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煊



摘要: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是當前社會的真實寫照,大數據的出現就是高新技術快速發展的最好例子。大數據給產業升級、技術創新、拓展就業等帶來深刻的影響,政府積極應對大數據帶來的挑戰是提升政府決策水平的一個關鍵因素。本文以廣州市政府工作人員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獲取第一手數據,并且采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了研究,9個研究假設都通過了驗證。本文研究證明,大數據的開放性和數據利用率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人員與職位的匹配度、有利于提高政府的決策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大數據;政府;工作人員;效率
中圖分類號:C9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7-0024-03
大數據是當前科學技術發展的一個較為顯著的特征,它有力地促進了相關產業的提升、提高了科學技術的革新水平,對生產和社會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這一場大數據帶來的全新革新過程中,政府要建立高效的服務型政府就必須面臨大數據所帶來的挑戰和機遇,通過積極利用大數據的各種絕佳促進作用,提高政府的決策和宏觀調控的能力。政府的高效運作,關鍵在于人,在于人的素質。雖然很多的文獻都在研究大數據的發展對產業、對經濟、對社會變革帶來的各種機遇和挑戰,但很少有文獻從大數據的角度來研究政府如何通過大數據來提高政府的決策水平。本文從這個角度來對此問題進行初步研究。廣州作為廣東的省會城市,也是廣東經濟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所以廣州市政府的工作人員的素質,尤其是在大數據方面的應對水平對提高政府決策水平是至關重要的。本文通過數據的分析,研究廣州市政府工作人員在政府決策層次上的水平,并探究影響他們決策水平的深層次的原因,希望能對政府的決策工作有所幫助。
一、研究假設與模型構建
(一)研究假設
本文的研究假設是建立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礎上,并且對其成果進行批判性吸收,結合本文的實際研究情況而做出的。政府和企業一樣,都需要提升創新驅動的能力,決策者都需要實現決策過程和水平的轉變,而這個過程的轉變,依靠的是政府對大數據的處理能力,擁有一個良好的大數據資源環境是政府決策的重要基礎。因為在大數據環境中,政府人員可以建立暢通的內部數據的共享機制,并且有效提高數據的使用效率。具體來說,在綜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本文的研究假設如下:
假設H1:數據開放性有利于人才評價的準確性的提高。
假設H2:數據利用率有利于人才與職位的匹配度的提高。
假設H3:數據利用率有利于人才評價的準確性的提高。
假設H4:數據開放性有利于人才與職位的匹配度的提高。
假設H5:人才評價的準確性有利于人才與職位的匹配度的提高。
假設H6:人才評價的準確性有利于政府的決策水平的提高。
假設H7:人才與職位的匹配度有利于政府的決策水平的提高。
假設H8:數據開放性能顯著性地提高政府的決策水平。
假設H9:數據利用率能顯著性地提高政府的決策水平。
(二)模型構建
本文在積極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并且結合本文研究對象的實際情況,尊重廣州市政府工作人員對大數據使用的情況,特地構建了大數據在提高政府決策水平上模型。
圖1大數據對政府決策水平的作用模型
二、實證分析
本文在提出研究假設和構建研究模型之后,為了得到第一手的數據,特地設計了具有針對性的問卷,問卷的發放對象主要是廣州市政府的工作人員,調查對象非常明晰。問卷設計好后,先進行了20名的試調查,然后針對問卷存在的問題再完善問卷,然后得出最終的調查問卷。本研究的問卷一共發放300份,回收到的有效問卷是285份,有效回收率為95%。
(一)問卷的信度和效度檢驗
1問卷的信度分析
信度反映了測量工具所得到的結果的一致性或穩定性,是被測特征真實程度的指標。為了檢驗問卷的內部一致性,采用SPSS200的可靠性分析,測量各個量表及組成維度之間的Cronbach'sα系數,具體見表3-8內部一致性分析(N=20)。根據經驗α,當α系數大于070時,表示問卷信度良好,在可接受范圍內。
在表3-8中,數據開放性的α值是0781,數據利用率的α值是0798,人才評價的準確性的α值是0813,人才與崗位的匹配度的α值是0835,政府的決策水平的α值是0798,而總量表的Cronbach'sα 系數達到0796,因此本問卷的一致性信度很好,可以進行問卷調查和數據統計分析。
2問卷的效度分析
本文主要運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對量表的效度進行分析。在做因子分析之前,首先要用KMO和Bartlett球體檢驗法來驗證所用量表是否適合做因子分析。
一般認為,KMO統計值大于09時效果最佳,07以上可以接受,05以下則不宜做因子分析。本分析中,KMO統計量值是0886,說明本問卷具有較高的效度,可以進行問卷訪問和數據分析。
(二)問卷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廣州市政府的工作人員主要為男性,年齡主要是青壯年,學歷主要是碩士學歷。這些都說明,廣州市政府的工作人員的整體結構還是比較合理的。
(三)研究建設檢驗
1人才評價的準確性的回歸檢驗
以人才評價的準確性為因變量,而自變量為數據的開放性和數據的利用率,構筑并且檢驗它們的回歸方程。
從表4中可以看到,方程常數項的顯著性水平為0000,小于005,表示常數項應出現在方程中。根據回歸分析結果,按照各因子對人才評價的準確性的影響程度進行由大到小排序,分別為數據的開放性和數據的利用率。
構建回歸方程:人才評價的準確性=40059+0775*數據的開放性+0643*當數據的利用率。回歸系數都是大于05,說明對人才評價的準確性的影響是積極作用。所以,以下研究假設都得到驗證:
假設H1:數據開放性有利于人才評價的準確性的提高;
假設H3:數據利用率有利于人才評價的準確性的提高。
2.政府的決策水平的回歸檢驗
以政府的決策水平為因變量,而自變量為:人才評價的準確性、數據的利用率、數據的開放性、人才與職位的匹配度,構筑并且檢驗它們的回歸方程。
構建回歸方程:政府的決策水平=77720+244*人才評價的準確性+1847*當數據的利用率+2052*數據的開放性+1847*人才與職位的匹配度。回歸系數都是大于05,說明對人才評價的準確性的影響是積極作用。所以,以下研究假設都得到驗證:
假設H6:人才評價的準確性有利于政府的決策水平的提高。
假設H7:人才與職位的匹配度有利于政府的決策水平的提高。
假設H8:數據開放性能顯著性地提高政府的決策水平。
假設H9:數據利用率能顯著性地提高政府的決策水平。
3.人才與職位的匹配度的回歸檢驗
以人才與職位的匹配度為因變量,而自變量為:人才評價的準確性、數據的利用率、數據的開放性,構筑并且檢驗它們的回歸方程。
a Dependent Variable: 人才與職位的匹配度
構建回歸方程:人才與職位的匹配度=1701+0532*人才評價的準確性+1223*當數據的利用率+602*數據的開放性。回歸系數都是大于05,說明對人才評價的準確性的影響是積極作用。所以,以下研究假設都得到驗證:
假設H2:數據利用率有利于人才與職位的匹配度的提高。
假設H4:數據開放性有利于人才與職位的匹配度的提高。
假設H5:人才評價的準確性有利于人才與職位的匹配度的提高。
三、結論及建議
(一)研究結論
本文基于廣州市政府工作人員的視角,研究大數據對政府決策的支撐問題。理論貢獻主要表現在將大數據驅動的管理研究運用于政府決策中,分析在大數據的背景下,政府在人才工作方面如何做出科學決策。實證分析了數據利用率和開放性這兩個數據特征變量對人才評估準確性等人才變量影響的相關機制和路徑過程。同時,基于人才評估準確性和人才與崗位匹配度這兩個中介變量基礎上,研究發現政府數據的開放性和利用率對政府在人才工作方面的決策水平起正向影響。因此,上述研究是對大數據在政府決策領域發展相關文獻的有益補充。
本文研究結果對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廣州市政府人才管理工作也具有重要啟示。首先,本研究發現提高數據的開放性和利用率不僅有利于提高社會各方面對人才評價的準確性,還有利于提升人才與崗位的匹配度。因此,政府可以建立大數據開放平臺,充分公開人才信息,如專利發明數量、論文發表量,科研成果等數據,便于社會監督,提供人才評價的準確性。同時,政府也可以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來規范數據統計,保障數據來源的真實性和數據處理過程的透明度,這樣不僅對人才數據可以做到匯總,還可以實現人才數據的可追溯性,進而提高人才數據資源利用率,發揮信息資源應有的價值,真正做到“崗得其人”,“人適其崗”的用人原則,把最符合崗位素質要求的人配置到最適宜的崗位上。其次,本研究發現基于人才評價的準確性和人才與崗位的匹配度這兩個中介變量的基礎上,數據的開放性和利用率均正向影響政府在人才工作方面的決策水平。因此,政府人才工作的服務創新,可以借助建立人才數據庫,推動廣州市地區的大數據在人才工作方面的開發、研究、創新和應用。政府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會遇到很多人才工作方面的決策問題,而對大數據的有效利用是解決此類問題的最佳手段。如人才市場上存在著信息不及時、信息不全面和信息不對稱等弊端,政府很難根據現有的人才信息做出正確的人才決策,而大數據則可以很好地幫助政府避免上述人才信息弊端。同時,政府可以增加人才檔案的流動性,規范數據的完備性,減少資料傳遞過程中的缺失風險,數據的開放性和利用率提升了人才決策的速度和準確性。
(二)研究反思
雖然本研究在某些問題上進行了比較深度的研究,也取得了某些比較成熟的成果,但是研究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是現在,尤其是未來的繼續研究需要深思的問題。雖然本文的研究對象是廣州市政府的工作人員,他們在大數據的應對和處理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和條件,但是城市政府工作對數據的開放性和利用率會高于農村鄉鎮等基層政府,這就導致城市政府電子政務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而鄉村地區卻依然落后,設備依然不完善,觀念依然沒有轉換,行政效率依然低下。因此,后續研究有必要擴大調研范圍。
首先,本研究所考慮的自變量不太豐富,因為在影響政府決策水平的自變量中因素是很多的,大數據僅僅是影響政府決策的一個關鍵因素。社會因素、經濟發展、政府自身因素、政策因素等等都是影響政府決策水平的關鍵因素,這些因素的系統研究,應該是將來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
另外,本研究的樣本數量不夠多,代表性不是很高。因為本研究的時間、人力和財力的有限,不能做到大規
模的問卷調查,發放的有效問卷也只是285份,雖然符合大樣本的要求,但是為了更好地提高樣本的代表性,建議未來的研究應該把樣本數量提高到500份。
參考文獻:
[1]彭海軍.大數據背景下的政府行為模式轉換[J]. 中國新通信,2015,09.
[2]蔡立輝,楊欣翥.大數據在社會輿情監測與決策制定中的應用研究[J].行政論壇,2015,02.
[3]洪莉,孫文浩.大數據背景下官方統計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J].中國集體經濟,2015,09.
[4]李艷萍.基于大數據的公共信息預警機制探析[J].圖書館學刊,2015,02.
[5]陳明奇.大數據國家發展戰略呼之欲出——中美兩國大數據發展戰略對比分析[J].人民論壇,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