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曉松
探索以生為本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
莊曉松
(海門市樹勛初級中學江蘇海門226146)
探索高質量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積極的發展,我們有必要弄清楚幾個基礎性的問題。當前我們對學生發展的關注缺失了什么?課堂教學評價應該評價什么?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又應該評價什么?文章根據上述問題擬闡述如何進行課堂教學評價以及該評價產生的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
課堂教學;初中化學;學生發展
1.提出問題的背景
就社會背景而言:時代的發展給我們的課堂教學評價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不應培養整齊劃一統一型號的人才,而是應致力于培養富有個性、創造性的人才。過去課堂教學評價更多的是強調鑒別和選拔功能,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才觀的變化,課堂教學評價更應該實現其促進和發展功能。
就教育背景而言: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常把教師如何教作為評價重點,其評價標準和方式比較片面,評價主體也比較片面,課堂教學評價功能過于注重其鑒定性和終結性。所以,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方式忽略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思想和學生發展這一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很顯然,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方式阻礙了課堂教學的變革。因此,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勢在必行。
2.初中化學對學生發展應關注的內容
長期以來我們衡量學生發展的標準就是學生的學習成績是否有所提高,評定學生成績的好壞自然是考試的分數,作為教師很少去考慮學生除分數以外的一系列的發展。那么從當代社會發展的角度來審視這個命題,這種所謂的學生發展觀、質量觀很顯然是嚴重缺失的。
就初中化學而言,學生的發展又應關注什么呢?宋心琦教授指出:“能力的銜接比知識的銜接更重要,影響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化學思想觀念,具有化學特點的認識論和方法論,逐步建立起基本的化學觀念應作為我們中學化學教學的第一要務?!币簿褪钦f,我們教師應通過化學課程的教學讓初中學生在頭腦中逐漸形成化學思維方法,能從化學角度去思考、解決化學問題,形成根植于學生頭腦中的化學基本觀念。我想這正是作為一名化學教師所要追求的學生發展。
3.課堂教學、課堂教學評價與學生發展三者之間的關系
什么樣的學生發展觀決定著什么樣的課堂教學評價,什么樣的課堂教學評價又主導著什么樣的課堂教學。三者之間的關系可以下圖表示。

圖1 課堂教學、課堂教學評價與學生發展三者之間的關系
由上圖可知,課堂教學評價是教學的繼續和深化,而不是教學的終結。評價應著重于“導”,而不是“判”。
4.課堂教學評價的意義
開展課堂教學評價活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促使教師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而促使學生的有序發展。客觀、科學的課堂教學評價,可以使教師明確自己要努力的方向,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激發教師自覺鉆研并努力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內部動機;同時,課堂教學評價還可以表現出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表現出的不足,可以比較直接地、客觀地發現自己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利于形成教育教學的最佳途徑和方法,使自己的教學素養逐步提高。
從管理層面來看,課堂教學評價也是一種重要的調控手段,管理者要強化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對課堂教學就必須進行正確、客觀、公正的評價。
1.什么樣的課才是好課
什么樣的課才是好課?華東師范大學葉瀾老師認為一堂好課并沒有絕對的統一標準,但總體可從5個角度去分析評論課堂教學的好差。她認為,必須是一節有意義的課,扎實的課,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是學生有所發展的課;一節高效的課,充實的課,面向全體學生且高效率的課;一節生成性的課,非常豐實的課,這不是教師預先設計好的一堂課,而是在教學過程中,既有資源生成,又有過程狀態生成的課;一節常態性的課,平實的課,即一節有缺陷卻又沒有半點虛假的課。
南京師范大學楊啟亮老師從有效課堂的角度分析認為,課堂教學真實有效主要是指實現教學的實在價值,虛假有效主要是指實現教學的符號價值。為教學的評價,關注評價如何為教學服務,而不是評價如何指揮教學,它是以生成“價值”為重心,而不是以“評”為重心;為評價的教學,關注教學如何應對評價,而不是教學如何生成價值,它是以“評”為重心,而不是以生成“價值”為重心。
2.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制定的原則
根據以上,及當前初中化學的特點,我認為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制定的原則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去思索。
①教學目標的落實。
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否得當,是否從實際出發,是否將學生作為目標的主體,是否具有層次性和操作性等等。
②處理好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教師引導的關系。
其一,我認為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是相伴而行的,教師通過引導啟發學生學、幫助學生學、激勵學生學、教會學生學,了解學生,而后在學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再和學生一起討論,實現互教互學。
其二,教學過程應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即,教師能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教師能通過師生和生生互動,有意識地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和情境;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發展的差異性,讓每一個學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讓每一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一定的發展。
③是否做到以學定教。
我個人認為以學定教,教師首先要換位思考,教師要充分研究學生的學情,站在學生的角度備足教材,洞悉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會遇到什么困難,理解上會產生什么偏差,研究琢磨學生學習知識的路徑、方法及規律,實現“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核心理念。教師根據掌握的情況采取一定的引導措施,有效地幫助學生去理解這部分知識。
④是否做到教學內容的整合。
許多教師在備課中往往忽視了“課程標準”的存在,忽視了初中學生的邏輯思維特點,前者導致對知識掌握的程度火候欠佳,后者導致教學上完全按照書本上的邏輯編排體系去教學。我認為教師應認真學習好“初中化學課程標準”和南通市“初中化學基本要求”這兩個綱領,并在結合學生實際的基礎上深刻研究教材,既用好教材又要以教材為“引子”對教材實行整合,使教學內容既源于學生,又高于學生,實現學生學習質的飛躍。用南通名師李庾南老師的說法:“有些知識是水到渠成,都到家門口了,為什么不進去呢?”
⑤如何進行有效的合作。
學生的合作應從形式走向實質,什么應該合作,什么不應該合作都應搞得一清二楚,絕不要為了合作而合作,杜絕形式上的合作。同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有效交流,教會學生交流中如何傾聽、怎樣有耐心、如何虛心、如何用心。
⑥探究不應冷落課本。
我認為作為一名化學老師不應把一些教學情景獨立于課本,也不應把整個一節課的實驗探究完全獨立于課本,整個上課期間學生壓根就沒有用到課本。教師應善于根據課本內容針對性的創設問題情景和化學探究活動,同時教師應該創造更多的引導,讓學生親密接觸和學習課本。
⑦對學生評價,需要鼓勵,也需要客觀。
一方面我們在課堂上應該不斷地善于挖掘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肯定和贊揚。另一方面也應該直面學生的不足,給予批評和指正,同時又應給予學生期望。對于學生的學習評價既要重視結果也要注重過程,離開客觀的評價均會失去評價應有的含義,失去評價應有的魅力。
⑧課堂的終點不是問題的解決。
課堂的教學的首要任務是解決問題。但是對于學生而言提出問題重要還是回答問題重要?所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使學生能形成問題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
⑨教學效果的檢查。
教學效果是課堂評價的一個十分重要的依據,一方面可以檢查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是否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促進學生知識結構的形成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另一方面是否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心理體驗,促使學生自主性、主動性的發揮的形成。
3.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量表的制定
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應結合初三化學學科特征和初三學生特有的心理特征,依據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把課堂教學從教學設計、教學組織、教學內容、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評價。同時每一節課,每一個班級的情況并不相同,評價也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操作。我們學校是農村學校,大部分的孩子來自于農村。所以,我們化學教研組根據我校實際情況及我市教育局制定的中小學課堂評價量表制定了一個適合我們自己教學的課堂教學評價量表。

表1 課堂教學評價量表
4.對課堂教學的定量評價結果分析表
課堂教學效果最終都應通過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體現出來,我們也根據農村學生的特點及化學課的特點制定出觀察一堂化學課學生的自然表現分析表,通過分析表能間接反映出課堂中學生的學習狀況,以便結合課堂教學評價反饋出課堂教學薄弱的環節,對哪部分知識點學生掌握不佳等。其表如下:

表2 課堂活動時間統計分析表

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的答案富有創意性學生主動提問學生提供多種實驗方案學生提供多種問題的答案學生辯論學生補充其他同學問題的答案學生自我補充問題答案學生獨立思考時間回答問題的正確率課堂隨練的正確率實驗參與度實驗設計情況小組討論參與率
1.評價主體的確定
課堂教學評價主體的確定應該注重多元化,包括一些專家、領導、同行、不同學科的同事、學生甚至家長。如果只是單一的評價主體勢必會造成評價結果的片面,甚至導致不公平,給學生的發展勢必會帶來一定的負影響。
2.課堂教學評價過程不應模式化
課堂教學評價有一定的標準,但這些標準不管制定者是誰,課堂教學評價不應只停留在評價的工具層面上。“世易時移,變化亦焉?!币簿褪钦f這些量化的標準不能對每一堂課一概而論,不同課程或者同一課程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授課對象其課堂評價標準也應作適當的調整,否則會束縛教師的發揮,影響學生的發展。
3.評價方式的確定
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勢必會形成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所以課堂教學評價的信息的收集方式應該有多種途徑,結果的處理也應注重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只有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才能真正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如果唯定性或定量勢必會造成與科學的評價背道而馳。
4.課堂教學評價應注重過程的評價
課堂教學評價是狀態函數還是過程函數?要注重課堂教學結果,但更要注重教學的高效性,我個人認為教學絕不能“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只有注重過程的評價才能產生高效高質的課堂,引起教師注重效率,關注過程培養,注重自身教學素養的提升,同時也能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高效益的初中化學教學系統是一個耗散的結構,學生學習過程和教師教的過程是辯證統一的。因此,我們必須意識到學是教的出發點也是歸宿點。研究、引導、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才能使學生的學習更好地內化和發展。學生是通過教學過程中自主的學習過程獲得發展。教師以生為本,共同互進,在師生這個開放體系中由混沌逐漸走向有序,而課堂教學評價正是這個體系中的橋梁和紐帶。
[1]李遠蓉等.現代化學教學論[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劉知新.化學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周青等.化學教育測量與評價[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5]袁振國等.優化學校教育——一種價值的觀點[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6]楊啟亮.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個基礎問題[J].教育發展研究,2012(8)
1008-0546(2016)11-0041-04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6.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