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挺
【摘 要】 寧夏處于我國西北地區的腹地,是鏈接西北少數民族和內地的紐帶,寧夏自然資源豐富,煤炭探明 儲量 300 多億噸,預測儲量 2020 多億噸,儲量位居中國第六位,人均占有量是 中國平均水平的 10.6 倍,且煤種齊全,煤質優良,分布廣泛,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的發展對寧夏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本文基于對寧夏自然資源現狀的研究,探索自然資源資產證券化對寧夏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 寧夏 礦產資源 資產證券化
自古以來,寧夏就是穩定西北邊疆和內蒙古西北的戰略支撐點。紅軍長征在寧夏西吉將臺堡會師,翻越六盤山成為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起點;著名的陜甘寧 邊區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歷史貢獻;抗戰時期,寧夏作為綏西抗戰的大后方, 為抗日戰爭做出了積極貢獻;新中國成立后,“三線建設”、西部大開發為寧夏奠 定了發展基礎,寧夏也成為穩定西北的戰略支撐點,我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產 基地、重要的商品糧食基地和重要的生態屏障區,在保障國家生態安全、促進民族團結 和邊疆穩定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發展經濟學指出,欠發達國家或地區的發展進程,其實質是資源資本化的過 程。而我國民族地區大多遭遇的是被凱恩斯和薩繆爾森等戲稱的“豐裕中的貧困”: 即民族地區一方面具有極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另一方面卻面臨著嚴重的資金短缺。 長期以來,各級政府為此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扶持政策,這些政策的實施在力促 特困民族地區脫貧的同時,卻由于未處理好“輸血”和“造血”關系,導致民族 地區與其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差距持續拉大,妨礙了各民族共同繁榮和科學發展 戰略的實現。因而,民族地區要實現“后發優勢”與“趕超戰略”,必須做好自 然資源資本化。
一、自然資源資產證券化的意義
資產證券化是近幾十年來金融領域內最大的創新,也是發展最迅速的金融 工具。由于其創新性的融資結構和高效的載體,滿足了對各類資產和投資不斷變 化的需求,從而成為當今國際資本市場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金融工具。因此, 將最新的金融創新工具引入到寧夏地區自然資源開發中,為寧夏經濟社會內源式、 可持續發展構筑一種長效機制,為民族地區“趕超戰略”找到新的理論支持,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同時,在寧夏實施自然資源資產證券化融資模式,是將自然資源視為“資本”的一種理論或主張,它要求把自然資源猶如資本一樣施以嚴格 管理。因此,無疑對更好地開發利用寧夏的自然資源,實現寧夏自然資源的價值 以及保護自然資源,保證自然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理論意義:由于自然資源資產證券化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學術界對其研 究還處于探索之中,至今還沒有形成一套統一的理論體系;實踐中也處于探索階 段。這不利于自然資源資本化的發展,也限制了其推動經濟發展作用的發揮。本 項目針對自然資源資本化研究領域的弱點去探索和研究,為豐富資源資本化理論 和資產證券化基礎資產范圍的擴大做出一點貢獻。
(二)、現實意義
自然資源資產證券化是自然資源與經濟發展相結合的重要途徑。 通過資產證券化融資模式,通過把自然資源未來現金流折現,在自然資源待開發 的狀態下也能帶來資本收益,將寧夏的自然資源優勢轉化為資本優勢。有了資本 就可以推動寧夏的投資、技術創新和人力資源的積累。同時,雖然寧夏是各種自 然資源的富集地區,其資源的潛在優勢很突出,但是其資源開發成本很高,以至 于資源的比較優勢難以發揮出來。因此,在寧夏重視實施資產證券化融資,既可 以使寧夏豐富的自然資源資本化,又可以通過投資主體的多元化,減少國家獨資 開發的風險,從而達到分散投資風險,促進資金循環的目的。進而促進寧夏經濟 可持續發展。
(三)、如何實現自然資源資產證券化
從研究中發現,大多數研究自然資源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性問題的人都得 出了“資源詛咒”這個共同的結論,破除“資源詛咒”要靠制度創新,變資源優 勢為資本優勢、產業優勢和科技優勢,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這使資源資本化問 題的研究意義極為重大,并獲得了很大發展。而對于經濟學意義上的自然資源資 本化并沒有做深入研究。筆者認為,經濟學意義上的自然資源資本化主要研究自 然資源如何轉化為資本的問題,重在探索“資源”向“資本”轉化的路徑。民族 地區自然資源豐裕而資本稀缺,通過資源資本化將資源優勢轉化為資本優勢以獲 得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所需資本意義極為重大。但是己有的研究成果并沒有對自然 資源資本化的理論層面和技術層面做深入探討和系統研究,如自然資源資本化的 前提是什么,資本化的實現方式是什么,如何保證資本化的實現等一系列問題都 需要做系統而深入的研究。本項目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一些探索和研究,為民族 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有意義的借鑒。
二、寧夏自然資源資產證券化的前景
同東部地區相比,寧夏經濟發展水平低,雖然自然資源優勢明顯但開發利用水平較低,缺少資金支持。資產證券化有利于促進寧夏資源優勢向資本優勢轉變,進一步轉化為經濟優勢、科技優勢,推動寧夏經濟可持續發展;有利于實現自然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自然資源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應用前景:為寧夏西部大開發戰略提供了新的增長點。寧夏的自然資源存在著巨大的優勢,自然資源證券資本化將加速自然資源的優化配置,通過資本運作,一方面擴寬資源開發企業的融資渠道,降低財務風險,另一方面 為一些有遠見的投資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資平臺,從而弱化了政府干預,市場運作 機制得以加強,吸引大批優秀的企業進入寧夏,形成西部資源的企業開發模式。
民族地區將自然資源優勢轉化為資本優勢的基本思路。其核心就是“自然資源資本化”,將自然資源的 利用方式由原先的開發銷售轉化為將其作為生產要素直接參與社會生產。再借助 金融工具創新——資產證券化,將未來的預期收益折成現金,實現了資源收益的 提前支取,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就有了可利用的現實資本,破解民族地區“資源 詛咒”難題。
美國是世界上金融創新的源頭,大多金融 創新手段都來自放松了金融監管的美國,資產證券化的思想也不例外。國內允許金融創新后,這些思想也在一些發達地區進行了嘗試,取得了一些經驗。但總體上看,民族地區在金融創新工具的應用方面遠落后于東部地區。寧夏可通過對民族地區自然資源的屬性、資產證券化運行的宏觀和微觀基礎進行分析,并通過研究國內外自然資源資產證券化相關案例的基礎上,為自己地區的自然資源資產證券化提供經驗支持。
民族地區自然資源資本化的實現方式主要通過將民族地區自然資源開發由實體經濟市場領域向資本市場領域拓展,加速自然資源資本化進程,摒棄資源開發和利用的 舊模式,實現自然資源在未開發狀態下也能產生巨大的、穩定的經濟收益,擁有市場價值。
寧夏可以通過財權服務于政權、強化權力 道德價值觀教育、完善民族地區自然資源管理體制、完善市場運行微觀機制等途 徑來控制風險;通過發展多元化的資源所有權和強化資源公有權的實現、完善我 國資源產權體系等措施用于解決產權問題;通過提高自然資源利益相關者的知情 權和參與權、建立各利益主體統一協調的開發模式、完善各級政府主體與民族地 區居民利益共享機制及相關法規以解決利益分享問題。
三、寧夏自然資源資產證券化的制約
自然資源資產證券化拓展了民族地區自然資源開發的融資渠道,制約民族地區自然資源開發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資金短缺,將資產證券化理論引入到民族地區自然資源開發中,實現將民族地區的資源優勢轉為為資本優勢,解決民族地區經濟發展面臨的資源豐富與資本稀缺的困境,探求民族地區經濟增長的創新路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當然,自然資源資產證券化涉及領域非常廣泛,從理論研究、到論證可行性,最后到真正實施,還有許多深層次問題需要研究,這有賴于學術界對自然資源資產證券化的一些根本問題做深入研究,相信隨著學術界對該問題的重視和研究方法的不斷完善,對自然資源資產證券化深層次的研究將為民族地區自然資源資產證券化提供良好的支持。
【參考文獻】
[1] 王銀宏. 寧夏礦產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02.
[2] 王淑玲. 我國西北五省區礦產資源現狀及其開發利用對策建議[J]. 中國礦業,2000.
[3] 王亞娟. 新中國六十年寧夏生態環境實現歷史性轉變[J]. 統計與經濟,2009(4) .
[4] 張韜. 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實現寧夏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和有效保護[J]. 寧夏地礦信息,1999,(1) .
[5] 朱訓. 礦產資源與可持續發展[M].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