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摘要:拱手禮是中國傳統禮儀的重要部分,本文通過分析拱手禮、叉手禮和鞠躬等禮儀規范,討論拱手禮在禮儀體系中的建設性作用。
關鍵詞:拱手禮;基本形式;內涵
中圖分類號:K89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7-0060-01
我國是禮儀之邦,在我國的古代就非常推崇禮儀,禮儀規定社會秩序,并且形成約定俗成的社會準則。拱手禮儀在我國的傳統禮儀中非常重要,而且應用頻率高。
一、拱手禮的考辨
(一)拱手禮與揖禮
有很多理論認為,拱手禮就是揖禮,這種看法傳播范圍最廣,在學界也將拱手禮與揖禮互相使用。在古代,揖禮的動作主要是拱手,二者的手法差不多,在行禮的對象方面差別也不大。
還有一種理論認為拱手禮與揖禮是兩種不同類型的禮儀,但是二者聯系密切。拱手也是揖禮的一部分。作揖的動作是兩手并攏,而且身體稍微前傾。作揖是在拱手禮的前提下,外加上舉的動作。作揖的過程中,人們的雙手是在胸前疊合,作揖禮比拱手禮的形式稍微復雜,是在拱手禮的基礎上發展而來,而且二者都需要彎腰。二者雖然有相似之處,但并不是完全相同,作揖比拱手禮更正式。
(二)拱手禮與叉手禮
叉手指的是人們的雙手在胸前,是佛教常用的行禮形式。在普通的文獻中,拱手就是叉手。叉手禮在佛教的禮儀中是將雙手并攏,放于胸前,然后十指微微交叉。佛教中金剛合掌的叉手禮儀傳入中國,與中國的禮儀相得益彰,漸漸其差別越來越小。
(三)拱手禮與鞠躬
拱手禮在行禮的過程中,其動作不同,身形也不同,通常情況下,都是人們的雙腳正立,然后雙手在胸前。其動作與鞠躬也有相似之處,二者在行禮的過程中身體都要前傾。
二、中國傳統拱手禮的基本形式
拱手禮的主要動作就是雙手并攏,然后十指交叉,手型一般是拱手,體現出敬佩的意思,或者通過抱拳的形式。在行拱手禮的過程中,人們的身體前傾。
三、敬天和敬人的拱手禮文化內涵
我國禮儀是在人與自然關系的平衡中產生。遠古時期,人們對宇宙產生敬畏之心,而且會進行各類祭祀活動。這些禮儀是人們對自然的尊重,并且通過禮儀可以更好地建立人與自然的關系,確保人與自然處于平衡的狀態,也是對人類行為的一種約束。
拱手禮的內涵首先體現在人們對天的敬畏之情,人們對自然的依賴以及對天的膜拜。拱手禮最初的動作是人們伸出雙手,然后將雙手捆綁,表示把自己作為天的祭祀品。隨著拱手禮儀的不斷發展,拱手禮也可以體現對人的尊敬。拱手禮是對社會價值的承載,也是對人際關系的表現,對社會的人際關系和交往方式進行維系,從而促進人們思維的轉變,形成各類文化形態。中國傳統的社會階級之間在行拱手禮時其規則也有很大的差別,以此顯示出不同階層的尊卑。拱手禮包含著人們對宇宙的敬畏之情,而且包含著對美好的追求,體現著人與自然的和諧,也是對人們審美情趣的培養,展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完善了社會秩序。拱手禮的核心在于精神層面,尊崇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性,人應該尊重自然,而且應該尊重他人,這種禮儀的精髓在于對人的尊重和對天的敬重。
在禮儀層面,拱手禮的行為規范也比較全面。在行禮的過程中,人們的雙手應該在胸前,而且左手在外,右手在內。這些禮儀看似比較繁瑣,卻是對天的尊重,體現了人們對天的敬意。
四、拱手禮在構建現代禮儀體系中的作用
禮是在人情的基礎上建立,而且也對人們起到制約和教化的作用。人情是禮產生的根本,也被禮克制,在現代社會禮儀體系的建設中,禮儀的構建不能束縛人們的自由,但是也不能越過道德底線。
在中國近代社會,傳統禮儀與西方的禮儀融合,甚至出現了弱化的現象。傳統的拱手禮也受到西方禮儀的沖擊。目前西方的握手禮比較流行,因其非常的方便,而且在世界范圍內應用廣泛。拱手禮要在特定的場合進行,才能實現其傳承的意義。國人在使用拱手禮時,對于特定的場合非常注重,如在特色的節日慶典上使用就非常恰當。我國的禮儀根基非常深厚,在我國的經濟實力日漸強大后被喚醒。如在春節,晚輩要向長輩行傳統的禮儀,就是對中國傳統禮儀的傳承。這說明拱手禮也在時代的發展中逐漸完善,而且更加規范,具有濃厚的民族性特征。中國的民族特色在拱手禮中得以體現,傳統禮儀也實現了現代的構建。
五、結語
拱手禮具有其自身的特征,而且用途比較廣泛,可以表示問候、致歉等。在當今社會中,可以在西方禮儀的基礎上,對中國傳統的禮儀能夠進行挖掘,體現出民族特色。并且在有民族特色的場合使用傳統禮儀,能夠展現出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使現代禮儀的構建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張麗娟.中國傳統拱手禮及其對現代禮儀體系構建的作用[J]. 甘肅高師學報,2016,05:87-90.
[2]種莉莉,曹莉,張顯軍.基于儒學的中國現代體育禮儀文化的體系結構研究[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0,03:11-15.
[3]路琴.禮儀教育的傳統意蘊及其現代價值[J].閩江學院學報,2014,04:74-79.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