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健
(江蘇省淮安技師學院 江蘇淮安 223001)
全民健身背景下學校體育場館開放現狀與影響因素分析①
楊健
(江蘇省淮安技師學院 江蘇淮安 223001)
該文通過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對江蘇省淮安市8所大中專院校體育場館資源開放進行調查分析,對現有的配置狀況和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并制定出相應的方針和有效對策,達到充分發揮學校體育場館在全民健身活動中的作用,以及促進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相互融合,通過調研,以期對教育部門和體育部門提出決策依據和參考意見。
全民健身 學校體育場館 現狀 影響因素
學校的體育場館設施作為學校教育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師生員工從事體育教學、運動訓練、競賽及課外體育活動的物質條件和重要載體。國務院頒布的《全民健身條例》自2009年10月1日實施以來,對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做出了相關要求,要求各學校打開大門,向社會公眾開放體育場館。由于我國人口數量龐大,我國的體育場館資源數量嚴重短缺,學校有大量的體育場館閑置,造成社會資源和學校資源嚴重浪費。如何解決這些困惑和問題,該文對江蘇省淮安市8所大中專院校體育場館對社會開放程度的現狀和影響因素進行分析,逐步探索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具體措施,對于改善供需矛盾關系,充分發揮學校體育場館在全民健身活動中的作用,以及促進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相互融合,提高學校體育場館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促進學校體育產業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

表1 江蘇省淮安市大中專院校體育場館資源數量情況表

表2 有償開放體育服務項目
1.1 研究對象
該文研究對象為江蘇省淮安市8所大中專院校體育場場館設施情況和對外開放情況。調查的學校有:淮陰師范學院、淮陰工學院、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江蘇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江蘇省財經職業技術學院、淮安市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省淮安技師學院、江蘇省淮陰商業學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大量查閱國內外有關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對社會開放有關文件和文獻資料,并通過網絡查閱,下載國家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有關法規、文件,重點閱讀國內有影響的體育類期刊,各體育學院學報,以及一些政策文件和書籍,這些文獻資料為該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1.2.2 訪談法
根據研究的需要,首先對8所院校的體育場館管理人員進行訪談,獲得學校體育場館對社會開放的實踐經驗和觀點,為論文的研究內容和問卷調查設計打下基礎,同時利用每年一屆“校長杯”乒乓球比賽,就學校體育場館對社會開放的觀點、意見等進行訪談,了解學校領導對此觀點的一些看法,為論文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實踐依據。
1.2.3 問卷調查法
在訪談的基礎上設計問卷,就8所院校的基本情況,體育場館設施數量的現狀,對社會開放時間、收費情況,影響因素等,進引調研。
1.2.4 數理統計法
對問卷調查的數據,通過Excel進行整理和統計分析。
1.2.5 邏輯分析法
課題組將采用歸納,綜合分析等邏輯方法,進行具體分工,對所取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討論,推導出相應結論,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合理對策,以及科學的建議。
2.1 8所學校體育場館設施的現狀
2.1.1 場館數量
據調查得知(見表1):在被調查的8所院校中,室外的體育場館如:籃球場、排球場、足球場、網球場每個學校都有。絕大多數學校都有綜合的體育館,內設籃球、排球、羽毛球場地,乒乓球房、健身房每所學校都有,游泳館較少。從對學校體育場館滿意度調查情況看,有75%的教師和學生對體育場館是滿意或者比較滿意的,有25%的教師和學生對體育場館是不滿意的,主要是對體育場館的設施配備和服務不夠滿意。
根據問卷調查,填答。該文調查了江蘇省淮安市8所大中專院校,其中體育場館資源數量(見表1)。
2.1.2 對外開放的數量與比例
對被調查的8所學校中(見表4)有4所學校體育場館都不同程度的對社會開放,其中有50%的學校利用有償開放和無償開放相結合方式,有2所學校的無償向社會開放,占25%,主要是室外的體育設施。如:籃球場、排球場、足球場,另外有2所學校不向外開放,占25%。
2.1.3 對外開放的對象
在對8所學校調查中發現,有87.5%學校對社會團體和個人開放,有50%的學校對社會個人開放,開放的主要對象是學生、周邊社區個人、承辦單位體育比賽、健身娛樂活動,社會體育俱樂部,都是有償或無償的開放。(如表5)
2.1.4 對社會開放時間
調查顯示有2所學校每天下午和晚上對社會開放,有2所學校周六日下午對社會開放,有2所學校不定期的對外開放主要方預約式單位包場的形式。
2.1.5 對外開放的形式
在開放的形式上,有2所學校采用租賃的形式,個人承包,包期1~3年,還有4所學校利用俱樂部,辦理會員卡,健身卡的形式,室內體育場館對社會是有償形式為主,室外的場地對社會人員開放不受限制。

表3 無償開放體育場館項目

表4 8所學校體育場館對開放的數量

表5 8所學校對外開放的對象

表6 影響8所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對社會開放的因素
2.1.6 對社會開放的場館
對外開放的場館,室外的籃球場、排球場、足球場等,室內的有健身房,籃球館、排球館、羽毛球館、乒乓球館,一般室內場館都有償的向社會個人收取一定費用。
影響8所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對社會開放的因素(如表6)。
3.1 領導的思想意識
學校的體育場館設施對社會開放,領導的態度占具主導作用,在對部分學校的領導訪談中,一些學校場館對社會開放領導認為:學校屬于事業性質的單位。不適宜進行對外開放收費,再有就是擔心體育場館開放會影響學校的教學秩序,造成體育設施的損耗,增加維護管理的成本。還有社會人員、周邊居民進入校園畢竟會影響教職員工和學生的正常學習與工作。還有的領導認為:學校的體育場館開放,對社會、對學校是一件好事,適當收取一定的費用,對于部分體育設施過的維護、改造,提高教師和管理人員的收入,減輕學校的負擔。與此同時宣傳學校的知名度都是大有益處。
3.2 場館的管理問題
學校體育場館的管理問題一直困擾和制約著體育場館對外開放,對外開放的時間不能和學校教學、訓練、競賽相沖突,學校的體育場館首先要保證正常的教學需求和師生的健身需求。在完成教學、訓練和運動競賽的前提下,利用閑暇時間向社會開放。調查中發現隨意更改開放時間一直困擾著鍛煉者,鍛煉者來健身,而體育場館又遇到了特殊原因而不能開放,從而影響人民群眾的鍛煉熱情。在經營管理上,經營理念落后,經營管理單一,缺乏“多元化”經營管理復合型人才,缺乏體育社會指導員。調查發現有80%的學校對社會開放的時間、價格、開放的一些注意事項都有一定的規章制度。但在一些細節上還很不完善,隨意性很大,需要進一步完善提高。
3.3 安全問題
大量的社會人員進入校園,會給校園安全保衛工作帶來很大壓力,鍛煉人群素質良莠不齊,會給師生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帶來了很大影響,鍛煉者在鍛煉過程中,出現一定傷害事故也經常發生。鍛煉者來學校健身畢竟是在校園里發生的傷害事故,學校不可避免要承擔一系列責任,國家法律對體育場館對外開放出現傷害事故又缺乏完善的法律解釋,法律體系還不夠健全,在《全民健身條例》中有關法律責任條款中也沒有明確說明,使得學校領導和場館管理人員憂心忡忡,存著重重顧慮,導致部分學校熱情不高。
3.4 信息不透明,宣傳力度不夠
調查中發現,絕大部分學校仍停留在等“米”下鍋的被動狀態,體育場館對外宣傳力度不夠,是導致體育場館利用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學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各校的方法和理念都不相同,開放的時間,收費標準,雖已確定,但由于學校體育場館特殊原因,有的隨意更改,這些就會對社會開放帶來不確定性,會給鍛煉者體育健身的熱情帶來嚴重挫傷。其主要弊端,就是學校體育場館對全社會開放沒有建立一個網絡平臺,上級主管部門沒有建立一個學校體育場對社會開放的信息資源庫,從而導致信息不透明。
4.1 轉變觀點,加強政府政策的支持
隨著全民健身活動進一步開展,花錢鍛煉買健康已成為一種時尚,體育消費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經濟消費體育產業之一。隨著人類發展,社會進步,學校的管理者應該改變過去的思維方式,打破那種向國家等、靠、要的思想意識。解放思想、開拓創新,走在時代的前列,同時還要加強學校同體育主管部門配合,把學校的體育場館對社會開放落實到實處。同時還要妥善處理好各種矛盾與分歧,加大并落實對學校體育場館的經費支持,加大對體育場館、體育器材維護與管理。只有這樣,才能順利推進學校體育場館社會化進程,為社會提供更多公共服務,實現體育場地的既有價值,又能創造更大社會效益。
4.2 以網絡為平臺,以市場為導向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體育消費,全民健身已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的一部分,體育場館的開放與利用,必須以網絡為平臺,主管部門應安排專職人員參加到全民健身的信息化管理之中,保持各學校體育場館信息化暢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合理安排開放時間和收費標準。如:早晨、傍晚、節假日都要安排人值班與指導,適當向社會開放,以優質的服務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來吸引社會各界人士來校娛樂和鍛煉。
4.3 加強體育場館專一化管理
隨著人們對體育健身的理念的變化,人們對體育場館的設施要求越來越高,鍛煉者來體育場館強身健體,還要享受體育鍛煉給人帶來身心的愉悅。對于場館管理者來說提出更高要求,加強場館“多元化”經營模式,有條件可以嘗試體育教學與場館社會化管理分離。同時加強經營管理復合性人才的引進,在資金運作,服務質量上很下功夫,另外體育場館對社會開放,還要加強全民健身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盡量做到每個項目配備1~2名體育健身專業指導員,使每一個來鍛煉者,既能掌握體育鍛煉科學方法,又能在運動量、運動負荷的安排上,做到循序漸進。
4.4 確實加強場館的安全工作
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的安全問題,是制約學校體育場館社會化進程關鍵問題之一。從調研8所學校的情況看。各校領導把安全第一都放走首位。為了保證練習者的安全,可以在運動場館和運動設施上標注必要的警示語,提醒鍛煉者注意安全,對到學校進行體育健身的居民,學校可以為其購買傷害事故人身保險,保證雙方都放心,為了防止社會閑雜混入校園,可以憑借會員證或者健康證進入場館進行鍛煉,同時要對體育場館的設施,器材及時進行維護、保養和安全檢查,以免練習者由于場地、器材的問題而造成不必要的運動性損傷。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全民健身條列[Z].2009-08-30.
[2]閆海蓮.全民健身背景下高校體育館開放的現實困境與對等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5(3):26-28.
[3]雷締訓.體育產業經營管理[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4]張巖.體育經濟學[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
[5]盧元鎮.社會體育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6]朱志強.對我國大型體育場館規劃管理的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3(3):6-9.
[7]儲亞娟.蘇北高校體育場館設施對社會開放的現狀研究[D].蘇州大學,2007.
[8]沈濤.江蘇省高校體育場館資源開放現狀與影響因素分析[D].2008.
[9]韓湘平,陳玉清,翁林俊.湖南四市高校體育場館資源利用效益調查與開發對策[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5,24(3):32-34.
G807
A
2095-2813(2016)10(c)-0149-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0.149
①本文系江蘇省淮安市體育科研局管課題“淮安市大中專院校體育場館資源開放的現狀調查”(課題編號:HTY-2015402)。
楊健(1964,2—),男,漢,江蘇淮安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運動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