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田
摘 要:改革開放30余年以來,中國工業經濟始終持續極為矚目地快速增長,2011年,中國工業位居世界第一位,故被稱作“世界工廠”。然而,我國的工業經濟卻一直處于全球分工中較為底層的位置。服務貿易進口技術含量對我國工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具有顯著地促進作用;具有更高技術含量的新型服務貿易進口的促進作用,顯著強于技術含量較低的諸如運輸等傳統服務貿易進口。因而,中國應抓住全球服務貿易發展的機會,在實現服務貿易數量擴張的同時,進行服務貿易質量的全面提升,從而使得服務貿易能夠在未來更好地服務于工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需要。
關鍵詞:服務貿易;技術含量;工業經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中圖分類號: F740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33-119-2
1 ?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和全球范圍內工業分工的不斷細化,中國憑借人口紅利、政策紅利以及較低的環境規制成本,成為了承接發達國家基礎產業梯度轉移的重要力量,快速融入到了全球的工業分工體系中。改革開放30余年以來,中國工業經濟持續快速增長,2011年,中國工業位居世界第一位,故被稱作“世界工廠”。
宏觀層面看來,中國工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不可能脫離全球分工體系,這主要由于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中國作為發展中經濟體仍處在工業技術水平不斷進步與發展的關鍵時間節點;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經濟發展的工業化同服務型經濟融會貫通,并相互扶持進步的勢頭日益明顯。我國在目前服務型經濟,特別是服務型行業發展程度相對落后的狀況下,用引進技術水平較高、技術生產工藝較復雜的商品,來對不足之處進行彌補,是能夠有效提升經濟發展、優化發展模式、推動工業型經濟發展的方法。
然而,中國的工業經濟一直處于一個較為低下的全球地位中,粗放的工業方式帶來了極高的環境代價和極低的附加利潤,不過,我國的服務型貿易雖然從加入WTO開始就十分迅速地發展,但是卻仍舊沒有辦法規避貿易逆差帶來的各種巨大負面影響,這種發展模式的弊端日益凸顯,轉變發展方式已經成為了一個迫在眉睫的經濟議題。
在日益繁雜而又十分現實殘酷的世界范圍內的貿易競爭中,中國想要在自己始終沒有發展壯大起來的服務型產業上同世界接軌,促進我國工業經濟轉型,學界已有諸多富有啟發意義的研究成果,如江飛濤、武鵬、李曉平、昊智慧的《中國工業經濟增長動力機制轉換》,趙文軍、于津平的《貿易開放、FDI 與中國工業經濟增長方式》,尚濤、陶蘊芳的《中國生產性服務貿易開放與制造業國際競爭力關系》等。
然而,國內現有研究大多集中于貨物貿易的視角,對于服務貿易的研究寥寥無幾,本文以工業經濟和服務貿易為主要研究討論對象,細致探索對于中國的工業經濟發展來說,服務型貿易進口的技術含量能夠與之產生的關系與影響,并提出相應建議,是對前人研究的補充和延伸。
2 ?理論框架
2.1 全要素生產率
全要素生產率一般的含義為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開發利用的效率,通常叫做技術進步率,它是指產量與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來源包括技術進步、組織創新、專業化和生產創新等,全要素生產增長率只能用來衡量除去所有有形生產要素以外的純技術進步的生產率增長,最主要的三個來源分別為效率的改善、技術進步和規模效應。服務作為中間投入品,對于工業生產部門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服務中所內涵的隱性知識、技術和信息能夠有效降低工業生產的投入成本并且促進效率提升、提高產出,因而能夠對于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產生顯著的積極影響。
2.2 要素重組效應
在全球工業細分的浪潮中,越來越多的服務環節正從傳統的工業生產中脫離出來,形成中間投入品的專業化服務,為工業提供更為細化且優化的服務。服務外包是指企業將價值鏈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礎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業務流程剝離出來后,外包給企業外部專業服務提供商來完成的經濟活動,其服務性工作通過計算機操作完成,并采用現代通信手段進行交付,使企業通過重組價值鏈、優化資源配置,降低了成本并增強了企業核心競爭力。
工業部門接受這類外來服務的時候,實際上是舍棄了傳統流程中自給自足的模式,將生產資源集中到產出更為密集的步驟中,從而更大地提升產出總額,得到利潤提升,因而服務外包對于工業內部而言相當于進行了生產要素的重組。目前我國服務外包仍位于產業價值鏈的低端,這種現象很大程度上受到企業的專業技術能力的限制。由于企業的技術水平不高,有限的能力限制了企業提升自身的業務空間和利潤空間,而要想提高技術水平,就需要能夠提升企業內部的自主創新能力。
2.3 技術溢出效應
“技術溢出”的概念是,在交易、貿易以及其他各種經濟行為中,一些高端科技技術的掌握者和擁有者,或者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將自己手中的技術進行轉讓和傳播。知識不同于普通商品之處在于知識具有溢出效應,因而知識推動技術進步,進而提高全社會的生產率,經濟也會由于其內生的技術上的發展而不斷增長。
“服務”因為包含著不低的人力成本以及一定的技術含量,它作為一種“中間投入品”,會比較容易在產業內部及外部的各種前后聯系中產生技術溢出效應,由于缺少過硬的技術水平,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服務貿易品在全要素生產率提升效應的產生上不是十分顯著;與之形成對比的是,進口技術和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品則會因為其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和較為復雜的技術工藝水平而在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的問題上起到積極的影響。
3 ?總結
3.1 中國工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受到服務貿易進口技術含量提升的正向促進
從正處在工業化發展時期的我國來看,工業雖然已經是我們的優勢產業,但是同很多在工業發展商更突出、更先進的國家相比,我國無論在產品的精致化程度上,還是技術水平上都依舊有著很大的差距;而從總體來看,提升進口服務貿易產品的技術水平,是可以有效推動我國工業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有利于我國利用全球經濟化的大趨勢帶來的機遇,通過對于比較優勢的發揮,在參與全球競爭與合作中實現自身經濟發展方式的整體轉型。
3.2 不同特性的服務貿易進口技術含量對工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影響存在差異性
對于不同特性的服務貿易部門,進口技術含量對于我國工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存在著差異性。對于運輸服務和建筑服務等傳統服務貿易行業,其技術含量相對較低,對于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影響也相對較弱,而對于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的服務行業,諸如電子信息行業、特許新興服務貿易的進口,對于我國工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影響則較為顯著。
具體而言,服務貿易進口技術含量對于我國工業發展轉變影響最大的行業為技術密集型工業行業,其次為資本密集型工業行業,然后是資源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行業。對于這種現象,較為理性的解釋是,由于不同的工業行業有著不同的要素密集特征,因此他們對生產過程中的服務性需求,特別是在一些更高技術含量的產品生產服務投入的需求上也有著一定的差別,我們希望轉變為更具有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行業的發展方式,因而對于此種生產性服務的需求就更高了,并進而展現出服務貿易進口技術含量越來越高的狀況,對于我國工業方式轉變的影響程度越大。
因而,我國在實際的服務貿易進口實施中,也應當考慮這些行業影響因子的高低,進行有效地把控。
4 ?啟示與建議
對于我國目前國情而言,提升中國工業經濟發展水平時,不僅應注重內部的整體提升,更要在國際分工中把握好有利的契機,特別是在服務業發展呈現“碎片化”特征的國際貿易格局中,我們應當充分利用全球優質的服務資源,著重于具有高溢出性產業的進口,通過服務貿易進口帶動國內高端生產服務業的整體發展,從而對工業經濟發展起到長久的正面作用。
參 考 文 獻
[1] 江飛濤,武鵬,李曉平,昊智慧.中國工業經濟增長動力機制轉換[J].中國工業經濟,2014(5):5-17.
[2] 趙文軍,于津平.貿易開放、FDI與中國工業經濟增長方式[J].經濟研究,2012(8).
[3] 尚濤,陶蘊芳.中國生產性服務貿易開放與制造業國際競爭力關系[J].英語學報,2005(5):38-41.
[4] 葉振宇,葉素云,要素價格與中國制造業技術效率[J].中國工業經濟,2010(11).
[5] 李平,江飛濤,王宏偉,信息化條件下的產業轉型與創新[J],工程研究:跨學科視野下的工程,2013(2).