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芝萍
人性化護理排班模式與護士心理健康的相關性探討
楊芝萍
目的 探討人性化護理排班模式與傳統“三班倒”的護理排班模式對護士心理因素的影響。方法 選取 2014年 6月~11 月我院外科三個病區實施人性化護理排班模式為實驗組,內科三個病區采用傳統排班模式為對照組。使用SCL-90對內外科各三個病區的134 名護士實施排班后心理健康問卷調查以及兩組護理人員心理健康測試,比較兩種調查問卷測試結果。結果 兩組護理人員心理健康測試結果顯示:實驗組護士在一般健康、生活滿意度、社會支持、焦慮、抑郁等方面的正常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SCL-90測試結果顯示:對照組護理人員總分≥160分有29人(43.2%);因子分≥3分者主要分布于軀體化8.6%焦慮4.3%、人際關系敏感4.2%;實驗組護理人員總分≥160分有17人(25.4%),因子分≥3分者主要分布于軀體化4.8%、焦慮2.7%、人際關系敏感2.9%。兩組SCL-90測試結果相比較:強迫癥狀、抑郁兩項P>0.05,其余各項P<0.01。結論 實驗組改變了排班模式,按護士意愿安排工作不僅提高了護士工作的積極性,同時也減少了護理人員的心理健康問題。
護士;護理排班;心理健康
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及人們對醫療關注度的不斷提高[1],關于醫院護理的要求也更為嚴格,新環境對于護理工作的挑戰十分嚴峻。護士是臨床一線工作者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其工作強度大、風險性高、且晝夜倒班及超負荷運轉現象極為頻繁[2],可引起睡眠紊亂甚至慢性疲勞綜合征[3]。同時,作為醫院的主要人力資源,護士的安排與使用直接影響護理效率及質量,其中排班是護理管理的重點與難點,研究指出,通過建立科學、合理、人性化的排班模式,能夠有效減輕護士的工作壓力,改善其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并能顯著增強護士工作熱情,保障護理質量。另外,排班模式還對人力資源的運營成本及護理人員離職率有重要影響[4-7]。長期以來,臨床護理排班還是以考量護理工作量以及工作能力互補的原則進行互補排班的方法,護理工作時間輪班制,工作任務繁重,容易導致身心疲勞,對工作治療與效率產生影響, 且不利于生理、心理健康。國外報道指出,護理排班對護士身心有一定的相關性[8],為減輕護理排班對護士身心健康的影響,有學者對護理排班方式進行了探索[9]。并采用按護士個人需求的方式進行排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0-11]。本研究采用醫院人性化護理排班與傳統排班模式比較,并了解其對護士身心健康影響的差異,為改進護理排班,提高護士的身心健康提供一點參考。
1.1一般資料
2014年6月~11月對內外科六個病區注冊護士為調查對象進行分組排班(傳統排班:對照組;人性化排班:實驗組)進行比較。(1)知情同意;(2)已注冊在該醫院的執業護理人員。問卷資料齊全的對象有134人,其中男2人、女132人,年齡21~53歲,平均年齡(28.21±3.00)歲,其中年齡21~30歲組者85名為青年組,31~50歲名40例為中年組,>50歲者9名為老年組;護齡0.5~34年,平均(26.32±6.41)年。學歷分布:大專78人,本科54人,碩士2人;職稱:護士72人,護師34,主管護師20人,副主任護師8人。
1.2方法
(1)采用汪向東等[11]編制的癥狀自評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 SCL-90)包括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9個因子, 由90個項目組成,每個條目按1~5級評分, 0=從無, 1=輕度,2=重度,3=相當重,4=嚴重,得分越高說明心理健康狀況越差。因子分≥3或者總分≥160 為有心理健康問題。(2)一般健康調查問卷(一般健康、生活滿意度、社會支持、焦慮、抑郁、睡眠質量),此問卷由本院心理咨詢師設計。(3)護士人性化問卷調查表由阮華娟等[12]研制。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定式問卷,統一指導語和填表方法,數據分析前核對有效問卷 134份,有效率100%,SCL-90和心理健康相關因素問卷的全部資料量化后,SPSS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χ2檢驗,率(%)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護士對工作時間和工作時間段的需求
本研究數據顯示,不同年齡段護士對于工作時間、工作時間段的需求雖不盡相同,但普遍表示上班時間的選擇能夠同自己同自身意愿有一定程度的契合,且多數護士認為,在所用班次中,夜班的工作壓力最大,并希望在排班中能都對夜班的數量及時間進行明確規定。另外,各年齡段護士對于“三班倒”問題的態度較為一致,多數護士希望在個人夜班總數量確定后,能對上夜班的時間段進行固定,并將夜班集中在年輕身體好時上。年輕護士大部分(88.2%)能夠接受再提高工資待遇基礎上多安排夜班,而在該問題上,護士年齡同接受度呈負相關性,老年組護士贊同率值達到了22.2%,見表1。
2.2兩組護理人員心理健康調查結果顯示
排班后實驗組護理人員各項測試結果的正常率均優于對照組。實驗組焦慮正常率分別為95.5%、94.03%,一般健康、社會支持、生活滿意度、以及抑郁均100%正常。對照組:一般健康、社會支持、生活滿意度、焦慮、抑郁、睡眠質量的正常率分別為83.6%、95.5%、94.0%、83.6%、89.6%、91.0%,除睡眠質量外,其他各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護理人員心理衛生狀況
SCL-90測試結果表明:對照組護理人員心理衛生異常者總分≥160分有29人(43.2%);因子分≥3分者主要分布于軀體化8.6%焦慮4.3%、人際關系敏感4.2%;實驗組護理人員心理衛生異常者有17人(25.4%),因子分≥3分者也分布于軀體化4.8%、焦慮2.7%、人際關系敏感2.9%,癥狀自評量表評分中,兩組人員除強迫癥狀、抑郁兩項外,其余各項得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1人性化排班與傳統排班相比較
青年組、中年組的護士對人性化排班滿意度很高,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夜班費的支持率逐漸降低。人性化排班制度從總體來看,倍受護理人員的青睞。由于傳統排班使護士普遍感到壓力在增大,并且壓力增大存在多方面的因素。長期腦、體并用的超負荷勞動,造成護士腦力和體力雙透支,臨床一線工作的護士由于需要實施“三班倒”,且任務較為繁重,較多會產生厭倦情緒,或者出現疲勞感,從而導致護理工作質量與效率受到影響。國外心理學家赫茲伯格所提出的雙因素理論對于如何實施工作激勵具有重要指導作用,其指出,激勵因素(即工作本身所帶來的成就感、責任感、認同感以及成長機會等)與保健因素(即工作報酬、環境、制度、福利及政策等)均為對工作動機產生激發作用,其中激勵因素被認為是內在因素,保健因素為外在因素。根據上述理論,在護理管理中,將內、外因素充分結合,改善護理人員情緒,激發其工作動力,發掘其最大潛能,能有產生積極效果。在護士排班管理中,應當充分應用雙因素理論,對護士個人需求予以重視,并盡量滿足,進行人性化的安排。有數據顯示,護士雖然普遍對夜班具有排斥心理,但如果能夠給予適當的物質激勵,提高夜班待遇,能使其工作積極性得到提高。特別是工作年限較低的護士,其精力較好,工作熱情度更高,且經濟基礎薄弱,因此通過增加待遇的激勵方式效果更為顯著。而工作年限較長護士則更重視工作的條件及工作要,調查結果還顯示多數護士都希望醫院能規定個人夜班的期限或總數量,上完規定的夜班數后不用再上,并能在一定范圍內選擇自己上夜班的時間段。

表1 護士對工作時間和工作時間段的需求(n=134)

表2 兩組護士排班后心理健康測試結果[n(%)]

表3 癥狀自評量表
3.2醫院護理排班對護士心理健康的影響
一般健康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實驗組(人性化排班)心理健康調查結果顯示:焦慮、睡眠質量正常率分別為95.5%、94.03%,其他各項均處于正常水平;對照組(一般健康、生活滿意度、社會支持、焦慮、抑郁、眠質量正常率分別為83.6%、95.5%、94.0%、83.6%、89.6%、91.0%);兩組護理人員SCL-90的測試結果與一般健康調查問卷結果相符。提示人性化的護理排班模式在保障護士心理健康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有文獻報道[13]:護理人員SCL-90測試結果與全國常模相比較,護理人員SCL-90總分、陽性項目數、因子分均高于中國正常人(敵對、偏執、精神病性除外),差異非常顯著。這可能與護理人員所處的工作環境、護理工作性質及社會對護理工作的要求與護理人員的意愿等密切相關。同時也有文獻報道[14]:護理的排班既能使優質護理服務達到患者滿意、社會滿意、政府滿意的目標,又能充分調動護士工作的積極性,使護士的身心保持健康,護士滿意度認可度提高。作為護理管理者和醫院管理層應予以高度關注,在實施護理管理中,應主動規避影響護理人員心理健康的各種因素,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促進護理人員的心理健康。
因此,排班能否滿足護士的個人意愿、能否多勞多得、能否讓護士擁有自主性等因素是影響護士心理健康的重要的潛在因素。護理排班對護士工作壓力及生活安排有較大影響,實施人性化護理排班模式,能有效提高護士滿意度,且護理排班會對護士心理產生直接影響,護士對排班滿意,可有效改善其心理情緒狀況[15]。
[1]李諄. 臨床護士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及對策[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 ,17(14):1661-1663.
[2]朱桂華. 護理二線班制度應用于臨床實踐的體會[J]. 當代護士:學術版,2009,16(11):105-106.
[3]曾智敏. 護士對夜班輪轉的態度調查 [J]. 護理研究,2013,27(7):122-123.
[4]Bambra CL,whitehead MM Sowden A J ,et al. Shifting schedules:the health effects of reorganizing shiftwork[J]. Am J Prev Med,2008,34(5):427-434.
[5]高宇,金娜,鄭丹萍. “護士排班需求本”在營造特需病房和諧工作氛圍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09,9(2):68.
[6]LuH,While AE,Barriball kL. Job satisfaction amongnurses:aliterature review[J]. Int J ursStud,2005,42(2):211-227.
[7]Maxson-Cooper PA. Empowering nurses through anin-novative scheduling model[J]. Nurs CIin North Am,2011,46(1):59-65.
[8]Choobineh A,Rajaeefard A,Neghab M. Problems related to shift work for health care workers at Shirax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s[J]. East Mediterr Health J,2006,12(3-4):340-346.
[9]Young CM,Albert NM,Paschke SM,et al. The′ Pa-rent Shift′program:incentives for nurses,rewards for nursing teams[J]. Nurs Econ,2007,25(6):339-344.
[10]胡敏予. 長沙市護士心理健康水平與相關社會心理因素的研究[J]. 中華護理學雜志,1997,32(4):192-195.
[11]汪向東. 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M]. 增訂版. 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31-35.
[12]阮華娟,陳凌云. 從護士個人需求探討護理排班制度的改進[J].吉林醫學,2010,31(14):2019-2020.
[13]陳麗萍,郭漢萍,商燕畦,等. 武漢市護理人員心理健康狀況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 中國醫院管理,2004,24(10):39-40.
[14]萬佳,唐其柱,胡鋼. 三班倒與連續性夜班排班方式的對比研究[J]. 護理研究,2012,26(10):2854-2855.
[15]李春霞,方文,謝春雷,等. 連續性排班模式對初級責任護士身心健康的影響[J]. 護士進修雜志,2010,25(3):216-217.
Correlation Study of Humanized Nursing Scheduling Model and the Nurse's Mental Health
YANG Zhiping Visit Service Center,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unyi City in Guizhou Province,Zunyi Guizhou 563002, China
Objective To discuss effect ofthe humane care of the scheduling model and the traditional "three shifts" nursing scheduling model on nurses' psychological. Methods Selected from three wards of department of surgery to implement humanized nursing scheduling method for the experimental group from June to November in 2014, and select from three medical wards to implement traditional scheduling method for the control group. SCL-90 was used to check mental health questionnaire survey,somatization, force symptom,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depression,anxiety, hostility, terror, paranoia, psychosis, for 134 nurse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heduling three wards of department of surgery and three medical ward, at the same time mental health test was used to check two groups of nursing staff mental health (general health, life satisfaction and social support, anxiety, depression, sleep quality), and test result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Mental health test result showed: normal rate the of experimental group nurse in general health,life satisfaction and social support, anxiety, depression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test results of SCL-90 showed: total score of 29 nurses is greater than 160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43.2%); The factor points of the control group is more than three points, Mainly distributed in Somatization (8.6%), anxiety ( 4.2%), sensitivit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4.2%), total score of 17 nurs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s more than 160 points (25.4%), the factor point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is more than three points, Mainly distributed in Somatization(4.8%), anxiety (2.7%), sensitivit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2.9%), Only force symptom and depression was P>0.05, all the rest was P<0.01. The mental health test results consisted with the SCL - 90 test results. Conclusio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hanged the scheduling model not only improved the enthusiasm of nursing work, and at the same time reduced the nursing staf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Nurse, Nurse scheduling, Mental health
R197.323
A
1674-9308(2016)14-0248-04
10.3969/j.issn.1674-9308.2016.14.172
貴州省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回訪中心,貴州 遵義56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