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容
(北京四中初中部,北京100088)
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開展生存教育的現狀分析
陳小容
(北京四中初中部,北京100088)
以某校初一學生為研究對象,對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開展生存教育進行實驗研究。通過教學實驗,對實施生存教育的可行性進行探討及分析,并探索適合我校開展生存教育的教學模式,為在中小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開展生存教育提供理論參考。
體育與健康課程;生存教育;素質教育;中學生
人類要發展,社會要進步,必須以人的生命為根本,所以我們應高度重視生存教育。學校教育的發展總是與人生存環境的變遷和生存方式的轉換緊密聯系,這是教育與時俱進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當下,將生命安全教育與學校體育教學相結合,提升了體育教學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豐富了體育教學的內容,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潛能,培養了學生的安全意識,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充分體現了體育課程的教育價值與社會功能。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實施生存教育,使學生學習一種技能、掌握一個方法,在遇到自然災害時具備逃生和自救的本領,減少和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使學生能在生活中增強自主性、判斷力和責任感,提高生存能力,形成終身體育理念。生存教育已成為當今體育教育工作者一個新課題,因此,建立健全學校的安全機制,加強中小學的生存教育刻不容緩。本文試圖對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實施生存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研究,對以體育教學為載體開展生存教育的可行性進行論證,并對開展生存教育的教學效果進行分析,以期為中小學校以后開展生存教育提供參考。
2.1研究對象
以北京市某中學初一10個教學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共計420名學生。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查閱生存教育方面的相關研究成果和文獻資料及國內外生存教育的大量文獻,為本文的撰寫提供理論及數據支持。
2.2.2問卷調查法通過借鑒與整理相關文獻來設計調查問卷,內容包括生存教育教學內容、教材選用、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學生對學校體育文化建設的意見以及生存教育目前存在的問題等,對實驗研究的結果進行分析。進行問卷效度檢驗,問卷具備研究調查的有效性。發放問卷420份,收回有效問卷40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6.2%。
2.2.3專家訪談法針對在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開展生存教育調查問卷內容的科學性、合理性,邀請某區教委領導、某校領導、北京市部分學校體育教師、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北京體育大學教授以及各級各類中小學班主任、學生家長等進行訪談,同時借鑒專家、教授的建議完善問卷內容。
2.3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
把生存教育納入體育與健康課程單元計劃中,以理論課和實踐課及拓展訓練的形式在教室、操場、校外實施。主要在學校操場完成對生存教育教學內容中技能的學習,結合學生的春游活動,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展示活動。授課形式分為理論課、實踐課、拓展訓練。課時安排為每學期4課時,每學年8課時,其中理論課、實踐課、拓展訓練的課時比為1∶3∶1。
4.1對北京市某中學學生生存教育情感維度的研究
4.1.1地震等自然災害對學生情緒影響的調查分析當學生看到地震等自然災害發生時,他們的情緒究竟會受到什么程度的影響?學生在情感上會對這些自然災害有多大反應?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研究分析,結果見圖1。
圖1 地震等自然災害對學生情緒的影響
從圖1中可以發現,認為地震等自然災害對情緒有很大影響的學生占20%,有一點影響的占61%,對自己情緒沒有影響的占19%。由于學校會定期組織生存知識和技能培訓,學生對自然災害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認識,對地震等自然災害沒有表現出特別的恐懼。
4.1.2突然遭遇意外情況,學生能否冷靜應對的調查分析當學生突然遭遇意外情況時能夠冷靜應對,是生存教育的目標之一。在任何意外情況下,學生都必須沉著應對。學校也要定期組織學生對生存知識、技能進行學習,提高學生對這方面內容的掌握水平。對突然遭遇意外情況,學生能否冷靜應對的調查見圖2。
圖2 對突然遭遇意外情況,學生能否冷靜應對的調查
如圖2所示,突然遭遇意外情況,能夠冷靜應對的學生占37%,可見學校對生存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學生在突然遭遇意外情況時不能夠冷靜應對。學校的生存教育重在培養學生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突然遭遇意外情況,可能會冷靜應對的學生占51%,可見大部分學生對生存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不高,應急處理能力不強。突然遭遇意外情況,不知道該怎么做的學生占12%,這表明有一部分學生完全不具有生存知識和技能,如果他們突然遭遇意外情況,則不能保證他們的生命安全。
4.1.3對在學校的體育課程中是否有必要滲透生存教育內容的調查分析學生是學校和學習的主體,一切的教學活動都是圍繞增加學生的知識和提高學生的能力進行的,在學校的體育課程中滲透生存教育內容是對學生生命安全負責的一種表現。現在的學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文化課的學習上,忽視了對生存技能的學習。目前已有很多學生家長以及學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對在學校的體育課程中是否有必要滲透生存教育內容的調查見圖3。
圖3 對在學校的體育課程中是否有必要滲透生存教育內容的調查
由圖3可以看出,認為在學校的體育課程中非常有必要滲透生存教育內容的學生占39%,認為有必要滲透生存教育內容的學生占50%。可以看出,在學校的體育課程中滲透生存教育內容是大部分學生的迫切要求。因此,學校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生存知識和技能。認為在學校的體育課程中沒有必要滲透生存教育內容的學生占11%,說明還有一部分學生可能對生存教育存在片面的看法。這可能是由于認識不足,情感上不能接受,所以產生消極情緒。針對這部分學生,我們要進行積極引導,使他們充分認識到生存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有利于生命安全。
4.2對北京市某中學學生生存教育意識維度的研究
4.2.1對學校開展生存技能培訓,學生是否會主動報名參加的調查分析學校為了增強學生的生存技能,會定期開展生存技能培訓。如果學生對生存知識和技能感興趣,并且認為很重要,他們會主動報名參加生存技能培訓;如果沒有這種對自己生命負責的強烈意識,他們可能就沒有足夠的興趣和動力參加培訓。對學生是否會主動報名參加學校開展的生存技能培訓展開調查,結果見圖4。
圖4 對學校開展生存技能培訓,學生是否會主動報名參加的調查
從圖4中可以看出,學校開展生存技能培訓,會主動報名參加的學生占38%,說明這部分學生認識到了生存教育的重要性,重視自己的生命安全。學校開展生存技能培訓,表現出一般態度的學生占49%,說明他們對生存教育有一定的認識,但是積極性不高,從而影響到對生存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學校開展生存技能培訓,不會主動報名參加的學生占13%,說明還有一小部分學生沒有從生存教育培訓課程中獲益,他們認為自己的生活沒有受到威脅,不知道生存技能和知識的重要性。
4.2.2對學生去一個陌生的環境,是否會主動觀察安全通道位置的調查分析當學生去一個陌生的環境時,是否有意識地主動觀察安全通道位置,是學生的一種生命安全意識。在陌生的環境下,如果學生能夠主動觀察安全通道位置,說明他具有生存知識,這應該是每一位學生都必須具備的生存知識。對于學生去一個陌生的環境,是否會主動觀察安全通道位置的調查結果見圖5。
圖5 對于學生去一個陌生的環境,是否會主動觀察安全通道位置的調查
從圖5中我們發現,去一個陌生的環境,會主動觀察安全通道位置的學生占38%,說明僅有少部分學生有這方面的意識。去一個陌生的環境,可能會觀察安全通道位置的學生占46%,不會觀察安全通道位置的學生占16%。學生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下,沒有主動觀察安全通道位置的意識是非常可怕的,可見學校需要調整教學計劃,盡快把生存教育知識與技能培訓納入日常的教學計劃中。
4.2.3對體育課上使用的體育器材和設施存在不安全因素時,學生是否能及時處理的調查分析體育課上使用的體育器材和設施存在不安全因素時,學生的及時處理能力是學生自身安全意識的又一體現。體育器材和設施存在不安全因素,會對學生的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如果學生能夠及時發現處理,并通知有關人員進行維護,說明他們具備了這方面的知識和意識。
通過調查可知,體育課上使用的體育器材和設施存在不安全因素時,能及時處理的學生占80%(322/404),一般的占19%(76/404),不能及時處理的占1%(6/404),說明極少數學生沒有這方面的意識,所以學校和社會還需要進一步努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知識和意識方面有所進步和提高。
4.3對北京市某中學學生生存教育行為維度的研究
4.3.1學生遇到突發事件是否能夠從容應對的調查分析學校為了提高學生的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能力,會在校內進行針對某一災害的實戰演習,從而提高學生針對突發事件的處理和應對能力。對學生遇到突發事件是否能夠從容應對的調查見圖6。
圖6 學生遇到突發事件是否能從容應對的調查
從圖6可以看出,一定會從容應對的學生占80%,可見北京市某中學對學生的生存教育知識和技能的培訓非常重視。不清楚該怎樣應對的學生占19%,說明還有極少數的學生對生存知識和技能掌握不熟練。不能從容應對的學生僅占1%,說明這些學生缺乏專業的生存技能。
4.3.2對學生是否會正確使用滅火器的調查分析使用滅火器是每一位學生必備的生存技能,當出現火災等意外情況需要滅火時,能正確及時使用滅火器,有助于保障學生的生命安全。對于滅火器的位置、作用、種類必須明確清晰地掌握。對學生是否會正確使用滅火器的調查見圖7。
圖7 對學生是否會正確使用滅火器的調查
通過調查可知,會正確使用滅火器的學生占42%,可能會使用滅火器的學生占38%,不會使用滅火器的學生占20%。滅火器是最基本的滅火工具,如果學生身邊發生火災,學生不會正確使用滅火器,后果可想而知,所以學校開展生存教育非常有必要。
4.3.3對學生乘車時是否會系安全帶的調查分析學生在乘車時,必須有意識地系安全帶,這是一種對自己生命負責的體現,這種安全意識的培養也是生存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學生乘車時是否會系安全帶的調查見圖8。
圖8 對學生乘車時是否會系安全帶的調查
乘車時,每次都會主動系安全帶的學生占34%,說明只有少部分學生的安全意識較高,重視自己的生命安全。乘車時,有時會系安全帶的學生占49%,說明大部分學生有安全意識,但安全意識程度不高;也有17%的學生在乘車時基本不系安全帶,他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應有的保障。
5.1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開展生存教育是可行的
通過以上數據分析得出,學校定期組織生存知識和技能培訓,使學生對自然災害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認識,面對突發事件能夠冷靜應對,掌握生存技能,提高了生存能力,這也進一步證實了學校開設生存教育課程的價值。我校經過一學年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實施生存教育的實踐研究證明,生存教育效果顯著,該教學模式具有可繼續開發研究的價值。
5.2生存教育是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創新
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實施生存教育具有必要性和科學性,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實施生存教育是對課程內容的開發和利用。
5.3生存教育內容符合學生發展需要
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開展生存教育,是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選擇與之具有關聯性的生存教育內容,使生存教育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踐,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提高了運動能力,增強了安全意識。
5.4加大基礎教育階段生命安全教育的力度
政府應該加大基礎教育階段生命安全教育力度,確保中小學生安全教育的延續性、系統性及實效性。學校領導應多支持和鼓勵學校教師進行生存教育的實踐研究,以確保生存教育更好地開展,并提供經濟保障。
5.5積極構建以體育與健康課程為依托的生命安全教育課程體系
積極構建以體育與健康課程為依托的生存教育課程體系,轉變中小學教師的體育教育理念,激勵學生重視身體健康,關愛生命,培養生命安全意識。把生命安全內容的教育編入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中,結合各地方與學校的資源及學生的發展需要來選定生存教育內容,開發生存教育校本教材,促使中小學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常規化。
5.6加強教師生存教育培訓,完善教育理念
加強對學校教師、體育教師生存教育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更新教師的傳統教育理念,將生命安全教育與體育教學相結合,大力做好宣傳生存教育重要性的工作,利用社會資源,切實提高學生的生存教育實效性。
G526.5
B
1671-1246(2016)10-008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