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瓊
摘 要:高中語文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是學好其他學科的關鍵,但是很多學生不重視語文,而且傳統的教學方法也讓學生感覺枯燥乏味,如果想讓學生轉變觀念,對語文感興趣,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必須具有創新精神,向傳統的教學方法挑戰,充分利用課堂的主渠道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與探索
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課堂教學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大膽探究,主動參與,真正融入課堂,學到知識,以此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一、課前預習
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教材,初步了解所學知識,提出質疑,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質疑設計教學環節,那么講課也就具有了針對性。學生帶著自己的感悟、自己的認識、自己的問題等走向課堂,能夠促進課上的學習,有利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能力。如我在講史鐵生的《合歡樹》時,我提前布置學生預習,讓學生把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寫在紙上交給我,學生的問題大多集中在“合歡樹”與“母親”是什么關系,為什么文中寫的是“母親”,卻以“合歡樹”為題,還有的學生對文中的一些句子意思不理解,通過這種方法,我就知道了學生的難點所在,那么我的講課也就有了針對性,學生自然課上接受得比較好。因此,我認為,這一環節很重要。
二、課上引導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和情境,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比較、歸納、表達;學會交流、合作、汲取、寬容;學會傾聽、思考、置疑、辯論,從而淡化教師的分析講解。這樣有利于學生自己去感悟、發現,有利于學生主動構建知識體系,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每一節課上,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設計一個新穎別致、精彩紛呈的導入,來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如:猜謎語、講故事、出示實物等,還可以用背誦朗讀、搶答等多種方法來導入新課,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點燃他們頭腦中的那盞創造之燈。
(二)授之以法。讓學生擁有“點石成金”的技巧方法。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注重方法的傳授,從而利用這些方法去主動地獲取知識,使學生能夠“點石成金”。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學習時,我就注重方法的指導,教給學生賞析詩歌的步驟和方法,即讀詩歌、品語言——摹意境、析寫法——探情感、挖寓意,并且按照這三步進行教學,使學生由 被動聽授變為積極主動,真正參與到教學中來。
(三)點撥指導。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中來這是課堂的中心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的作用是“導”,引導學生主動去學,去思考提問,去合作交流,去主動求知。語文教學中的親近感,對學生的學習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所以,教師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保持教師的人情味,通過課堂這個窗口和學生建立朋友式的平等關系。在導學中,要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溫和的語言、飽滿的情緒去感化學生,使課堂成為師生情感雙向交流的橋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認清自己“導”的作用,不要代替學生思考,而要將講授變為啟發,講在學生需要點撥之時,適時地打開學生的心扉,觸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指導學生開動腦筋,讓他們動腦、動口、動手,最大限度地開發他們的創造力。
(四)探究創新。讓學生的智慧在碰撞中產生火花。學生學習的最高境界是探究創新,這一目的是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的。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實施“鼓勵原則”,對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加以“寬容”,使學生有學習的成就感。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或回答的問題,不能以同一標準或唯一標準或自己的思維方式來束縛學生,不能按自己的思考給學生畫地為牢,強加給學生。費爾巴哈也說:“新知識從懷疑中產生。”實踐證明,有疑才能掀起思維的波瀾,有疑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有疑才有學習的自學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三、實施課堂教學新思路以來,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創設了健康的充滿愛意的人文環境。實驗以來,我始終堅持情感教育,努力為學生營造一種充滿愛意的、寬松的、安全的課堂學習氛圍,學生們樂學語文、愛學語文。
(二)學生得到了健康成長。學生喜愛讀書,經常出入閱覽室、圖書館,養成了愛讀書、讀好書的習慣。學生的作文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每次寫作文,我所教的班總會出現優秀作文,并被當成范文印發全年級,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興趣也越來越濃,成績也越來越高。學生的探索精神更是可嘉,他們課下思考問題,課上積極向老師質疑,積極參與問題的探討。
(三)教師得到了成功發展。教師以愛心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得到了學生的認可和喜愛。由于學生愛學語文,我所帶的兩個班的語文成績始終名列前茅。同時,我還深深認識到,實施語文創新教育,必須拓寬教學渠道,增加學習實踐活動。“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學習不僅在課堂,更多的是在生活中感悟和感知,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
總之,從激發興趣,授之以法,到點撥指導,直至探究創新,都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使學生的創造潛力得到很好的開發和培養。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共度的人生體驗過程,每個40分鐘都是生命的、有意義的組成部分。因此,教師要研究如何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研究如何創造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使我們的課堂真正體現出信息傳遞、情感交流、思維碰撞和情緒體驗,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情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創新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