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滟浩
摘要:傳統的《土木工程材料》實驗內容主要以驗證性實驗為主,學生僅處于機械的依葫蘆畫瓢階段,為探索實驗教學改革辦法,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學習,文章以應用型轉型為背景,對實驗內容設置、開展方法及注意事項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土木工程材料;應用型;轉型發展;實驗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TU50-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7-0213-01
《土木工程材料》作為土木工程及相近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在課程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對各種結構、裝飾等類型材料的特點性質足夠的熟悉了解,能有效地為學生后續的專業核心課程學習夯實基礎,同時在從事設計、施工及檢測等相關行業工作時,土木工程材料知識將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為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運用土木工程材料性能及特點,實驗課程是不可或缺的教學環節,在應用型大學轉型發展的背景下,傳統的驗證性實驗已無法達到該門課程的教學目標,以下內容將結合《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特點對實驗教學改革進行討論。
一、課程內容特點
首先《土木工程材料》課程內容繁多、零散,知識點相對獨立,章節及知識點之間邏輯性不強。其次文字描述性內容多,由于該門課程主要對各類材料的性質及用途進行講解,因此涉及較多概念性知識點,且主要以文字形式進行敘述,大量需要記憶的知識是工科學生學習難點所在。最后,不同結構對材料有不同需求,使得該門課程還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在教學中為使學生更為直觀地學習、感受到材料的性質,大量的實驗是不可缺少的。
二、傳統實驗教學缺陷
《土木工程材料》傳統實驗教學中實驗內容主要包括兩大部分,即:基礎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傳統實驗內容大多以驗證性實驗進行開展,同時面臨學生人數多、儀器設備臺套數不足的問題,通常情況下采用小組形式進行,每組學生在3-5人不等,加之部分實驗完整的實驗過程時間偏長,要求每個學生都完整地完成所有實驗是不現實的。最根本的缺陷在于,驗證性實驗以“注入式”的機械重復形式開展并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更不能滿足應用型大學對學生能力培養的要求。
三、實驗教學改革
高校應用型轉型強調以“科學為基礎,應用為重點”,因此,《土木工程材料》實驗教學改革應把重點落實到應用方面。為較好地完成實驗改革,需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原材料多樣性
更換實驗原材料,在實驗目的、主題不變的情況下使材料多樣化。例如鋼筋拉伸實驗開展時,可考慮不同小組對不同級別的鋼筋進行實驗,并加以對比。同時可考慮用新型材料開展實驗。
2.更新換代
及時修訂實驗教學大綱,根據培養目標、社會、工作需求,對實驗內容進行適當刪減。例如,增加相關裝修裝飾等功能性材料的實驗,保溫材料、防水涂料等使用越來越廣,其性能也逐漸引起重視。
3.多實驗拆分重組
受該門課程知識點零散的影響,對應的實驗內容也相互獨立,在實驗改革中可根據實驗室情況對各實驗進行組合,或拆分實驗后重新組合。有效的拆分、重組對實驗材料、實驗室管理都是有利的。
4.加強學生主動性
在應用型實驗教學改革中,需加強學生主動性,思路為:首先由學生自學教材實驗內容,給學生設定不同實驗目標,然后由學生自己完成實驗方案的制作,接著按各自的不同方案進行實驗,最后完成實驗報告冊,小組對比、討論,并進行自我評價。
在學生實驗方案中,鼓勵采用不同實驗原材料,采用不同實驗方法與實驗設備。例如混凝土實驗,可結合不同配合比、不同養護條件、不同原材料分小組開展,完成小組間的比對,同一小組也可更改一個影響因素進行組內實驗結果的比對。
5.加強實用性
實驗項目的設定需與社會生產緊密結合,但在實驗的開展過程中需重視基礎性實驗內容的表達,使學生避免枯燥乏味的驗證性實驗的同時領悟基礎性實驗的實驗方法。
6.效果評價
制定有效的評價機制,真實合理地對小組內各成員進行考核評價,評價主要包括理論知識、方案編制、實驗動手操作、分析討論四個方面。考核執行過程中需將實驗結束后的分析、討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為按照問題導向原則,最后的對比分析、討論及總結反思過程是彌補學生理論學習及實驗操作不足的最佳環節。
四、結語
教學改革是復雜的系統工程,在同時考慮教師與學生的因素下,還需結合學校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模式進行開展,由于需將大量驗證性實驗改為綜合性實驗,且實驗教學開展以學生為主導,因此需加強實驗過程中的可控性,注重對學生實驗過程規范操作的培養,同時應高度重視學生實驗的對比分析、討論與反思過程,達到通過實驗過程加深知識點的理解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左工,朱方之等.《土木工程材料》實驗教學的改革研究[J].四川建材,2015,41:301-302.
[2]聶憶華,曹國娥等.土木工程材料課程“學促教”教學模式及效果評價[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108-112.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