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建新

2015年11月14-28日,筆者參加了“廣東省中等職業學校‘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第一批培養對象赴臺培訓”。期間在臺灣朝陽科技大學接受培訓,聆聽了“技術職業院校學生服務學習、勞作教育經驗分享”等10多個專題講座;還參訪了臺灣健行科技大學、臺灣南開科技大學等5所技職院校。臺灣地區大多技職教育學校非常重視“勞作教育”,認為“勞作教育”是很好的教育手段。筆者基于對臺灣朝陽科技大學的勞作教育思想的若干問題的研究,梳理出其“勞作教育”的特色和給我們的啟示。
一、臺灣朝陽科技大學“勞作教育”的特色
1.“勞作教育”作為必修課納入課程體系
臺灣朝陽科技大學的“勞作教育”比較像大陸的“清潔”“值日”“公益勞動”等之類的活動,但又有別于這些活動。該校把“勞作教育”作為一門必修課,納入課程體系,修習為期1年。但這門必修課不計學分(即必修0學分),也不是考試課程,不會發卷考試,而是通過學生實踐,踐行“勞作”精神來考核。
臺灣朝陽科技大學作為一所私立大學,自首任校長創校初始,首開技職體系的“勞作教育”,認為大學不應是培養動口不動手的士大夫,而應是習慣和態度的養成。“勞作教育”并不是勞動,更不是運動,是一種根深蒂固的自然習慣。學生通過“勞作教育”學習彎腰做事,學習與人合作。
2.“勞作教育”的課程目標非常明確
一是安排全體學生參與校園清掃工作,以落實勞動均等及勞動無貴賤之分的觀念,并提升學生基本勞動能力與建立愛校惜福的校園文化。
二是在持續性參與校園清掃與落實環保節能觀念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生活習慣及責任感。
三是安排團體勞作教育的學生參與“小區服務”,以擴大生活視野與生命歷練。
四是通過不同院系混合編組、輪調、小團隊合作及學長輔導機制,來增加互助合作機會,以發展人際互動及溝通協調能力。
五是通過“勞作教育”課程學習,建立肯彎腰做事的態度,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工作態度。
六是開展規劃反思活動,讓學生在討論及分享的過程中,感受不同角度的觀點與解決問題的模式,并在同學認同中肯定自我以促進個人成長。
3.“勞作教育”實施的類型、方式靈活多樣
臺灣朝陽科技大學的“勞作教育”實施類型多,包括基本勞作教育、團體勞作教育、夜間環境整潔維護、交換生勞作教育、身心障礙生輔導勞作教育等。基本勞作教育的工作內容包括清掃教室、廁所及維護校內各大樓及周圍場所的環境衛生等。團體勞作教育的實施方式為進行每天的校園內草坪維護,以及每學期多次的校外小區服務。對于夜間進修部的學生,每日最后一堂下課前,實施教室整潔維護活動。學校還非常關注身心障礙生的勞作教育,認為身心障礙生參與勞作教育對其個人、同學都是一種學習,因此鼓勵其參與。對于身心障礙生依其特性安排適合的工作內容、場所與時段,并安排同學協助,隨時留意其過程中的反應與感受,增進同學情誼。
4.“勞作教育”組織機構齊全,法規、細則具體
臺灣朝陽科技大學“勞作教育”的組織機構,設有指導單位、執行單位、輔導老師、指導老師、課堂助理、實作助理等。成立了“服務學習指導委員會”,審議方案、訂定勞作教育方針及改革事項等。由學生事務處服務學習組統籌、規劃與執行,由輔導老師協助學生參與勞作教育相關活動。
臺灣朝陽科技大學制定了“勞作教育”的相關法規、計劃或辦法,如勞作教育實施辦法、服務學習指導委員會設置要點、基本勞作教育實施要點、團體勞作教育實施要點、強化勞作教育學習內涵實施要點等。為了使“勞作教育”課程更具可操作性,制訂有“勞作教育”的相關細則,如基本勞作教育編組細則、基本勞作教育請假及出缺勤評量細則、勞作教育課程修習學生注意事項、勞作教育現場施作人員注意事項、身障及特殊疾病生輔導工作注意事項、基本勞作教育補作注意事項、基本勞作教育優秀小組員遴選注意事項等。
5.重視課程成績評量,重金獎勵課程成績優秀的團體及個人
臺灣朝陽科技大學的“勞作教育”課程評分標準如表1所示。
“勞作教育”課程學期成績計算,按“原始分數(三梯次分數之平均)”加“期末加減分(含出缺席及其他活動表現等)”。期末總成績60分及以上為“及格”,如一學期累計超過1/3課時沒有出席者,即使各方面表現不錯,但仍定為“不及格”,需補修該課程。
臺灣朝陽科技大學非常重視對“勞作教育”優秀團體及個人的獎勵,在“勞作教育”獎勵和補助方面,每年花費約900萬新臺幣。勞作教育課程設有“優質獎”“全勤獎”“優秀小組員”“公共服務績優獎學金”“貢獻獎”等項目。學校還把勞作教育成績“優異”列為申請校內工讀(每年提供工讀金約600萬新臺幣)條件之一,并對各班獲得“金質獎(第一名)”的學生頒發“金戒指”。
二、臺灣技職教育“勞作教育”的啟示
在我國大陸,類似臺灣朝陽科技大學的“勞作教育”課程,在各職業院校長期存在,如“勞動課”“勞動技能課”“值日課”“社會實踐課”等。但在對課程的重視程度、組織實施、考核評價等方面,與臺灣朝陽科技大學的“勞作教育”課程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臺灣朝陽科技大學的很多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臺灣技職教育學校“勞作教育”的特色與啟示
1.要把“勞作教育”作為必修課落到實處
勞動作為學生的一項基本技能和品質素養,無論何時何地,都需要予以重視,把“勞作教育”作為職業院校學生的必修課程完全可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加強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勞作教育”課不能停留在表面上,很多職業院校各種不同形式的勞動課,有些主要是在做表面文章,甚至干脆以勞動來懲罰一些違紀的學生,勞動教育應有的價值名存實亡。對勞動教育的忽視,不可避免地帶來了許多問題,如學生個人、教室、宿舍等,不少學生無法維持整潔,對學生的行為習慣和意志品質造成了長遠影響。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在未來的工作上,也難以有更好的發展。
2.要明確“勞作教育”的目的與任務
“勞作教育”的課程目標要明確,我們希望通過“勞作教育”培養職業院校學生良好生活的習慣、工作態度、責任感、溝通協調能力等。在勞動中遭遇困難、研究困難、克服困難,有助于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有助于培養自信心,促進學生百折不撓地完成學習任務。在勞動中通過溝通、合作完成勞動任務的體驗,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團體的作用、集體的意義,促使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在勞動中消耗體能產生疲勞的體驗,有助于學生體味父母的辛苦,從而珍惜勞動成果,增進與父母的感情,激發學習的熱情。勞動之中關于勞動的思考,關于人生的思考,往往要比勞動本身來得真切、深刻。
3.要健全“勞作教育”的組織機構
勞動教育很重要,但關鍵是如何組織開展“勞作教育”。像臺灣朝陽科技大學“勞作教育”組織機構很健全,成立了勞作教育“指導委員會”,由校長親自擔任主任委員,直接參與“勞作教育”課程的開展,還設有指導單位、執行單位、輔導老師、指導老師、課堂助理、實作助理等。而在大陸職業院校中,比較少院校層面的直接領導,大多由德育處、學生處或團委某個部門單獨組織。
4.“勞作教育”法規、細則要具體化,更要重視課程成績評量與獎勵
大陸大多職業院校的“勞作教育”課程,多以“值日課”“勞動課”“大清潔”等形式開展,但課程實施的法規、細則都不夠具體,個人覺得與臺灣朝陽科技大學的“勞作教育”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而在“勞作教育”課程的成績評量方面,更是比較隨意。不能僅以出勤作為考核標準,應該注重學生的勞動過程以及勞動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