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銘
摘要:方言有傳播和傳承當地文化的功能,是構建和諧語言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文章選取湖南省長沙市為例,通過實地調研的方式調查了長沙居民對長沙方言的使用頻率及使用目的等情況,分析了不同性別、年齡、學歷、職業、收入及在長沙居住不同年限人群對方言使用的差異,并對方言不同的使用目的作簡述分析,最后得出結論。
關鍵詞:長沙方言;使用現狀;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H1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7-0078-02
近些年,全國各地都掀起一股保護方言的潮流,作為長沙地域文化“活化石”的長沙話,也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長沙話,即長沙方言②,屬于湘方言新湘語的一支。長沙方言圓通、蘊藉、潑辣、幽默,有特色的街談巷語很多,蘊含著長沙歷史文化的基因和密碼,是長沙3000多年歷史文化活的載體。如今,長沙方言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日漸式微,“‘霸蠻‘何解咯‘曉得啵‘往兜里走嘍……這些長沙方言,在長沙人的日常用語中正在慢慢淡化。著名作家閻真甚至預言:20年以后,這些地道的長沙話將在長沙街頭巷尾消失![1]”長沙方言韻味十足,傳承和發展長沙方言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長沙娃越來越不會講長沙話 重拾方言也是尋根[2]”“汪涵自掏465萬元 資助方言保護[3]”……鑒于此,調查長沙居民方言使用的現狀十分必要,它對研究長沙方言傳承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并能為長沙語言規劃提供參考。
一、調查方法和對象
(一)問卷設計及發放
方言極具地方色彩,通常用在非正式場合。為了調查長沙居民方言使用現狀,本問卷在設計之前,通過查詢大量長沙方言資料搜集了長沙話中較地道的50個方言詞語進行試調查,歷經一個月的走訪及試調查,最終選定25個目標調查詞語。問卷正式調查采用隨機抽樣的形式對長沙居民進行調查。發放問卷采用兩種形式,一是通過網絡發布問卷,網絡問卷發布Http://www.diaochapai.com/,并在天涯社區的網站上發貼置頂,鏈接調查問卷;二是走訪各層級單位、各層次企業和社會人士發放紙質問卷。為保證每一份問卷的質量,在不影響被調查對象判斷的情況下,給予被調查對象適當的交流,助其了解這一問卷調查的意義所在。
(二)問卷回收及樣本特征
本次調查共收回問卷360份,其中有效問卷341份,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考慮到長沙方言貫穿于社會各個領域和層面,所以采集的樣本囊括了不同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收入及在長沙居住不同年限的人群等。
二、方言使用現狀調查
(一)使用頻率
長沙方言在長沙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無論什么性別、年齡、學歷、職業、收入的長沙居民在生活中都會使用方言接觸方言。根據長沙居民調查問卷的結果來看,長沙居民經常使用方言的占54.0%,偶爾使用的占26.1%,基本不使用的占16.7%,從不使用的占3.2%;數據統計顯示:80.1%的人會用到長沙方言。被調查者有著多樣性和層次性,運用交叉分析來統計不同性別、年齡、學歷、職業、收入及在長沙居住不同年限的人群對長沙方言使用頻率的狀態,分析其中是否存在差異。如下:
1.性別不同
數據統計發現,男性經常使用長沙方言的頻率高于女性。被調查者中,男性人數為209,選擇經常使用方言的有118人,頻率為56.5%;女性人數為132,選擇經常使用方言的有66人,頻率為50.0%。
2.年齡不同
數據統計發現,年齡最大(61-70歲)和最小(≤15歲)的群體,在生活中基本是使用方言,所以他們方言使用的頻率最高,這個跟訪問調查的結果一致。其余各個群體方言使用的頻率相對較高的是41-50歲這個群體,方言使用的頻率相對較低的是24-30歲這個群體。
3.學歷不同
數據統計發現,學歷越低,方言使用的頻率反而越高。被調查者中,初中及以下學歷的人數為36,選擇經常使用方言的有32人,占該學歷層次人數的88.9%;高中/中專學歷的人數為79,選擇經常使用方言的有59人,占該學歷層次人數的74.7%;大專本科學歷的人數為172,選擇經常使用方言的有82人,占該學歷層次人數的47.7%;碩士及以上學歷的人數為54,選擇經常使用方言的有11人,占該學歷層次人數的20.4%。
4.月收入不同
數據統計發現,高收入人群中,經常使用方言的頻率最低。被調查者中,收入高于7001元的人數為46人,選擇經常使用方言的有13人,占該收入群體人數的28.3%,選擇偶爾使用方言的有20人,占該收入群體人數的43.5%。其他各收入群體中,按照收入高低的順序,選擇經常使用方言的人數占該收入群體人數的比例分別為54.2%、63.4%、54.6%、57.5%。選擇偶爾使用方言的人數占該收入群體人數的比例分別為25.0%、16.8%、27.7%、25.0%。
5.職業不同
數據統計發現,個體職業者選擇經常使用方言的頻率最高,國有企業職工選擇此項頻率最低。各職業群體使用方言的頻率依次排序為:個體職業者>民營企業職工>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國營企業職工。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里,確定了在公務員、服務業、新聞媒體、學校四大領域里要講普通話。在調查中了解到,這四大領域的相關單位因其職業的特殊性,對方言使用的頻率相對較低。
6.居住年限不同
數據統計發現,在長沙居住年限越久,經常使用方言的頻率越高,居住年限為1-5年的長沙居民,選擇偶爾使用方言的頻率遠遠高于其他居住年限群體。被調查者中,在長沙居住年限16年以上的居民為134人,選擇經常使用方言的有103人,占該群體人數的76.9%,選擇偶爾使用方言的有21人,占該群體人數的15.7%;在長沙居住年限11-15年以上的居民為61人,選擇經常使用方言的有45人,占該群體人數的73.8%,選擇偶爾使用方言的有11人,占該群體人數的18.0%;在長沙居住年限6-10年以上的居民為88人,選擇經常使用方言的有30人,占該群體人數的34.1%,選擇偶爾使用方言的有27人,占該群體人數的30.7%;在長沙居住年限1-5年以上的居民為58人,選擇經常使用方言的有6人,占該群體人數的10.3%,選擇偶爾使用方言的有30人,占該群體人數的51.7%。
(二)使用目的
運用二分法多重反應問題的頻數分析方法對長沙方言的使用目的進行統計,在回收的341份調查表中,各選項的次數共有435次,其中選擇語言習慣的有187人,占個案的54.8%;選擇使用方言是為了拉近交際雙方距離的有136人,占個案的39.9%;選擇語言幽默的有61人,占個案的17.9%;認為使用方言可以保護地方文化的有15人,占個案的4.4%,認為使用方言可以體現他們個性的有5人,占個案的1.5%,選擇其他的有31人,占個案的9.1%。
從上面的調查結果可以發現:
1.長沙居民使用方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語言習慣
語言習慣推動了交際的需求,使為了拉近交際雙方距離的方言使用頻數較高,這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性。語言習慣和拉近交際雙方的距離是長沙方言傳播當地文化功能的具體表現。語言習慣是功勞最大的方言傳播者,語言習慣和交際需求頻數高,說明在語言交際中方言的使用起到了語言示范和推動方言發展的作用。
2.長沙方言及其地域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部分長沙居民使用方言是以達到語言幽默和保護地方文化為目的的,則體現了長沙方言文化傳承的功能。認為使用方言可以達到語言幽默的效果,表明人們感受到了長沙方言的文化底蘊并有使用長沙方言的意愿及興趣。認為使用地方方言可以保護地方文化,更體現出了長沙人對地方文化的自信和保護方言的意識。事實上以方言為載體的藝術,如戲曲語言(花鼓戲/長沙彈詞)、民歌民謠、諺語、俗語、方言相聲小品等深受人們喜愛。政府應加強引導,重視方言傳承和發展的同時深入挖掘和宣傳地方文化。
3.長沙方言的魅力是值得肯定的
部分選擇其他選項的被調查者表示:使用長沙方言是由于語言環境和生活環境的影響,生活在處處充滿方言的社會圈子,為了適應和融入這樣的社會環境使用方言。選擇使用長沙方言可以體現個性的被調查者認為方言可以體現個人時髦的態度,這對于長沙方言的傳承和發展無疑是很積極的因素。
三、結語
綜合長沙居民方言使用現狀的各種數據分析,得出結論:方言有傳播和傳承當地文化的功能,是構建和諧語言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社會的變遷、教育的發展、普通話的推廣以及城鄉交流、地區交流和境內外文化交流的普遍加深,對方言認識上的偏誤以及網絡語言和大眾流行語言的存在和入侵……使方言經歷著巨大的沖擊。方言一旦消逝,這些方言背后豐富多彩的文化會隨之消失而失傳。長沙方言如何在這種趨勢、戰略下謀發展,這就需要政府采用靈活的戰術,確保長沙方言的傳承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和平.長沙話20年后將消失?[EB/OL].http://news.sina.com.cn/o/2010-08-25/083918018067s.shtml,2010-08-25/2016-01-20.
[2]劉揚.長沙娃越來越不會講長沙話 重拾方言也是尋根[EB/OL].http://www.hn.xinhuanet.com/2013-09/13/c_117362570.htm,2013-09-13/2016-01-20.
[3]職茵,干姣.汪涵自掏465萬元 資助方言保護[EB/OL]. http://news.163.com/15/0711/03/AU7D5MR300014AED.html,2015-07-11/2016-01-20.
[4]貝先明,石鋒.方言的接觸影響在元音格局中的表現——以長沙、萍鄉、瀏陽方言為例[J].南開語言學刊,2008,01:32-38+165.
[5]劉建瓊,張英帆.
?倓 長沙方言作為過渡方言的分析——以長沙方言疑問語氣詞為例[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4:98-103.
[6]傅靈.長沙方言知莊章組聲母的今讀及演變[J].湖南社會科學,2010,03:193-194.
[7]勁松,牛芳.長沙地方普通話固化研究——地方普通話固化的個案調查[J].語言文字應用,2010,04:41-49.
[8]傅靈.長沙方言新老變化研究綜述[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6,04:189-190.
[9]郭錫良.有關湖南方言調查的一些想法[J].長沙水電師院學報(社會科學學報),1993,04:112-114.
[10]邊婷婷.長沙方言對在湘外省大學生普通話的影響——以中南大學本部校區為例[J].長沙大學學報,2015,03:13-15.
[11]周芍.長沙方言新老兩派的語音對比研究[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3,12:18-19.
[12]宋淑琴.湘陰方言與湘語和贛語的比較分析[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4:80-82.
[13]鮑厚星.《湘音檢字》與長沙方言[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2,04: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