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彩文
【摘要】教學反思能力是一個高素質的現代英語教師所應具備的重要能力之一。但這種能力并非與生俱來或隨時間流逝自然提高的,它需要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有計劃、有步驟地加以培養和發展。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我清楚地認識到英語課堂教學實踐的反思效益,并在實際的教學反思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反思水平和教學水平,同時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反思活動,以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英語 課堂教學 教學效益 有效途徑
一、確定反思的內容
教學反思絕不是通常所說的靜坐冥想式的反思,也并不是一個人獨處放松和回憶漫想。古語說“有的放矢”,教學反思應是一種具有指向性、針對性的行為,是一種需要認真思索乃至極大努力的過程。
首先我從教材入手,通過分析和反思總結出:教師要善于結合教學實際的需要,靈活的和有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編排順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的整合與拓展。只要教師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語言能力出發,任何的教學內容的整合與拓展,任何教學步驟的安排都是可行的。教師要靈活拓展教材中與學生生活經歷相符的內容,及時關注時代發展的新動向,吸收生活中鮮活的素材,把它及時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學中去。我們現在學習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快樂英語,教材編寫總思路是以話題為綱,以交際功能為主線,兼顧語言結構,逐步引導學生運用英語完成有實際目的的語言任務,即:話題——功能——結構——任務。教材在整體構思、內容安排、活動設計和教學方法選用等方面都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體現語言的交際功能,貫徹語言運用的基本原則,把知識和技能目標融會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之中。
二、把握教學反思的過程
“實踐出真知。”教師的反思能力應在自身的反思過程中得以形成和提高。以經驗學習理論為基礎,在新課程理論的指導下,在高效課堂的教學活動中,經過三年來的實踐,整理和反思,總結如下:
作為教師,我們有責任使每個學生學好英語。我們農村學校缺少英語學習環境,我就把我的英語自修與英語教學結合起來,與學生共同學習;人與人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是客觀的,要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和發展,一步一個腳印,最終都有所學。
由于農村教育比較落后,我們學校也是近幾年才開設英語不久,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學生基礎比較差,不管在哪個年級都存在優生和差生,但是在英語課中差生和中等生存在居多,每次面對這些學生我都覺得很頭疼,農村孩子并不像城市孩子,有好的成長環境和學習環境,并且有些孩子從幼兒園就開始學習英語。農村孩子是沒有這么好的學習條件的,我在上課的時候讓個別學生起來讀,我反復的領著他們讀,再讀起來還是不會讀,我那時氣的臉紅脖子粗,有時會狠狠的兇他們,但是之后想想孩子們也不容易,有時我會覺得學英語對他們來說太難了。我覺得小學學英語可以作為一種興趣來培養,不能為了一味的考試,而讓有些學生慢慢失去了信心。在英語語學習過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響,學生會出現焦慮沮喪煩躁不安等情況,我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應注意對學生情感因素的培養和控制。尤其是在小學的低年級階段,英語教師要培養對學生的親近感。在課堂教學中英語教師要十分尊重學生,注意激勵學生,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在當前“減負”工作中,英語教師尤其要注意體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心理感受,親近學生,使學生喜愛英語教師和英語課,從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益。
雖然在一、二、三年級不要求書寫,可是我認為字母的學習是學習英語的前提條件,我覺得學習英語首先要把26個英文字母學會,并且要求學生做到聽.說.讀.寫26個英文字母,我要求我們學校的學生是從三年級開始寫英語的,所以我在學生剛剛學習英語是就對學生進行字母教學在邊教課文的過程中,每節課學習3-4個字母,這樣慢慢的學生差不多十節課就能把字母全部學完。我在教字母時,主要強調了三點:筆畫、筆順、占格數。現在學生們基本都能自己默寫出來,掌握的很好,這樣就在我們以后的教學中提供了很多方便。
三、把握有效反思的途徑
1.常記反思日記。我在日常工作中,備課和上課是兩個互相關聯的重要環節。在備課的過程中,設定教學目標、設計各個教學步驟和教學方法,其合理性在課堂實踐中獲得檢驗。例如在日常教學中,經由學生的群體性反應,如他們的接受程度、參與程度、投入水平等表現,教師會產生某種體驗。因此,在一天的教學工作結束后,或在一節課結束后,即時寫下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并常常自問:我的教學步驟流暢嗎?它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嗎?它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嗎?有效嗎?我設計的任務型活動能吸引學生嗎?所有的學生都參與了嗎?如果沒有,為什么?有什么是我可以改進的嗎?如何改進?我給了我的學生現成的魚,還是給了他們釣魚的方法?我微笑了嗎?這種反思方式使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陳述水平,并帶動認知成分的延伸,幫助教師形成個人教學風格。
2.三人行必有我師。平時教學中,和其他英語教師相互觀摩彼此的教學,并對教學環節進行討論分析。在我工作的學校,教師之間相互聽課、相互學習的風氣很濃厚,課后,教師之間坦率地交換意見和建議,對課堂中的情景熱烈而細致的討論。上課者和聽課者之間的這種互相反思常常能發現許多教師自己平常不易發現的問題。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也強調:教師“要遵循教育規律,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創新”。因此,在行動與研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個“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師,是每一個教師,當然也是每一個小學英語教師應該不斷為之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