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項目教學在《電子商務應用技術》課程中的應用
◎李靜
隨著高校創新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更新課程設置、調整課程內容、改革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是目前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本文介紹了項目教學法,詳細闡述了項目教學法結合翻轉課堂在《電子商務應用技術》課程中的應用,目的在于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做到知行合一,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項目驅動教學是指在課程設置中把具體項目貫穿于課堂學習之中,讓學生通過學習,將每章的內容運用到具體項目中,實現知識的遷移。在項目教學法實施的過程中需要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具體而言通過企業調研,選擇合適的項目,企業項目往往涵蓋內容涉及多門課程,需要對項目進行適當的改造,針對項目任務進行設計,保證子項目的完整性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在設計中需要符合課程的需要,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輔助實施。
《電子商務應用技術》是我校電子商務專業本科開設的一門學科平臺課程。基于《網頁設計與制作》和《圖像處理》課程的整合,是《電子商務網站建設與規劃》的前置課程。本課程以職業技能培養為主線,遵循“做中學,學中做,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結合“項目驅動”的教學方法,實施課堂教學,注重引導、交流、探索,融“教、學、練、評”為一體。
課程設計。《電子商務應用技術》課程是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夠綜合運用建站技術完成靜態網站的開發,從而實現電子商務視覺化傳播的目的。在進行課程內容的選擇時,主要考慮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過程性知識為主,陳述性知識為輔。根據工作過程客觀要素與學習情景要素相對應的原則,重視應用技能的培養,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網站項目,按照建站的流程設計了四個模塊的課程教學,如圖1所示。
課程教學實施。 課程設計完成之后,接下來便是組織和實施教學,考慮到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引導、交流、探索,有利于激發學習者獲取知識的興趣,基于本課程的特點,結合翻轉課堂、在線學習等手段,對課前、課中、課后進行了重新的組織安排,設計的形式采取模塊和單元的形式展開,根據主題教學和單元的設計,使其與課程學科體系內容的安排相一致、相協調。
課前主要明確本節課學習目標,學習任務,了解課程內容,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在TronClass系統上學生通過觀看針對本課程準備的教學課件、視頻、文檔等學習資源來完成知識的預習。為了強化學生看過的內容,在知識塊中插入一些考核內容,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


課中是對電子商務應用技術知識的內化,采用項目驅動的教學方法,將知識點融入到項目中,在具體實施時,以學生為主導,3~4人一組,相互協作,學以致用,將理論付諸于實踐,以共同完成項目為目標。通過做中學,學中做,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在擬定方案、反復修改、討論過程中鞏固所學,不斷提高,鍛煉學生的自主學能力、目標設計能力,極大地挖掘了學生的創新潛能,同時以項目小組的方式開展學習,完成項目,提高提高學生團隊合作意識,也利于盡早適應職場環境。本課程以阿里歐亞在線商城項目導入,依次按照網站規劃、網站設計、網站開發、網站發布四個模塊來具體實施。在教學任務設計時,將每個模塊分解為2-4個具體的任務,并通過小組展示的方式,進行階段成果的評價,如圖2所示。
課后是電子商務應用技術知識的溫故和拓展,根據梳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學生的薄弱環節,設計諸如規劃書、圖像、表格、超鏈接、表單、框架 、模版、css、頁面布局、網頁特效等知識點的訓練,鞏固學習內容;設計拓展訓練,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結合實際制作個人博客,進一步促進知識技能的內化,又能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技能得到拓展與升華。
考核評價。項目驅動式教學法,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模式,需要制定一套與之相適應的課程評價體系來評定教學效果,才能行之有效。評價的重點在于學習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側重于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的綜合表現。重心是評價學生是否達到其學習目標,解決了實際問題等。本課程考核采取過程性考核(50%)和期末考核(50%)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法。過程性考核,考查學生出勤(20%)、課堂表現(20%)、項目作業(60%)完成情況,其中項目作業主要考查學生4個模塊課堂項目成果,采用小組評價,組內評價、教師評價的多元化評價方式。期末考核引進企業項目,由企業導師和專業導師組成的評定小組,評定成績。重點考查學生靜態網站規劃、設計與開發方面的能力,從策劃到實操再到答辯,學生作為項目設計主體,參與到企業項目中,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也使自己通過項目鍛煉,提高了實踐操作能力。
項目驅動式教學法結合翻轉課堂教學,對教學內容、師生角色的調整,翻轉為課前知識傳授,課堂知識內化,課后知識溫故和拓展,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隨著項目融入課程,課程支撐項目,這種教學方式的探索與實踐,一定會為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課程教育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單位:西安歐亞學院 物流貿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