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輝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的不斷深入,小學英語教師都在積極探索適合農村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新模式,學生學習的方法。英語教師應積極應用這些新的教學策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英語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農村英語;有效學習方法;學習策略
1999年,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教育必須著眼于學生潛能的喚醒、開掘與提升,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必須著眼于學生的全面成長,促進學生認知、情感、態度與技能等方面和諧發展;必須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和學生的獨特需要,促進學生有特色的發展;必須關注學生的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币粋€優秀的英語教師不僅要學習先進的英語教學理念,掌握英語基基礎知識和技能,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英語學習的能力。英語教師應積極應用這些新的教學策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英語學習的能力。
一、農村小學學生學習英語的現狀
農村地區的中小學,三年級以上已經開設了英語課,但一些那偏遠的小學,或教學點,開設英語課困難重重,辦學條件落后,沒有專職英語教師,教師資源更是缺乏,《三年級新起點英語》,更是無法普及,英語教學活動無法正常開展。這給地區英語教學和初中英語教學,帶來了十分繁重的教學壓力。由此,農村小學英語課程舉步維艱。就是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有些學區選派了專職英語教師,到偏遠小學進行巡回上課,學生十分歡迎。但課程時間畢竟有限,老師的精力也畢竟有限,課室的繁重也讓老師感到身心疲憊。盡管如此,大量的單詞短語,詞匯,還是深深的烙印在學生的記憶里。學生大多會書寫,但聽懂,更談不上口語交際了。就是正常開展英語教學的中心小學,單一、枯燥、乏味的教學,也會使學生失去興趣,喪失了學習英語的信心。
有些英語課堂,教師缺乏新課標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本應該由學生自己去觀察、發現、理解、思考、歸納和總結的都由老師代勞了。教師忽略了課堂的主體,沒有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教學方法以教師講解單詞──帶讀──學生跟讀──抄寫為主,脫離了語境和英語文化背景,使學生的學習變得單一,被動,難以理解和運用,由此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造成惡性循環。由于小學生自身的局限性,大部分學生除了教材,很少去主動閱讀課外英語書。
二、學生學習英語的有效策略
(一)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俗話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自信心對于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尤為重要,因為小學生的英語側重于聽說,說占有很大的比例。平時的跟讀、回答問題、唱歌、游戲、對話、表演都要用到“說”。假如學生一開始便沒了自信心,怕出錯誤,不敢開口說,那么他的英語就無從得到練習,也便不會有進步,而且會越學越沒勁。所以樹立良好的自信,說英語,用英語,不怕犯錯誤,是學好英語的第一步。這里面,需要老師、家長、同學,特別是老師的不斷鼓勵和支持。
(二)養成良好的英語課堂習慣。英語課堂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陣地。學生在課堂上參與得越多,那么他也便學得越多。這種參與是指全身心的參與和投入。良好的課堂習慣是保持較高參與度的前提。良好的課堂習慣包括:集中注意力聽講,積極參與各種課堂活動(游戲、對話、唱歌、調查、表演、跳舞等),大膽開口說英語,不取笑其他同學的錯誤,服從老師的指揮,書寫工整,善于做筆記。據認知心理學的研究,知識只有在不斷得到歸類和編碼而形成認知結構,才能被人較好地掌握和記住。英語的學習也需要學生在不斷的預習、學習、復習中對已知知識進行重復和編碼,以形成良好認知結構。
(三)教給學生英語單詞的記憶方法。既然單詞學習如此重要,所以要是就要研究記憶單詞的方法,應教給學生正所謂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以漁。由于小學生剛接觸英語的學習,所以顯得特別好奇,英語教師就要抓住這一心理特點,做好啟蒙教育。首先從“你好”、“喂”、“早上好”、“老師好”、“爸爸”、“媽媽,”、“你的名字叫什么?”,“我的名字叫——?”這些從簡單的生活詞匯學起,激發起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在生活中加以運用。然后在運用中加以強化記憶并加以鞏固,最后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其中,音標學習是小學生學習英語的難點,如果過早地教給學生,系統音標,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有時會產生厭學情緒,但大家都知道,學會了音標單詞的拼讀竟然變得十分簡單,那怎么辦呢?我在長期的英語教學中,不斷摸索,發現在教學新單詞時,只要把單詞里每一個字母的發音告訴了學生,便嘗試教給學生,輔音和元音就像漢語拼音一樣是可以拼讀的,并且大膽鼓勵學生自己拼讀。久而久之,學生自己就會摸索了一套簡單字母組合單詞的發音規律。學生體驗到了成功,享受到了快樂,教師也會備感欣慰。
(四)發展綜合語言能力。農村小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許多人都會產生恐懼感,自卑感。他們害怕被老師提問,害怕大聲讀英語,害怕讀錯了被同學笑話,長此以往,他們在英語課堂上總是保持沉默,使課堂教學質量下降。所以,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發言,多用運鼓勵的語言,盡可能的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培養學生自學的好習慣。
教育需溶入生活中,才能具有生命活力。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更應以生活為本,注重語言的實踐性。學習語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生活中運用。雖然農村小學,沒有隨時隨地張口說英語、用英語交流的環境,但教師可以組織一些英語課外活動來強化英語口語的訓練。如英語演講,英語朗誦,英語講故事,英語表演課本劇等。不但豐富了學生的英語,更培養了學生學習英語,用英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