我們的員工,對焦所在社區,發現責任之美,記錄下“美麗海外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