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馳
摘 要:當前,3DMAX軟件因其強大的功能在設計行業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基礎,已被運用于建筑設計、室內裝飾、產品造型、影視動畫等領域,是各高校普遍開設的一門課程。隨著“互聯網+”戰略的提出以及高校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對3DMAX課程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本文是筆者在一線教學中總結經驗,分析3DMAX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根據現狀提出了相應的教學改革措施,希望能促進專業教學改良優化,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提升課程教學效果。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教育;3DMAX課程教學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運用,高校課程教學改革在“互聯網+”大背景下也在不斷推進,部分高校開始著力在軟件課程教學中探索新的授課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和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滿足市場對高端技術型應用人才的需求。“互聯網+軟件課程教學”并非單純地利用互聯網進行資源搜索和下載,而是運用互聯網技術搭建網絡平臺,合理建設各種課程資源,開展線上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活動,與傳統課堂授課相結合,形成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
1 高職院校3DMAX課程教學的現狀
1.1 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學能力較差
授課對象為高職高專學生的自身素質差異較大,多數學生的文化基礎和電腦基礎知識比較有限,加上通用3DMAX版本為全英文,使很多學生在課程開始階段就產生畏難和抵觸情緒。而3DMAX 軟件操作的復雜性,給學生的學習造成了很大的難度。多數高校設置的3DMAX課程不超過一百課時,根據經驗,安排的課程課時只能讓教師將3DMAX軟件的建模、材質燈光和渲染整套流程快速的講授一遍,留給學生思考、操作和消化的時間非常有限,而學好3DMAX軟件需要大量的實際操作練習和積累,學生缺乏課后自主學習。
1.2 教學方式落后
通常的3DMAX教學方式是老師先講解示范,然后留時間給學生操作,觀察學生的操作是否正確或熟練,再對學生進行指導糾正。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是教師運用一個或一組命令創建了一個模型或是場景,學生會跟隨老師的方法來完成案例,這一學習過程會讓學生形成固定思維,對于工具命令死記硬背,沒有自己進行思考,造成很多學生只會使用固定的工具創建老師教授過的模型,無法舉一反三。在3DMAX軟件的實際運用中,在很多情況下,相同模型可以使用不同的工具進行創建,而在有限的授課時間中,教師無法將方法全部教于學生,造成了學生學習效率低下。
1.3 缺乏課余課后延展學習平臺
因為3DMAX軟件的操作比較復雜,加之授課時間有限,學生無法在課堂上進行大量的操作積累,導致很多學生在課后無法達到應有的操作水平。在課余和課后,教師與學生基本處于相互脫離狀態,教師無法對學生進行指導,而學生也無法向教師進行請教,在課程結束一段時間后,學生徹底忘記了軟件的操作方法。
2 3DMAX課程教學的改革優化措施
2.1 搭建自主學習平臺,建立網絡資源庫
互聯網影響著現代人的生活、工作、娛樂等各個方面,特別是高校學生,和互聯網有著緊密的聯系,無論是吃穿住行還是獲取信息,都與互聯網息息相關。高等教育的網絡化、信息化是必然的趨勢,傳統的課堂授課方式已經無法完全滿足現代高職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搭建網絡學習平臺,可以豐富學生學習的途徑,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
利用互聯網通信技術、云數據技術,將各種教學資源整合優化,集中到統一的平臺上,實現教學資源的開放共享,通過電腦、智能手機等終端產品進行開放式管理與使用,使得課程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得以延伸,建設一個以學生為中心,開放性的、共享性的自主學習平臺。學生在課前通過平臺了解課程的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在課余時間在平臺上與老師和同學進行交流,完成課堂上未完成的學習任務;在課后通過平臺對課程進行繼續學習,完成老師布置的實例操作、提交作業、查詢課程成績等。教師也可通過平臺掌握學生學習的實時情況,完成課前準備、課中輔導、作業布置等工作,實現線上線下共同授課。
2.2 編寫一體化教材或教輔資料
目前的3DMAX課程教材主要是以文字敘述的方式對3DMAX軟件的界面、命令的講解,忽略了實際操作的流程及具體方法,沒有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無法使學生建立起3DMAX軟件的系統認知。在條件許可情況下,課程責任教師和授課教師可編寫理論與實例結合的教材或教輔資料,教材內容可以先用文字或圖片描述軟件操作的流程、重難點及注意事項,同時每個工具命令的具體操作應制作成簡短的教學短片,存儲于學習平臺上,配以二維碼標識于教材上,學生在難以理解文字描述時,可通過電腦、手機等終端進入相對應的短片進行學習,在教材或教輔資料上實現理論與實例操作的一體化,讓學生的學習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
2.3 利用互聯網技術豐富教學手段
近年來,以臉書、微博、微信為代表的網絡新技術被社會廣泛關注,并受到高校學生的青睞,互聯網技術的成熟和快速發展使網絡新技術應用于教學成為新的潮流。在傳統的3DMAX軟件教學中,有著命令原理的講解比較抽象、教師有較多的重復教學、學生觀看示范操作的次數有限等弊端。利用互聯網技術,將3DMAX軟件操作的重難點及命令操作流程,制作成教學短片,以類似微課的形式放置于建立的學習平臺上,供學生通過網絡和移動終端進行學習。課程教學團隊建設微信或微博公眾號,實時發布課程信息,3DMAX軟件發展動態,開展各種有關于課程學習的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網絡新技術的應用給課程教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信息傳播媒介,使得師生之間在網絡空間的交流更加通暢和平等,實現了教學相長和多維度的師生互動。
2.4 項目導入、分層次教學
傳統的3DMAX教學基本是以個體學生為教學對象,面對一致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因個體差異,每個學生所掌握的知識量也各不相同,部分學生學習效果不佳。在教學中應將項目教學與分層次教學相結合,根據學生個體情況進行項目分組,項目的實踐和考核基本單位是小組,安排不同的學習內容,學生根據學習能力選擇相應層次學習任務。小組成員參與項目活動,構建個人的知識,完成個人分工的同時,也促進了項目組目標的實現。項目教學與分層次教學相結合是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不是降低教學要求。
3 結語
“互聯網+課程教學”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教學進行深度融合,重塑教學模式。在此大背景下,我們可以預見,教育技術的革新是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必然結果。在“互聯網+”的戰略背景下,本文對3DMAX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了研究,提出了相關改革優化措施,對于推進高校3DMAX課程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陳莉亞.關于高職高專教育3DMAX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J].時代教育,2015(11).
[2] 閆坤.新形勢下高校3DMAX軟件課程的教學與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14(04).
[3] 汪向征.網絡新技術對大學生學習方式的影響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2(02).
[4] 田明星.高校3DMAX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 .藝術科技,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