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永強+曹學+王艷華
摘 要:海外工程的迅速發展在有效帶動產業與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因當地化色彩濃重、施工條件復雜以及對技術設備水平的要求較高和人力資源調配難等問題增加了工程項目的實施難度。基于此,本文通過對海外工程承包項目的相關概念進行闡述和分析,進而結合項目的相關難點,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旨在為確保我國海外工程的健康、穩定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海外工程項目;關鍵技術裝備;人力資源
中圖分類號: TL372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33-71-2
0 ?引言
近年來,我國海外工程產業發展迅速。在復雜環境與異地領域的高水平作業以及對人力資源的高效配置已成為衡量海外工程項目執行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標準。在此背景下,加強對海外工程承包項目的理解和分析,并針對當前海外工程項目的難點提出相關解決對策,已成為此類項目的執行單位需要著重開展的關鍵工作。
1 ?海外工程承包項目概述
工程承包是對各類生產要素和資源進行組合、配置和轉化的過程。承包商、設計商以及業主圍繞所建設的項目共同組成了含設計、施工兩關鍵過程的工程建設網絡。其參與主體包括了業主、總承包商、分包商以及材料與設備供應商和勞務等[1]。
從過程層面來看,工程承包則是具有施工資質的承包者通過與業主,即工程項目法人簽訂承包合同,從而承建工程項目的過程。海外工程承包項目是承包商在海外所承包的項目工程,包含類型較多,通常包括土建工程、基礎設施、高層建筑等。
2 ?海外工程項目難點分析
2.1 施工條件特殊
施工條件特殊是海外工程項目開展的一大難點。例如,根據某些項目所在國的相關勞工法律,施工分包只能夠在當地進行,而對于國外及其相關地區的工程單位施工習慣、施工能力以及施工標準均與國內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從而導致同工程建設信息具有較強關聯的因素均需要項目部工作人員展開全面的研究和分析,而后,再同國內的相關標準與施工經驗進行融合,在做到優勢互補的基礎上,形成滿足當地施工要求和國內設計標準與技術水平的項目管理模式。
2.2 當地化支撐不足
當地化支撐不足是海外工程項目的另一難點,也是海外建設中較難解決的重點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①地區語言與文化差異。由于海外工程項目施工地點在國外,而對于部分尚未使用英語的地區而言,若要針對海外工程項目的技術交底、圖紙會審、材料與設備供應以及施工細節和竣工結算等各個環節同海外相關勞務人員和工程合作單位進行高效的交流與溝通是較為困難的,從而降低了工程項目的效率,并在延長工期的同時,增加了項目成本。②海外工程項目需要以當地工程公司與供貨商為基礎,就現階段而言,我國只有部分投標單位在目標區域具備與自身建立合作關系的當地工程施工公司與供貨商,而對于多數投標單位并不具備這種支撐,從而使其投標最終以失敗告終[2]。
2.3 關鍵技術裝備不足
對國內多數海外工程承包公司進行分析可知,其尚不具備公司自己的研發基地與設備制造基地,同時,相關項目的技術水平也相對較低,故同擁有研發與制造基地和掌握自主技術的國際老牌工程公司相比,在海外項目的競爭方面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這也是制約海外工程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一方面,由于缺少研發基地與設備制造基地,導致項目敲定后,建設單位不得不以相對較高的價格采購相關材料和設備,從而增加工程成本;另一方面,因專業技術體系的缺失,導致技術成本也相對增加,并使得施工質量控制難以獲得良好效果。
2.4 人力資源調配困難
人力資源調配難長期以來制約著海外工程項目的進行,進而阻礙了海外工程產業的整體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方面,海外工程項目所在地在國外,且工程工期較長,加之國外的政治、經濟、社會、宗教、文化等相關因素的影響,使得我國工程項目的從業人員并不愿參與到海外工程項目的建設當中,即對于工程項目參與的主觀能動性較差。據相關部門統計,2013-2015年期間,我國海外工程從業人員的數量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變化趨勢,且到2015年,海外工程從業人員數量僅為25萬人,同比下降6.3%,而在下降比例的人數當中,約有78.6%是受海外工程項目的地點和國外環境影響而主動退出;另一方面,對于本地人力資源而言,其雇用的成本和建設項目質量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對于發展中國家或貧困國家而言,海外工程項目可從該國直接引入相關人力資源進行項目建設,但因此類國家人員的知識水平相對較低,從而對項目建設質量產生不良影響;而對于發達國家人力資源而言,其雇用的成本較高,不利于海外工程項目效益的提升。
3 ?解決海外工程項目難點的相關對策
3.1 做好工程前期準備工作
前期的準備工作是否充分直接決定了海外工程項目建設的成敗,對于建設單位而言,首先,應該對設備與服務提供方進行招標優選,即以招標的形式構建競爭機制,通過對承包商的選擇、標底的制定與開標優選等各個環節進行全面分析,以健全的考評機制甄選出符合工程項目建設要求的承包商。其次,應加強對項目經理部人員和設計、施工員工的培訓。由于項目經理部構成成員不同,其對相關文件與項目管理制度的熟悉程度也具有較大差異,因此,為提高管理效率,建設單位應加強對項目經理部人員進行培訓,通過開展對項目程序文件和管理制度的學習、討論,確保其能夠對各項工作流程予以熟練掌握。此外,還應對工程設計、施工人員進行培訓,通過開展土建、安裝與調試等各項技術培訓工作,確保其能夠將施工地區和本國的相關施工技術和經驗進行融合,提高工程質量。
3.2 海外工程項目的當地化建設
海外工程項目的當地化建設工作應包括:①加強人員交流與溝通。海外工程項目建設單位的負責人應充分認識到同當地人員進行積極交流的重要性,通過翻譯人員為中外員工在項目溝通方面提供協助,圍繞項目的相關問題促進中外施工人員和項目管理人員的交流與溝通,確保其對于項目建設與管理的思路具有高度一致性;②積極尋找當地化工程公司與供貨商。海外工程項目建設單位應對項目具體所在地的工程公司、供貨商進行全面的市場分析,并從中甄選出與所建項目相符的本地公司與供貨商,預先簽訂工程合同和供貨合同,以長效的合作機制為降低成本和提高項目質量奠定良好基礎。
3.3 加強設備、技術創新
加強設備與技術創新是確保提高海外工程項目得以順利進行的關鍵措施。對于海外工程項目的建設單位而言,應根據工程項目的實際需求,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研發計劃,既要同高校和相關研究單位建立長期的科研機制,也要與具有較強市場影響力的同業建立合作關系,通過構建滿足自身項目要求和公司整體發展的研發與制造基地,形成關鍵技術和裝備的自給自足。此外,工程建設單位還應針對目標區域的項目計劃,同國內知名技術裝備制造商建立長期的合作機制,圍繞海外工程具體項目形成技術合作聯盟,從而為工程項目的順利開展提供良好的技術、設備保障。
3.4 因地制宜,合理安排人力資源
首先,我國海外工程建設單位應加強對其人力資源錄用標準、具體工作和薪資待遇的宣傳,通過借助互聯網平臺、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面向全國招聘滿足符合其工程建設要求的相關人才,并以健全的激勵機制為保留人才提供保障。其次,當所招員工尚未滿足工程對員工類型與數量的需求時,應以因地制宜為原則,在項目所在地區招聘相關人才,對于發展中國家或貧困國家的廉價勞動力,建設單位應組織統一的培訓工作,確保其相關技術水平的提升;對于發達國家的勞動力而言,建設單位應率先針對相關技術和施工要點對其進行考核,對于考核通過的,則予以錄用并根據資金的實際情況滿足此類員工的工資需求,而對于考核未通過的員工,則不予錄用,由此為海外工程項目的順利建成提供可靠的人力資源保障。
4 ?結論
本文通過對海外工程承包項目的概念進行說明,進而對當前海外工程項目仍然存在的問題做出了分析探究。研究結果表明,未來應進一步加強對海外工程項目中施工條件制約、當地化支撐不足、關鍵技術裝備不足和人力資源配置困難等難點問題重點研究,分別從做好前期準備工作、當地化建設、加強設備技術創新和因地制宜合理安排人力資源等方面著手制定合理策略,為確保海外工程產業的順利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 考 文 獻
[1] 譚光宇.海外工程總承包項目結構設計研究[J].低碳世界,2015,01(23):313-314.
[2] 賀蕾.淺談國外工程項目物資管理存在問題及建議[J].科技創業月刊,2015,12(05):60-62.
[3] 吳靈生.淺談安哥拉海外工程項目管理[J].山西建筑,2009,10(13):208-209.
[4] 丁兆琪.淺談海外工程項目如何開展工會工作[J].價值工程,2014,10(21):187-188.
[5] 王錕,張士全,朱玉孌.淺談海外建設工程勞動力組織管理的難點與風險控制[J].華東公路,2013,02(16):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