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曉紅
(江蘇省如皋市中醫院婦科,江蘇 如皋 226500)
?
個體化舒適護理對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焦慮及術后疼痛的影響①
石曉紅
(江蘇省如皋市中醫院婦科,江蘇 如皋 226500)
目的:探討個體化舒適護理對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焦慮及術后疼痛的影響。方法:將94例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7例。對照組給予婦科腹腔鏡手術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施行個體化舒適護理。采用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價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焦慮情緒變化,并應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價兩組患者術后疼痛狀況。結果: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較護理干預前和對照組顯著降低(P<0.05),而對照組護理干預前、后的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12h、24h、48h和72h的V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P<0.05)。結論:個體化舒適護理能有效消除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的焦慮情緒,減輕其術后疼痛程度。
個體化;舒適護理;婦科;腹腔鏡;焦慮;疼痛
腹腔鏡手術具有切口小、手術時間短、損傷少、術后恢復快及住院時間短等諸多優點。隨著近些年腔鏡技術的日臻成熟,婦科疾病治療中腹腔鏡技術已得到廣泛應用,有研究認為婦科手術中60%都能在腹腔鏡下完成[1]。盡管如此,對患者而言腹腔鏡手術仍是一種應激源,加之術后非切口性疼痛等因素,仍會給患者心理和生理帶來一定影響,導致患者腹腔鏡手術圍手術期容易出現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影響治療。本研究我們對47例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實施個體化舒適護理,旨在探討該護理模式對患者圍手術期焦慮情緒和術后疼痛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06~2015-12在我院婦科行腹腔鏡手術的患者94例。年齡24~67歲,平均(46.58±12.16)歲;病種:子宮肌瘤46 例、卵巢腫瘤28例、異位妊娠11例、其它9例。納入標準:①自愿參加本項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②已婚;③認知與語言溝通能力正常,能獨立填寫量表;④ 心、肝、肺、腎等重要器官無嚴重功能障礙。排除標準:①惡性腫瘤患者;②有精神疾病或病史。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7例。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種等一般臨床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婦科腹腔鏡手術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個體化舒適護理,具體內容包括:(1)術前的舒適護理:①環境舒適護理:入院向患者介紹病區環境與規章制度、管床醫生與護士,盡快消除其陌生感;病房每日定時通風,保持溫度、濕度適宜,為患者營造溫馨舒適環境。②心理舒適護理:通過與患者溝通交流,詳細了解其心理狀態與心理需求,并制定個體化的心理舒適護理措施,緩解其緊張焦慮情緒,以最佳心態配合治療;鼓勵患者家屬和親朋探視,給予患者鼓勵和支持,幫助其緩解緊張焦慮情緒。③健康宣教: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詳細講解其所患疾病的相關知識、腹腔鏡手術的優勢及圍手術期注意事項等。(2)術后疼痛的舒適護理:①提前告知患者術后可能出現疼痛,但疼痛程度比較輕微,多可以通過分散注意力、放松訓練、調整呼吸及改變體位等方法減輕疼痛,并鼓勵患者以積極、健康的方式對待疼痛。②將吸氧時間延長至6~10h,氧流量為3L/min,術后6h開始取臀高頭低位。③術后72h內幫助患者按摩減輕疼痛,按摩部位為肩背部、季肋部和腹部,10min/次,3次/d,按摩后用40℃的溫熱毛巾熱敷肩部。④術后第3d訓練患者行腹式呼吸,吸氣:呼氣為1:2,頻率為7~8次/min,3次/d。
1.3 評估標準
(1)焦慮評估標準:采用Zung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評價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焦慮狀況,共20個條項,每個條目均采用1~4分的4級評分,粗總分乘以1.25計為標準分,標準分≥50分提示存在焦慮情緒[2]。
(2)疼痛評估標準: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分別于術后12h、24h、48h和72h的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將帶有游動標尺且兩端標有0和10的10cm長的直尺平均分為10個刻度, 評估疼痛時帶有刻度的一面背向患者,讓患者根據疼痛程度將游動標尺移動相應位置,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嚴重[3]。
1.4 統計學方法
2.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焦慮情緒變化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的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較護理干預前和對照組顯著降低(P<0.05),而對照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注:#與護理干預前比較,P>0.05;*與護理干預前和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狀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12h、24h、48h和72h的V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12h、24h、48h和72h的VAS評分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臨床護理的最終目標是給患者一個最舒適的狀態,使其在生理、心理及社會上均達到最愉快的狀態[4]。但就實際情況而言,目前常規護理模式多局限于對醫生醫囑的被動執行,忽視了患者心理反應,而舒適護理模式則有利于減輕或消除患者心理應激反應,使其在心理和生理上達到最愉快狀態。舒適護理模式又稱“蕭氏雙C護理模式”,最早是由臺灣蕭豐富先生提出的一種集整體化和個體化的有效、創造型護理模式[5]。該護理模式強調護士應以患者的舒適為考慮重點,通過對患者入院后環境及心理的護理,努力為患者營造溫馨、舒適、安全的治療、休息環境;同時通過給予患者有針對性的疾病知識宣教,幫助患者主動參與醫療護理活動,提高其自我效能,減輕緊張、焦慮等不適感受。臨床上,腹腔鏡手術雖是微創手術,但手術事件、住院環境陌生及對疾病和腹腔鏡治療的認知較差等多種因素都會成為應激源,導致患者出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嚴重者可能影響麻醉、手術及術后康復[6]。本研究中對47例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按上述個體化舒適護理的要求實施護理,結果顯示SAS評分較護理干預前顯著降低,而對照組護理干預前后則無明顯變化,與文獻報道相符[7]。
此外,研究顯示70%~80%患者腹腔鏡術后會出現“腹腔鏡術后疼痛綜合征”,主要表現為切口疼痛之外的肩部與肋間痛及上腹部脹痛等,而且其疼痛程度往往超過術后切口的疼痛,患者下床活動、深呼吸及轉身等均可加劇疼痛,一般可持續至術后72h。一般認為這與腹腔鏡術中應用CO2形成人工氣腹導致CO2殘留有關[8]。腹腔殘留的CO2一方面容易刺激膈神經誘發肩部反射性疼痛;另一方面,其可削弱腹腔的負壓狀態,致使肝臟輕微下墜,牽拉膈肌纖維和三角韌帶而引發疼痛。而且,腹腔吸收大量CO2后患者還容易出現高碳酸血癥,刺激腹膜產生非切口性疼痛。然而,已有觀察表明經過及時、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減輕腹腔鏡術后的非切口性疼痛程度[9]。本研究觀察組患者實施個體化舒適護理后術后12h、24h、48h和72h的V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也與文獻報道相符[10]。
綜上所述,個體化舒適護理能有效消除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的焦慮情緒,促使患者身心達到最佳狀態,并能有效減輕其術后疼痛程度,因此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陸金美,趙文芳,徐守琴.婦科腹腔鏡術后非切口疼痛護理措施的改進[J].護理學雜志,2012,27(14):38-40
[2]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第2版)[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35-42
[3]吳英,聶發傳,陳金梅.疼痛的評估與心理護理措施[J].局解手術雜志,2006,15(2):140-141
[4]蕭豐富.蕭氏舒適護理模式(6版)[M].臺北:臺灣華杏出版有限公司,1998:9
[5]把賽君,王良梅.個體化舒適護理模式在前列腺癌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5,29(10):3793-3794
[6]羅泳紅.舒適護理對婦科腹腔鏡手術圍術期的影響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2014,7(6):113-115
[7]周惠玲,凌笑瓊,吳秀紅.舒適化護理在改善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的焦慮及抑郁情緒作用[J].2014,35(14):2169-2170
[8]丁榮英,姜慧萍,陸美英.早期下床活動和膝胸臥位對宮外孕腹腔鏡術后非切口疼痛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2012,11(5):458-459
[9]張小娟,趙文芳,胡琳.婦科腹腔鏡術后非切口疼痛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4,12(5):455-456
[10]譚曉艷,許超,劉曉虹,等.個體化舒適護理在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1,10(5):44-46
石曉紅(1980~)女,江蘇如皋人,本科,主管護師。
R473.71
B
1008-0104(2016)05-0124-02
2015-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