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2002年10月上海黃金交易所成立以來,國內黃金業務穩步開展。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多元化金融市場建設加快,包括黃金在內的貴金屬交易業務量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商業銀行的又一重點表外業務。目前,全國已有幾十家銀行都開展了貴金屬租賃業務,促進了商業銀行經營結構的不斷優化。本文擬以商業銀行角度簡單對貴金屬租賃開展過程中可能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探討和建議。
一、貴金屬租賃業務的概括
貴金屬租賃主要指黃金租賃,近年來我國黃金租賃業務獲得較快的發展,根據《2016中國黃金市場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末,有17家商業銀行成為上海期貨交易所會員,商業銀行在上海黃金交易所(以下簡稱“金交所”)的黃金交易總量達25297.91噸,成交金額5.94萬億元,分別增長110.36%和99.3%。2015年,商業銀行在境內開展的各類場外黃金衍生品業務累計成交2216.88噸,名義成交金額5207.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6%和140%。
對商業銀行來說,黃金租賃指企業租賃商業銀行的實物黃金,到期歸還等量同品種實物黃金,并按協議約定方式以人民幣交付黃金租賃費用,在租賃期間企業擁有對租賃黃金的處置權,一般商業銀行會則根據企業信用情況為企業設立授信額度或由企業提供保證金質押擔保的業務。這里的實物黃金一般是指金交所)場內交易的標準黃金(如Au99.95、Au99.99)。金交所交易的黃金是經其認證的企業生產的符合質量標準的標準金錠、金條。
二、黃金租賃業務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和建議
按照國家賦予銀監會的相關職責,銀監會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制定并發布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及其業務活動監督管理的規章、規則,而對黃金租賃業務是否為銀監會監管范圍沒有明確,但從今年實際情況來看,目前各地銀監會均已陸續對商業銀行的黃金租賃業務開展檢查,并也提出相應監管問題,需引起后續商業銀行的重視。
(1)企業準入問題
目前監管部門在部分地市提出商業銀行放松對企業準入條件,特別是對黃金貿易類企業的準入。我們知道國家規定貴金屬的主管部門為人民銀行,金交所即為人民銀行批準設立的黃金交易市場平臺,對黃金租賃業務的開戶企業準入名單進行審批。目前金交所主要準入包括但不限于產金、用金、工業生產企業、黃金市場交易、投資企業等黃金市場經營企業。具體地,對商業銀行來說,主要準入的企業除了黃金行業的產金企業、珠寶首飾、黃金加工貿易等企業外,還有電子元件、集成電路、手表制造、精密儀器儀表、航空航天、醫療(牙科等)、某些化工企業(用于防腐蝕、催化劑等)等生產過程中需使用到黃金的企業。
建議各商業銀行在實際開展黃金租賃業務過程中,需在金交所對企業準入開戶后再對企業進行立項準入。同時,各商業銀行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對各自黃金租賃企業的準入制定更嚴格的條件,特別是對黃金貿易類企業,如企業經營范圍是否有涉及黃金相關業務、從事黃金交易的年限、信用評級、在金融機構無不良授信和惡意逃廢債記錄,歷史履約記錄等。
(2)市場風險
商業銀行黃金租賃業務原主要服務產金、用金企業,產金企業可根據黃金市場價格靈活地售出黃金后再向銀行租賃黃金并變成流動資金用于黃金生產的投資,到期再用產出的黃金歸還銀行;用金企業可利用黃金租賃來規避金價波動給企業造成成本的增加,降低風險。后來部分商業銀行放開對黃金批發零售貿易類企業的準入,這類企業投機性強,對黃金風險把控能力相對較差,銀監部門已對部分商業銀行的業務模式提出問題。
(3)政策管理風險
目前銀監認為部分商業銀行將黃金租賃業務當作變相融資業務。主要是商業銀行將黃金租給企業后,企業又馬上賣金融得資金,相當于商業銀行為其發放了一筆貸款,且商業銀行對用途沒有及時跟蹤。
根據《上海黃金交易所實物租借管理辦法》,租借雙方在金交所會員服務系統提交租借申請后,并經金交所系統/人工審批通過后,租賃黃金即自租出方金交所賬戶劃轉至租入方金交所賬戶。該賬戶為企業在金交所用于簿記黃金庫存的專用賬戶,企業在賬戶中的黃金庫存體現為通用無標記的黃金重量,無法區分來源(買入或租入)。根據《上海黃金交易所現貨交易規則》,交易所實行會員制組織形式,會員直接參與交易所交易,企業必須通過會員的代理參與交易。會員應按照企業的委托進行交易,并為企業保守交易秘密。企業在通過其代理會員在金交所租入/購入黃金后,亦可委托其代理會員提庫/賣出黃金,在此過程中,企業提庫/賣出的黃金為其在金交所賬戶中的無標記黃金(企業亦可委托其代理行在全國任一金交所指定金庫提出黃金)。因此,自租賃黃金進入指定金交所賬戶后,租出黃金商業銀行難以對黃金進行準確跟蹤,特別是企業金交所代理戶不通過租出行開立的情況下。
截至目前,銀監會尚未對黃金租賃業務設置準入要求,僅人行發過《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于加強銀行業金融機構黃金業務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銀辦發〔2012〕238號),且文中未對黃金租賃業務的準入設置要求。目前業務的準入主要根據金交所指導意見和行業自律。同時,金交所認為黃金租賃業務屬非信貸業務,并表示其上級機構央行支持此項業務并認可該業務對企業的融資功能,故目前部分商業銀行確實將黃金租賃當成“融資”而非“融金。
綜上,我國需進一步明確黃金租賃職能部門的監管責任,對黃金交易的監督應由金交所負責,而銀監部門英擔負起對黃金租賃業務的監督責任,規范操作,指導金融創新業務的規范化發展,提升金融資產使用效益。目前,在監管等措施未落實前,建議商業銀行應該對存量黃金租賃業務計提風險資產,做好黃金租賃業務存續期做好盯市管理或配套遠期套保等措施,監督企業的經營情況,做好風險控制,以保證黃金租賃業務健康有序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上海黃金交易所實物租借管理辦法》
[2] 《上海黃金交易所現貨交易規則》
作者簡介:陳孝開,男(1986-)漢,福建省福州市人,大學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